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闻炒作”一词的最初出现,原本是读者对有人把新闻像商品、广告一样炒作不满而提出的,然而正如当前存在的好多词义转换现象一样,如今“新闻炒作”也成了新闻界一些人推崇的东西。他们认为:好的新闻题材就是要炒,“新闻炒作”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关注,问题的关键不是使用了哪一个词,而是看新闻事实本身该不该炒,炒到什么程度。 在讨论问题的关键词时,应该遵守同一律。“炒作”一词,最新版的《辞海》没有辑入,只对“炒”字标了三种解释,其中只有“把东西放在锅里翻拨使热”的解释或许与“新闻炒作”中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两个概念,也是业内同仁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新时期报纸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若宠过了头,宠变了形,就成为炒作。以致不少正常策划经常遭到人们的质疑:又是炒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新闻炒作的现状及其与新闻策划的异同,指出新闻炒作对新闻真实性、媒介公信力、受众以及社会文化生活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避免新闻炒作和提升新闻报道整体格调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闻炒作行为,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还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在新闻炒作背景下,又往往会引发受众逆反心理.不仅使得新闻炒作中信息的接受值大大降低,还容易引起受众群体怀疑和疑虑整个新闻媒体.本文简要探讨了新闻炒作的表现和危害,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新闻炒作导致受众逆反心理的几种表现,并针对怎样避免新闻炒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策划发展的同时,它的负面作用新闻炒作也相伴而生。新闻策划若异化为新闻炒作,将会失去受众的信赖,失去新闻的公信力。新闻可以策划但不能制造。所谓策划新闻,其本质在于制造事件、制造新闻,完全抛开新闻的真实性,一味追求自身的  相似文献   

6.
黄振鹏 《新闻窗》2007,(4):57-58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这两个概念近年颇为流行,业内同仁亦多有论及,平常亦不乏部分新闻策划被斥为新闻炒作。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下,新闻策划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厘清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之异同,明晰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转化之规律,防止新闻策划变为新闻炒作,显得尤为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马颖 《新闻世界》2009,(10):136-136
今天,新闻炒作现象在各种媒体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社会上、新闻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新闻炒作不可取。因为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新闻贵在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毋庸置疑,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炒作是人为地夸大、喧染事实,把新闻价值小的事报道成价值大的事,把没有新闻价值的事报道成有价值的事,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是新闻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两个概念,也是业内同仁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新时期媒体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如果运用不好就成为“炒作”。本来,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并非泾渭分明,有时相差也就一步之间。也许,炒作本来与新闻策划毫无关系,是一些“生意精”在传媒时代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商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商业策划与新闻炒作》的原作者对"新闻炒作"的定义是:"在新闻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新闻提供者或新闻传播者有意识地介入其中,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  相似文献   

10.
王轶群 《新闻传播》2010,(3):116-116
"新闻策划"成了一面双刃剑,策划得当,不但能充分调动媒体从业人员的能动性,还能充分挖掘新闻价值,扩大传播效果。但策划不当就很有可能会产生外延扩大、记者越位等现象,一旦走向歧途即会违背公共利益、违背新闻道德、违背新闻规律、违背客观事实,完全背离新闻策划的本意。正因为新闻策划在新闻实践中,经常被异化、滥化成新闻炒作,所以更加要实施新闻策划的过程中切实贯彻新闻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新闻炒作”这种做法不是新发明,1958年“大跃进”的新闻炒作,鼓吹赶超英美,竟把粮食亩产由几百斤炒到几万斤,钢铁的日产量也炒得“扶摇直上”,到处放卫星。“浮夸风”产生、泛滥和炽盛。欲速则不达,随后就出现三年困难时期。新闻界是难辞其咎的。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的今天,新闻策划备受推崇。而被称作“新闻策划的一种异化”的新闻炒作则遭受读、观众的唾弃。如何划清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界限,对做好新闻策划,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黄振鹏 《军事记者》2007,(10):48-49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这两个概念近年颇为流行,业内同仁亦多有论及,平常亦不乏部分新闻策划被斥为新闻炒作。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下,新闻策划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厘清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之异同,明晰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转化之规律,防止新闻策划变为新闻炒作,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少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但随着社会政治生活流程的加快,摄影技术、影像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出现部分摄影记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数字影像技术伪造照片的现象,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极大的冲击,成为当今时代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作为我国的新闻摄影记者要从美国记者伪造照片遭解雇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15.
也谈新闻策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炒作不是新闻策划 “炒新闻”有时候还真能制造出流行来,可流行的东西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从现实的情况看,“炒新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媒体的无序竞争,更主要的一点是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拿对公众人物,即名人的报道来说,有些媒体不但文字、照片连篇累牍地往上搬,而且涉及的内容无所不包,一会儿是名人的生活消费,一会儿又是名人的情场绯闻,甚至连名人之间的龌龊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版面上。  相似文献   

16.
焦明忠  于林波 《新闻传播》2007,(1):35-35,37
真实是新闻的主要特征,这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常识,也是必须恪守的原则。但是,随着我们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的真实性却在读者心中打了不少折扣。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激烈,纷纷“抢”字当先,或浅尝辄止、或不经考证,从而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结果。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轰动效应,便置新闻的真实性于不顾,想方设法制造一些有“爆炸性”的新闻。这在第一时间确实“钓”足了不少读者的胃口,使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得到了很大满足,但从长远看。假新闻或者叫失真新闻混淆了视听,误导了舆论方向,既违背了新闻规律又玷污了记者的声誉。  相似文献   

17.
策划与炒作     
万秀贤 《新闻窗》2005,(6):54-54
新闻炒作乍看酷似新闻策划——都不是纯粹理念的演绎,却同属一种操作形式、一种组织形式,都是谋求传播效果的强化与放大。致使不少人往往误将策划与炒作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真实性为生命的新闻报道,强调新闻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作者署实名,以示对新闻报道负责,自觉接受受众的监督。目前,不少报社并未就实施实名制做出硬性规定,有意无意中给一些人用笔名发表失实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类失实新闻的作者的行为是与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相悖的,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有意制造假新闻。二是不懂装懂,胡编乱造,由于采访不深入,略知皮毛就想当然地随意发挥,结果造成新闻失实。这两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作者心里有鬼而不敢署真名。前者的动机在于通过假报道讨好被报道者,以牺牲报纸信誉做个人交易,…  相似文献   

19.
新闻炒作与舆论的公正性中国新闻社石本秀自“炒作”这一时髦的词汇被引入新闻领域,新闻炒作之风便有了愈演愈烈之势。“炒”者,把东西放在锅里搅拌着弄熟也。炒作者,把不太成熟或不成熟的事实通过人为加热变得成熟也。据知,“炒作”一词的使用最早是从演艺界和广告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启动,信息社会的来临,大众传媒作用越来越大.它凭借现代化技术的巨大力量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策划轰动效应,推出一个又一个"买点卖点"、"明星大腕"、"成功人士"、"科学药物"等等的同时,对传统新闻学也进行修正和冲击,产生了"新闻炒作"、"新闻策划"、"新闻热点"、"新闻冰点"、"卖点新闻"、"买点新闻"等不少新名词,有些新名词如"新闻炒作"已引发出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