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华文报刊走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又将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在这世纪之交是值得很好研讨的。一海外华文报刊作为维系华侨华人的信息和感情纽带,其生存发展有赖于华侨华人社会的生存发展,既受制于所在国的影响,又同母亲国命运与共,息息相关。伴随着中国与欧洲的...  相似文献   

2.
报纸、期刊作为连续性出版物,与图书等非连续性出版物的明显区别是出版周期短,变化快。为着紧跟时代和形势变化,报刊无论是刊载内容,还是皈面形式.都要求求新求变,新闻性报刊尤其如此。正由于此,作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关注报刊动向,及时抓住有关倾向进行指导,即常说的做好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文报刊产生于19世纪中叶,在初创时期报刊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基督教教义、提供华侨消息等。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华文报刊的政治特点鲜明,成为各派政治势力在美国的舆论阵地。20世纪70年代至今华文报刊的发展则在“政治淡化”的影响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文章拟就美国华文报刊的历史发展演变做一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文报刊至今已有187年历史,它伴随着各地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它所面向的读者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及华人。从这种意义上讲,欧洲华文报刊史就是欧洲华人的移民史、发展史。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传播信息,服务侨界,舆论引导,桥梁沟通,促进联谊,增添知识,文化传承等。据1992年的权威统计,在中国驻欧洲各国使馆内注册的华文报刊近30份,如法国的《欧洲时报》、《欧洲日报》、《法华报》,德国的《欧华侨报》,《德国侨报》、《华人通讯》、《华商通讯》,意大利的《同乡报》、《华侨通讯》、《侨报》,西班牙的《新华报》、罗马尼亚的《欧洲华报》、《欧华晨报》、《旅罗华人》、奥地利的《欧华侨报》、俄罗斯的《中国报》等。 旅欧华侨华人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是华人媒体生存的基础,也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不要混淆华侨、华人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中把华桥和华人混同,在政策上不加区别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有的媒体在报道全球华侨、华人庆祝香港回归时,说:“华人庆祝祖国繁荣昌盛”、“华侨、华人是爱国一家人”等。中国公民向国外移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移民在历史上的叫法有很多,如“唐人”、“汉人”、“华人”等。“华侨”一词起源于清代末期,后经同盟会人士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海外中国人的通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了华侨在当地长期生存和搞好国家之间关系的需要,鼓励和支持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宣布不承认双重国籍。从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政…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海外华文报刊的发源地,亦曾是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在海外进行宣传和舆论斗争的最重要的阵地。70年代以来,华人人口迅速增长,基辛格秘密访华打破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僵局,两岸逐渐建立并增加了交往……在这种环境中,华文传播媒介在美国大地上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从1971年到1978年,华文报刊相继复苏,华语广播电视开始起步;70年代末至80年代,在竞相出局的“日报大战”中,美国华文日报初步达到“生态平衡”;待日报结束“战国时代”,周报开始迅速进步,华文传播媒介发生了全面变化和发展。在这里,作者以较长篇幅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华文传播媒介的具体变化和特征,其中包括:1.报刊的总体构成已基本上实现了新旧交替;2.社会报刊、专业报刊大批涌现;3.广播电视从无到有;4.舆论一边倒的局面有了根本变化;5.传媒的主要对象由老华侨转向新移民;6.跨越“落叶归根”,鼓吹“落地生根”;7.传媒的总体水准大提高;8.信息传输和排印出版技术实现现代化,9.迈向现代化经营管理;10.双语报和英语报获得新经验。  相似文献   

7.
警钟向泄密报刊出版物敲响我国的保密法已颁布多年,可我们的编辑、记者的保密观念却不能尽如人意。《出版研究》(1994.2)刊载了夏丹同志的文章,就报刊泄密现象作了披露,并特别指出了有极大危害性的三种泄密现象:1.报刊上,有千金难买的经济情报,有些直接影...  相似文献   

8.
欧洲是华侨华人主要的聚集地之一,欧洲华文报刊在海外华文报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欧洲与中国虽然地域上相去甚远,但欧洲的华文报刊却在其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了与中国国内局势和政治运动紧密相连的鲜明时代特征,并因此形成欧洲华文报刊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本文拟对此作一概述与分析。一、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华文报刊目前有案可稽的欧洲最早的华文期刊是1894年10月在英国伦敦创办的《中英商工机器时报》,又名《清韩英实业杂志》;最早出现的华文报纸是旅俄华工联合会的不定期机关报《旅俄华工大同报》…  相似文献   

9.
入世给少儿报刊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艰难而漫长的入世谈判终于结束了,中国终于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大家庭之中。然而,随着进入WTO,我们也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我国的报刊界来说,特别是我国的少儿报刊界来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要远远大于给我们的机遇。如何利用WTO的原则保护和发展自己,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位少儿报刊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一、入世给少儿报刊带来挑战和面临的问题加入WTO给我国的少儿报刊带来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它将大大加速少儿报刊的市场化进程,促进优胜劣汰,通过市场行为来整顿少儿报刊市场。我国少儿报刊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点:1.发达国家将利用它们的资本优势和大的传媒企业的优势占领我们的报刊市场。2.发达国家将以他们的价值观在它们所控制或参与的报刊上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读者,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读者。3.发达国家将利用它们先进的管理和高科技进入我们的报刊市场,同我们展开竞争。4.发达国家将利用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我们竞争。大量的国外资金和媒体的介入,对我国少儿报刊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它们的加入会改变我国少儿...  相似文献   

