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举重指数对我国男子举重现状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重指数是由举重成绩和运动员的体重2项指标进行计算而得,是一个较为通用的举重力量评价指标。通过对2 0 0 4年全国举重锦标赛上8个级别的前8名运动员的举重指数分析表明,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平均抓举、挺举、总成绩指数分别为8.2 0、9.97及18.0 7,与世界纪录相比,我国抓举指数要差13.4 % ,挺举差12 .6 % ,总成绩差13.5 % ;举重指数在中、小级别上变化较为平稳,而在94kg级以上的大级别中,指数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8个级别中,我国 10 5kg级发展水平最底,而6 9kg及6 2kg级的发展水平最高,竞争最强。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以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8个级别比赛成绩前8名共计64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为研究对象,对其竞技表现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4.1±1.10,并认为举重运动员最佳年龄为23-26岁;随着级别的升高,男女克托莱指数值也在增大。男子运动员平均成绩的稳定性好,竞技水平差距小、竞争激烈,平均发挥率全部超过100%。运动员的平均成功率普遍不高,介于52-80%之间,抓举高于挺举,每轮次的成功率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当今我国男子举重的格局与我省的比赛成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4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成绩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我国男子举重广西、江苏位居全国前列,两广在中小级别上称雄,东三省则在中大级别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江苏发展较为全面,而我省只能在中大级别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我省运动员抓举及挺举的成功率严重偏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男子举重挺举技术训练内容的确立马文柱挺举项目在50~60年代一度是我国举重中的强项,我国老一辈运动员黄强辉、赵庆奎、陈镜开等先后十几次打破世界挺举记录。随着世界举重运动的发展,训练水平逐年提高,近几年我国男子举重运动水平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991年在...  相似文献   

5.
采用德国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对17名健将(健将组)和18名一级(一级组)男子举重运动员进行双侧髋、膝和踝关节60°/s、120°/s、180°/s和240°/s向心、离心(每种角速度5次)测试。探讨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下肢关节不同角速度等速肌力的特征,比较健将与一级组间差异,对健将组下肢关节相对峰力矩与相对专项成绩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建立抓、挺举与峰力矩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髋关节相对伸爆发力与相对抓举呈高度显著正相关,髋关节中速(120°/s)、膝踝关节相对伸爆发力与相对抓举呈中度显著正相关,而踝关节相对屈绝对力呈中度显著负相关;髋关节相对伸爆发力与相对挺举呈高度显著正相关,左膝(挺举弓步腿)相对中速(120°/s)、爆发力和踝关节相对爆发力与相对挺举呈中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仇永亭 《山西体育科技》2010,30(1):25-25,34
当今世界举重竞技水平越来越高,运动员想在全省、全国或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要具备全面的抓举、挺举技术。如何全面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挺举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图在此方面做一浅薄的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十运会调研首次获得了我国男子举重各级别运动员的身高数据;与九运会、雅典奥运会比较,十运会男子举重成绩不够突出;比赛中涌现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运动员;男子轻中级别达世界先进水平,但重级别尚有一定差距;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成功率为42.7%。针对有关情况对我国举重运动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举重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一样,在党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得到了新生、发展和提高,并且迅速地跨入世界最先进水平的行列。但是举重三项标准动作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双手挺举自1956年开始,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先后分别创造和保持了七个级别中的四个级别的挺举世界最高纪录,而双手推举和双手抓举的发展则比较慢些,与世界最高纪录比较还有一段距离(下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际国内一些年轻的举重选手,表现出很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有的甚至创造了成年的世界纪录。运动员的年轻化,是当前举重运动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早期的专项训练,训练方法、手段的改进,抓举和挺举技术的不断完善,使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大大提前。苏联、保加利亚青年举重运动员的成绩十分突出,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他们在每年举行的世界锦标赛和世界青年锦标赛上,一直保持着前两名的优势。究其原  相似文献   

