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太原对日本战犯的两次审判(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6月12日至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太原)对城野宏、相乐圭二、菊地修一、永富搏之、住冈义一、大野泰治、笠实、神野久吉八名日本战犯进行审判。新中国成立后对日本战犯的第二次审判一当民国时期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草草收场之时,伴  相似文献   

2.
一六十年前,一九二二年我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读书的时候,认识了饭森正芳先生。他已五十多岁,我才十八岁,我们成了忘年之交。我这个年纪轻轻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和日本老先生交朋友呢?因为饭森先生是日本世界语者,那时候我和同学吴克刚在向胡愈之先生学习世界语,是胡愈之先生把我们介绍给饭森先生的。饭森先生原来是日本世族出身的海军军官,后来受了托尔斯泰的和平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喜儒 《传媒》2002,(6):57-58
藤山纯一先生邀我去喝酒,我虽然滴酒不入,但还是答应了。 藤山先生是经营日本和中国书画的老板,与我本来相隔如山,是野间宏先生介绍我们认识的。 野间宏先生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真空地带》、《阴暗的图画》、《脸上的红月亮》都有中文译本。野间先生对中国友好,远在中日建交之前的1960年,就率日本文学家代表团访华,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的亲切接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当年是这个团中最年轻  相似文献   

4.
万没料到,三好崇一先生会突然长逝!景滢哭着从东京打来电话;手握听筒,我这里也是泪流满面。据说,三好先生是在一个报告会上突然倒下的。6月3 0日,先生去日本记者俱乐部出席一个报告会,会上,他与某人的观点有分歧,在言辞交锋中,先生突然晕倒,再也没有醒来。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的三好先生,近年来将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从新闻又转向了经济和政治,在这些领域,继续坚持中日友好精神,逆日本社会的右倾化潮流而动,以将近80岁的高龄,经常往返于日本和中国之间,从事学术交流,介绍日本近况。可想而知,先生的处境与心境不会很好,负担一定很重。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正>《致日本友人犬养毅函稿》是迄今发现的孙中山书信真迹中篇幅最长、字数最多的信件,这封信函是孙中山先生于1923年10月24日写给日本友人犬养毅的手稿。信函中精辟地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尤其是远东地区的形势,谴责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行径。这份信函是研究孙中山先生晚年思想以及近代中日关系的重要历史文献。《致日本友人犬养毅函稿》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2日,日本庆应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伊藤阳一先生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访问,就日本大众传播及研究现状等问题,与部分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座谈。伊藤先生介绍了日本大众传播的情况,并回答了研究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关于研究机构,伊藤先生介绍说,“日本目前有三个大众传播研究机构。最早的是成立于五十年代的新闻学会,有会员700余人。另一个大众传播研究机构是传播学会,它是从事微观研究的,以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为基础学科来对大众传播进行研究,有会员200多人。  相似文献   

7.
应国家教委邀请前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教授、日本出版学会副会长山本武利先生,于6月18日至19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山本先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国关于新闻学及大众传播的研究情况,并比较中日两国之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侵华H军细菌战义乌展览馆H前宣布,该馆近日获得了一批由国际友人赠送的日本细菌战罪证文物资料。这批宝贵的资料将为进一步证明和研究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大规模实施细菌战的罪行提供翔实而有力的证据。这批文物资料总计五大箱,是日本细菌战问题专家近藤昭二先生寄来的,包含了英文和日文等资料,其中有一部分是近藤先生近年来自费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收集的日本细菌战史料,  相似文献   

9.
林尚斌 《档案》2014,(7):48-50
黄文中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有感于国家衰弱,列强欺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于是探求强国救亡之道,暑假之暇,潜心翻译日本法学权威植原悦二郎博士所著《日本民权发达史》。书稿翻译完成后,黄文中便携书稿拜谒了当时也在日本活动的孙中山先生,先生欣然挥毫,慷慨激昂地写下了一幅蜚声寰宇的千古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示劝勉。黄文中先生回国后曾在兰州多所学校及地方任职,因具民主思想而有"民主斗士"之称;在南方游历期间在杭州西湖等地留有大量应景联语书作,而富有才名。抗战期间,黄文中先生在兰州一中任教,期间为一中师生撰写了希望青年"养成社会之中坚,复兴民族,还我河山",实现社会理想的校歌。  相似文献   

