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上海市二期课改为线索,探索在高中课程改革中,转变教师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以新视觉多角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钟懿 《上海教育》2005,(4B):58-59
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多年来墨守成规的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多元的发展空间。语教学中的作教学历来是语教改的突破口,二期课改对作教学的质、量以及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尤其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量和自主作的兴趣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又恰恰是落实二期课改语写作新要求与新目标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3.
二期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生动、主动地在课堂上活动起来,这就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思想与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2013年高考上海语文试卷命题工作的原则是:遵循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命题的准确性和测量的科学性,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切实做到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从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试题的编制和作文试题的设计三方面介绍今年试题的命题意图.  相似文献   

5.
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指导思想,中学思想政治课应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素质和人素质。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洪雨露 《现代教学》2004,(11):55-55
上海正在进行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二期课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我校一直致力于实践和探索兴趣教育,因此我们将二期课改工作和兴趣教育、活动课程实践整合在一起,使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有了一个载体。  相似文献   

7.
20 0 4年上海市化学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在基本稳定、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渗透上海二期课改的理念。所谓“基本稳定”,主要指坚持高考内容改革的“以能力立意”的宗旨不变、重视双基的要求不变。通过几年来对总题量的逐步调整,2 0 0 4年的试卷维持在近年总共31题的数量上,题型保持历年来的基本模式。所谓“巩固提高”,主要指在命题过程中继续探索学科能力目标的构建,导向学生培养探索研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2 0 0 4年化学试卷一些特点。1 试题渗透二期课改的精神二期课改…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此上海市二期课改方案中专门提出了学校应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各校为落实二期课改精神开设了各式各样的研究性课程,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着“生长创造,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创造性地实践上海市二期课改方案,培养充实幸福的建平世纪人,我校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制定了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校本化实践为载体、以教研组建  相似文献   

10.
潘晓震 《科学教育》2004,10(6):9-10
二期课改精神的显著特征是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化科学探究,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本文探讨了在生物学活动课中整合二期课改精神,精心安排了各类探究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索、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龚琪 《科学教育》2005,11(5):53-54
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精神及二期课改教材特点,经过二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体会到物理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任,因此,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和科学探究能力,使物理课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探究课。以下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教案为例,结合二期课改精神,介绍我们探究性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陈卫超 《科学教育》2004,10(3):47-49
二期课改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以研究型课程为载体,通过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从而推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活动性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它是以“开发个体内在创造潜能”为目标的课程,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载体。下面从四方面谈语文活动课程与创新精冲培养的关系。 一、语文活动课程的综合性特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希来 《数学教学》2009,(12):3-4,7
二期课改把上海市十二年一贯普通中小学的课程体系架构为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研究型课程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的能力、合作与发展的意识.针对如何用好教材已有内容,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探究活动,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教材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余春明 《成才之路》2009,(21):19-20
为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二期课改,本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就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语文是学习一切的基础,语言能力的表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修养和社会交际能力。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潘秀红 《科学教育》2005,11(4):52-53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为特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丽 《中国科教博览》2004,(10):57-57,71
随着《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和二期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这门倍受争议的学科的许多问题,有了定论,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如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特性:要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从知识点的传授转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走出题海,亲近阅读等等。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二期课改中首次提出的一个新教改理念,属于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版块之一,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首先,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后,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