10.
在10月14号结束的第14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共打破13项世界纪录,平5项世界纪录,他们分别是: 破世界纪录榜: 乐茂盛,打破男子举重62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 李宏利,打破男子举重77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 刘霞,打破女子举重63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 刘春红,打破女子举重69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世界纪录; 孙瑞萍,打破女子举重75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世界纪录; 唐功红,打破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挺举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1.
一、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力量是举重运动员的主要素质.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不能单纯地进行力量训练,而要抓好基础训练,打好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这对以后的训练和成绩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过去由于片面强调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而忽视基础训练,追求大强度训练,急于早出成绩、快出成绩,其结果必然导致技术动作粗糙,基础力量差,伤多,这方面的教训是不少的.我省70年代大级别队员杨滨胜,1977年初夏以抓举135.5公斤的成绩打破全国青年127.5公斤的纪录.并以297.5公斤的总成绩打破该级别成绩285公斤的纪录,夺得全国青年赛冠军.1977年各训开始,出现过抓举142.5公斤、挺举177.5公斤的成绩,进入当时全国成年组该级别先进行列,但由于当时我省缺人和对他期望过大,后一段忽视了他的基础训练,只重视技术强度,使这名从事业余训练半年、专业训练一年半的运动员腰、膝严重受伤,早早退出举坛.  相似文献   

12.
如何全面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挺举成绩,是摆在各级业余体校举重教练员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为调研重点,对山东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进行调研.研究表明: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大、中、小级别在赛前抓举训练强度上具有相似性,除第四周外,最高强度不低于95%,强度组数距比赛日越近,试举的强度与组教下减越明显;赛前挺举强度在95%以内;中、小级别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耐强度优于大级别,耐强度组数也优于大级别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新体育》1994,(1)
中国著名举重运动员.1959年9月18日生于贵州兴义.进入广西举重队后,在1978——1979年间6次打破52公斤级抓举世界青年纪录,并在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中夺得52公斤级抓举冠军.1980年,他以112公斤的成绩打破52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1981年在第13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中以126.5公斤的成绩打破56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1984年,他在世界举重锦标赛中获56公斤级总成绩和挺举两枚金牌.同年他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以267.5公斤的成绩夺得56  相似文献   

15.
在举重运动中,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完成比赛动作的过程中,用力的速度是关键。这一素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运动的成绩,并对举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着本质的影响。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1)确定举重运动员速度力量发展水平的最佳信息标准;(2)研究举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速度力量训练水平的相互关系。对大家来说,评价速度力量素质的简单而又可靠的,切实可行的标准,是阿巴拉科夫的原地起跳高度。对举重项目来说,这种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举重的标准动作中,主要由腿部肌肉承担负荷。况且,抓举和挺举的发力动作,跟原地向上跳的动  相似文献   

16.
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包括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两个方面。举重的专项素质是力量和速度,也就是爆发力,从举重的竞赛动作抓举和挺举这两项来看,都是要求爆发力很强;一般身体素质则是灵巧、柔韧和耐力等。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的选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8 名小级别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形态、机能、素质等50 多项指标的测试,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分析。结果表明,(体重 胸围)/身高×100、胸围、PW C170、无氧功率、前深蹲、后深蹲等15 项指标与举重竞技成绩的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系数均在0.70 以上。经回归分析,得到形态、素质和形态、机能、素质3 个回归方程式,应用此方程可对小级别男子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博览月报     
总局飞鸿 1998年中国运动员创31项世界纪录据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统计,1998年中国运动员共有30人3队68次创31项世界纪录,其中奥运会项目世界纪录3个,举重: (第一届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4月,以色列) 男子85公斤挺举,218公斤,张勇女子48公斤级挺举,108公斤,李雪昭女子48公斤级挺举。112.5公斤,李雪昭女子48公斤级总成绩。192.5公斤,李雪昭女子58公斤级抓举,95.5公斤,陈艳青女子58公斤级抓举,97.5公斤,陈艳青女子58公斤级挺举,120.5公斤,陈艳青女子58公斤级挺举,122.5公斤,陈艳青  相似文献   

19.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三维运动图像分析手段对我国5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动作进行测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各动作技术阶段(第一发力阶段、过渡阶段、第二发力阶段和惯性上升阶段)的时间比、杠铃上升高度比、做功比和平均功率等关键指标,揭示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上挺问题在我国举重运动中,最先打破世界纪录的是挺举,打破世界纪录最多的也是挺举,但从我国目前抓、挺最高成绩和世界纪录比较,挺举的差距,除最轻量级外,都比抓举的差距还要大。我国次最轻级一九七三年最好挺举成绩和世界挺举纪录相差30公斤,最轻级相差8.5公斤,次轻级相差21公斤,轻量级相差25公斤,中量级相差35公斤,越到较重的级别,差距越大,而在比赛中,挺举所能举的重量最重,往往是决定胜负的项目。为了使我国的举重成绩,特别是挺举成绩迅速赶上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