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条件开放型这种题目中常用“当满足什么条件时,能得到什么相应的结论”的语句,在解题时,假想有了相应的结论,然后执果索因,寻找能使该结论成立的条件。该题型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猜想来得到不同的答案。例1:同学们知道,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请你依照方案(1),写出方案(2)、(3)、(4)。方案(1):若这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边中的大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结论开放型这种题型往往没有给出结论,而要求解题者根据已有的信息去“猜想、推理、探…  相似文献   

2.
开放探索题是考查发散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极好题型,下面以中考题为例,解析如下.开放探索题是考查发散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极好题型!下面以中考题为例!解析如下.下.例1(2005年福州市中考题)已知: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P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中存在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所添条件为.你得到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是△≌△.解析:结合图形和已知条件,由PC=PD,可以推得∠PCB=∠PDA.进而可以推得∠PCA=∠PDB.若添加∠A=∠B,则还可推得PA=PB.这样在△PAC和△PBD中,∠A=∠B,∠PCA=∠PDB,PA=PB,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易得…  相似文献   

3.
1.条件开放型这种题目中常用“当满足什么条件时,能得到什么相应的结论”的语句,在解题时,假想有了相应的结论,然后执果索因,寻找能使该结论成立的条件。该题型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猜想来得到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1.条件开放型 这种题目中常用“当满足什么条件时,能得到什么相应的结论”的语句,在解题时,假想有了相应的结论,然后执果索因,寻找能使该结论成立的条件。该题型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猜想来得到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探索性问题已成为热点之一.它旨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以中考题为例,予以说明.一、探索条件此类型题的特征是给出了结论,要求探索使该结论成立所具备的条件.解题时,一般需要从结论出发,逆向思维(即执果索因),依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分析、探索结论成立所缺少的条件.图1例1(2004年昆明市中考题)如图1,在△ABC中,AC>AB,点D在AC边上(点D不与A,C重合).若再增加一个条件就能使△ABD∽△ACB,则这个条件可以是.分析观察图1,可知∠A是△ABD与△ACB的公共角,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一个重要知识点,其中含有图形变换知识,又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是中考的重点、热点问题.目前有关三角形全等的中考题型已出现多样化,三角形全等题由原来的条件与结论均不开放的传统题型,现在逐步发生改变,已有一定的创新:有的是条件开放但结论不开放、有的是条件不开放但结论开放,还有条件与结论均开放,花样倍出,需要同学们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思路更灵活.下面结合2005年中考题针对三种创新作简要例析.一条件开放但结论不开放1.(2005年镇江中考题)如图1,∠ABC=∠DCB,请补充一个条图1件,使△ABC≌△DCB.分析…  相似文献   

7.
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近年来 ,有关全等形的开放性试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 ,为帮助同学们熟悉题型 ,掌握解题方法 ,特采撷部分中考题加以例析 ,供大家参考 .一、补充条件型图 1例 1  (2 0 0 3年泰州市中考题 )如图 1 ,在△ABC和△DCB中 ,AB =DC ,要使△ABO≌△DCO ,请你补充条件     (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 .分析   由AB=DC ,∠AOB=∠DOC ,要使△ABO≌△DCO ,可根据“AAS”添加∠A =∠D或∠ABO =∠DCO即可 .添加条件还可以是AC =BD或∠ABC =∠DCB .说明 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 ,具有答案不惟…  相似文献   

8.
全等三角形中的开放题大致有如下几类一、补充条件型例1如图1,△ABC中,AD⊥BC于D,CE⊥AB于E,AD、CE交于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例△AEH≌△CEB. 分析:此题明确了结论,要求同学们逆向探求使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是一道条件开放性试题,而且所图1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的中考试题中,围绕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出现了一些新题型。 一、补充条件型 例1 如图1,∠ACB=∠DBC,要使△ABC≌△DCB,只要增加一个条件,它是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200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 分析 此题明确了结论,要求同学们逆向探求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而且所填写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扩大初中学生的知识面 ,以拓宽视野 ,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为适应高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现以 2 0 0 0年部分中考题为例 ,介绍一类“添加条件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新题型。一、添加一个已知条件例 1.已知 :如图 1,AC =DC,∠ 1=∠ 2 ,请添加一个已知条件 :使△ ABC≌△ DEC。 (昆明市 )解 :添加∠ A=∠ D即可 ,这时由∠ 1=∠ 2可得∠ ACB=∠ DCE,再由 AC=DC,可证得△ ABC≌△ DEC(ASA)。注 :还可添∠ B =∠ DEC,或 BC =EC,通过AAS或 SAS证得△ ABC≌△ DEC。二、添加多个已知条件例 2 .如图 2 ,AB=AC,若使△…  相似文献   