10.
署名与出名     
赵家璧先生最近参加中国出版代表团从日本访问归来,曾讲起一个笑话:他的出国护照上把“璧”错为“壁”。在日本汉字电脑上,在欢迎名单中,两次按健盘,既按日文发音,又按汉字笔划多寡,却并未出错,因而璧玉没有化成泥土。大家听了哄堂大笑。家璧先生是一位名人,并且是以编辑家和出版家的身份而闻名的。这次访日代表团的正式名单上,在家璧先生的名字之后除了有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今年十二月一日是湖南图书馆滋贺友好文库创建一周年纪念日。本刊特约曾赴日本滋贺县图书馆研修、现在滋贸友好文库工作的易春华同志翻译了日本滋贺县图书馆馆长前川恒雄先生《图书馆的国际交流》一文,现予发表,以为纪念。前川恒雄先生是湖南图书馆界的老朋友,曾在滋贺县向湖南省赠磅图书活动和创建友好文库过程中作出过积极的贡献,我们愿借此机会向前川先生和所有对促进湖南、滋贺两省县图书情报工作交往作出努力的日本友人表示敬意。愿湖南图书馆滋贺友好文库在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日本企业的档案管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企业的档案管理体制大谷明史(李向罡译本文就“信息化时代的企业档案室”为议题,根据档案界的两个发展潮流探讨一下日本企业的档案管理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及原由。1996年,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13名成员应刘国能先生、丁文进先生的热情邀请,出席了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3.
日前,日本友人盐谷保芳先生带着“谢罪”和“友谊”专程从日本东京来到泰安市,向市档案馆捐赠抗战时期日军侵华所用军上衣、军号、水壶、望远镜、防风镜、作战地图包等日本旧军队用品及部分照片,市档案馆向盐谷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机,盐谷先生捐赠此物,以见证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从而使两国热爱和平的人民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再次发动侵略战争。盐谷先生是日本东京都人,现年84岁,任日本衣会(对中友好民间组织)会长。战争年代,他作为日本军队的一员,驻扎泰安市四年之久。他特别憎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对自己在…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最近对日本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先生的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但了解到青木先生的全集尚未翻译到中国,只好找来近年出版的两本日本汉学译作,以求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5.
日本教育界和新闻界十分重视新闻教育工作。我为了了解日本新闻教育情况,特意请教了我的老师春原昭彦教授。春原昭彦教授五十五岁,是日本新闻史专家,现任上智大学新闻学科学科长,关于日本新闻教育,先生从历史到现状,涉及颇广,并将日本的新闻教育与美国的新闻教育作了某些比较。日本日报诞生于一八七一年,从那时起到二十世纪初,日本的记者大抵分为二部分人。  相似文献   

16.
《读卖新闻》是日本第一大报,也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日报。目前,它每日印行920万份,全因平均每1000个家庭中就有235家订有《读卖新闻》,这在世界各国中是很少见的。去年赴日访问期间,根据主人的安排,我们先后参观访问了《读卖新闻》社东京总部、读卖系统的日本电视台,《读卖新闻》大阪总部,听了《读卖新闻》社长小林与三次先生、编辑局长(总编辑)水上健也先生、《读卖新闻》大阪总部编辑局长古泽公太郎先生等的介绍,使我们对当今日本新闻事业的现状和特点有了进一步了  相似文献   

17.
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  相似文献   

18.
应国家教委邀请前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教授、日本出版学会副会长山本武利先生,于6月18日至19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山本先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国关于新闻学及大众传播的研究情况,并比较中日两国之间的研究水平。会上,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新闻理论研究室、新闻业务研究室和中国报刊史研究室的负责  相似文献   

19.
戴祖贻先生是上海著名的西服店培罗蒙创办者许达昌的第一嫡传弟子,一直在培罗蒙工作。并于1951年去日本经营培罗蒙57年。他以精湛高超的手艺,热忱周到的服务,在日本服装界赢得了很高的地位和声誉.  相似文献   

20.
秋山骏先生     
陈喜儒 《传媒》2002,(8):60-61
1990年初秋,秋山骏先生参加日本作家代表团到中国访问。这是他第一次访问中国,处处感到新奇,脸上闪着孩子般天真兴奋的光。他说中国使他感到亲切,他爱上了中国。 秋山先生个子不高,文质彬彬,有谦谦君子之风。在中日作家座谈会上,谈及日本文学流派、思潮或动态等问题时,团长三浦哲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