10.
放眼世界,凡是华人聚集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办有华文报刊。这些报刊,尤其是其中进步的华文报刊,虽然经历曲折、坎坷,但在传播中华文化、鼓吹爱国爱乡情思、维护华人权益、吸收外来文化、促进与当地人民友谊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日益富强,呈现出非常光明的前景。 两次高潮 近100多年来,世界华文报刊由无到有,发展迅速,作用明显,成效喜人。1854年在美国旧金山创刊的《金山新闻》周刊,是华侨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中文期刊。1874年7月15日在旧金山创办的引日金山中国新闻》,则是华侨在海外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自此以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分期,历来有多种说法. 国内首先对海外华文报刊进行分期的是方积根、胡文英,他们在1989年出版的<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与现状>中,根据主办者的身份,将海外华文报刊"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从洋人办报发展到华侨办报,又从华侨办报发展到华人(或华裔、华族)办报……"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华文报刊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妮 《传媒》2005,(5):63-64
东南亚国家作为历来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区域,也是重要的海外华文报刊集中地之一.自1881年新加坡闽籍华侨薛有礼创办华文报刊<叻报>,一百余年以来,华文报刊陆续在东南亚各国扎根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和对外开放的加强,华人新移民不断增加,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各国也蓬勃发展,华文报刊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代华侨报刊蕴含着近代华侨社会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信息,是研究华侨史和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支撑,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向心力的生动教材。介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近代华侨报刊涵盖内容丰富化、出版周期多样化、创刊宗旨多元化等特点,提出建立联合目录、建设全文数据库、开展影印出版、建设图片数据库以及举办专题展览等开发策略,旨在便于读者利用,进而推动近代华侨报刊研究的普及和深入。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世界上逐渐形成了以英语、法语、汉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阿(拉伯)语为出版语言的7种主要语言出版市场,其中英语出版在国际出版界占有不容置疑的主导地位。世界出版物的1/4是用英语出版的;各国出版物出口额占出版物国际贸易的份额,以1993年为例,在该年度出版物国际贸易总额中,美国占22%,德国占15.1%,英国占14.9%,法国占7.6%,西班牙占4.5%;在亚洲,我国香港地区占3.8%,新加坡占2.3%,日本占2.2%,我国大陆仅占0.4%。从…  相似文献   

15.
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妇女报刊是指在内容上主要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以妇女为读者对象,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的公开出版物.20世纪初,各种报刊在全国大量涌现,妇女报刊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6.
会馆发端于中国明代,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的特殊的社会组织。会馆文化随着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去往世界各地,华侨华人会馆对于海外移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东南亚地区是全球华侨华人聚居最为密集的区域,会馆文化作为华侨华人的特色文化亦在东南亚各国地区立足共生。相较于东南亚诸国,越南与中国比邻,因此在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与中国具有独特的联系。自明清时期从中国迁居越南的移民,同样将会馆文化带至当地,伴随着越南的历史更变与社会变迁,越南华侨华人会馆依时而变,延续至今。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以地缘、神缘为基础,是二元合一的结果,会馆的"生"来自于族群群体的意愿、文化与实力,而会馆的"存"则是适应时代背景与社会变化的结果。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9,(1)
图书有书评。文学艺术有文学批评。那么,报纸、期刊有没有报刊批评学?实际上,几年前就有人提出应该构建报刊批评学的理论体系。现在是付诸实践的时候了。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报刊评论工作。早在1951年3月21日,新闻总署、出版总署就发出过《关于全国报纸期刊建立书报评论工作的指示》,指出:“在报纸、期刊上经常发表对各种出版物(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美术出版物、挂图等)的批评,介绍和有评论性的消息,是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工作。”指示认为,人民群众的学习热情日渐增涨,出版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书籍报刊出版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是在大多数的报纸、期刊上还没有经常发表出版的评论。许多好的出版物,好的报刊文字,好的编辑出版方法,不能得到推荐。也有许多不好的出版物,不好的报刊文字,不好的编辑出版方法,没有受到适当的批评,以致其中或大或小的错误没有引起作者、编辑者、出版者、发行者和读者的注意。这就使读者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也使出版工作失去了应有的监督。针对上述情况,文件对全国报纸期刊加强书报评论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的规定精神在今天仍有现实的指导作用。本刊从今年起设置“报刊批评学”专栏,倡导探索报刊批评学的理论体系,希望读者广泛参与。来稿一经  相似文献   

18.
对海外华侨华人而言,文化冲击不可避免,文化适应势在必行,而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一分子,东干族70余年创办报刊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文化适应的历史。无论是东干族的第一份报纸《东方火星报》,还是其第一份杂志《回族》,都在东干族的文化适应中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而当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海外华文传媒尤其是以东干族报刊为代表的海外回族传媒也面临着升级变革。  相似文献   

19.
报刊集萃     
报刊集萃档案宣传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姜之茂档案学通讯1996.2档案工作对社会的宣传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1.档案报刊未能走出内部阅览的狭小天地。我国档案期刊编发工作不可谓不发达,然而,如此庞大的期刊群,读者面却基本是档案人员。有的档案期刊虽已在社会化方...  相似文献   

20.
在报刊界,有些报刊的名称一经取定,就长期使用,一直不变;有些则在中途更名,而且相当频繁。更名的原因和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已有同名报刊,为了区别而更名,如广东的《旅游》为了和北京的《旅游》区别而更名为《旅伴》。有的是因为改版,编辑方针和报道内容有较大的变化而更名,象《财贸战线》先改为《中国财贸报》,又改为《经济日报》。这种更名,适应了方针、内容的变化,势在必然,合情合理,也更得好。有的则是为了突出特色而更名,如河北省文联主办的《文论报》,由发表一般的文论转到以发表青年文艺评论为主,因此更名为《青年评论家》,就突出了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