11.
全等三角形是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内容之一,是历年各地中考的必考知识,所以复习时不但要熟练掌握其性质和判定,还应该熟悉各种新题型,下面举例解读如下. 一、条件开放创新题 例1 (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如图1,AC、BD相交于点O,∠A=∠D,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OB≌△DOC,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填出一个即可). 分析:我们知道,要使△AOB≌△DOC需要三个条件,题目中给出一个条件∠A=∠D.由由图可知,图中隐含一个条件∠AOB=∠DOC.根据“ASA”可添加AO=DO,根据“AAS”可添加AB=DC或OB=OC.  相似文献   

12.
仇金祥 《初中生》2012,(36):25-28
图形的相似是图形变换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设计新题型的重要素材.在2012年中考中出现的新题型主要有:一、条件开放型例1(2012年菏泽卷)如图1,∠DAB=∠CAE,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BC∽△ADE,并说明理由.分析:由∠DAB=∠CAE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围绕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出现了许多考查能力的新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补充条件例1如图1,△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EH≌△CEB.(2003年黑龙江省中考试题)分析:在Rt△AEH与Rt△CEB中,分析图形性质可知∠1=∠2,∠3=∠B,故只要添加一组对应边相等的条件,就可判定△AEH≌△CEB,则应填AH=BC或EH=EB或AE=CE.二、探索结论例2如图2,点C为线段AB上的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于点F.(1)求证:AN=BM;(2)求证:△CEF…  相似文献   

14.
三角形全等是初中几何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近年来,有关全等三角形的创新题目百花齐放,令人目不暇接.特采撷其中部分中考题共赏(根据大家学习情况,题中的“证明”全改为“说明”.)例1(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如图1,在△ABC中,点D在图1AB上,点E在BC上,BD=BE.(1)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A≌△BDC,并给出说明.你添加的条件是:.说明:(2)根据你添加的条件,再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只要求写出一对全等三角形,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不必写出说明过程)析解(1)由BD=BE,∠B=∠B.要使△BEA≌△BDC,可根据…  相似文献   

15.
数学开放型题相对于传统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型题而言,往往与问题有关、无关的条件交织在一起,究竟哪些条件无用,需要去取舍,缺少的条件需要去挖掘;或一个问题可能多个结果,有时几个结果有优劣,暂时不能取舍,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对问题的条件、结论比较、分析、判断,这就是开放性题目的要求。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屡见不鲜,下面举例说明。一、条件开放型图1条件开放型,结论正确,而需探索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的题目。例1如图1,AD平分∠CAB,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D与△ACD全等。分析:在△ADC与△ABD中,有一条公共边AD,根据…  相似文献   

16.
文[1]中有这样一道平几问题:如图1,△ABC中,点R,Q分别在AB、AC上,BQ与CR交于点P,且AR=BR=CP,∠BRC=120°.求证:CQ=PQ.分析本题的已知条件中有三条边相等及一个角为120°,文[1]答案是采用倍长中线这一常用的添线方法,然后运用正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证得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都占有一定的分量,特别是开放型的全等问题更受命题者关注,它对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双基和发散思维能力大有裨益.现例举近两年中考题加以归类浅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一、条件开放题图1例1(2004年四川省)如图1,已知点C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点P、P′分别在边OA、OB上.如果要得到OP=OP′,需要添加以下条件中的某一个即可,请你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的序号为①∠OCP=∠OCP′;②∠OPC=∠OP′C;③PC=P′C;④PP′⊥OC分析若分别添加①、②、④,皆可判定△PO C≌△P′OC,从而有OP=…  相似文献   

18.
1.如图1,用刀切一个正方体萝卜,会得到不同形状的截面.怎样截会得到平行四边形截面?(不需说明理由)2.华师大版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上)第34页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图2,如果直线l1∥l2,那么△ABC与△DBC的面积是相等的?你能说出理由吗?你还能在这两条平行线l1,l2间画出与其他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对这道题,我们还可做进一步探索:(1)图2中,还有哪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当D点在l1上滑动时,你的结论还成立吗?(2)当D点在l1上滑动时,在什么条件下,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怎样画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3)当D点在l1上滑动…  相似文献   

19.
<正>魏老师在《一类与三角形相似有关的开放型问题的一般结论》[1]中,结合特殊三角形性质,全等与相似的判定方法等知识,把问题进行拓展推广,得出了一般解法与结论,阅后颇有收获,但细细揣摩后,发现文中的拓展延伸问题条件多余,其结论也存在错误,特此提出商榷原题如下:(1)探究发现:如图1.△ABC与△D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DF=90°,且点D在边AB上,AB与EF的中点都是点O,连接BF、CD、OC,当C、F、O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你发现BF与CD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相似文献   

20.
陈文 《教师》2011,(34):20-21
笔者在一次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教学中听了苏科版七下11.3探索三角形全等成立的条件(3)的教学,在新授内容结束之后,处理课后练一练第3题:如图,在2×3方格纸中,△DEF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请在图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ABC,且使△ABC≌△DEF。这样的格点三角形你能画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