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古代学者所关注。在当代美学界中,对这个命题也作了很多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的方面。本文以“书画同源”之“源”为切入点,认为“书画同源”不仅指中国书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用笔技巧、共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是书、画有着共同的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共同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古代学者所关注。在当代美学界中,对这个命题也作了很多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的方面。以“书画同源”之“源”为切入点,认为“书画同源”不仅指中国书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用笔技巧、共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是书、画有着共同的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共同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3.
"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写意画是充分运用书法艺术的笔墨要求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境的,"书写性"的用笔是写意画的基本绘画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了。  相似文献   

4.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美学命题之一,它的提出不仅给中国绘画创作和书法创作开创了一个"互渗,融合"的审美情境,尤其是为文人画审美趣味的最终形成做出了不可抹杀的理论贡献,而且也为绘画理论和书法理论的整合和创新开拓了新的契机。本文立足传统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理学思想,阐述了作者对"书画同源"理论观察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知行合一"重要思想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核心命题之一。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重要思想对加强大学生德育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大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体现了德育建设的实践性特征,强调大学生德育建设的内化与外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05—2007年的全国各省市高考(理科) 52份试卷的导数部分主观题,进行函数模型的背景分析、提炼函数基本元素、提取题干及命题共性、深入分析题目的个性特征、挖掘命题的变式范畴.力求将命题的题源、结构、变式进行研究,为导数部分主观题的命制提供可借鉴的素材.  相似文献   

7.
卞永军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6):71-73,86
在现代化研究中,韦伯的"中国命题"被解读为关于现代化的话题。文章通过对该命题在现代化研究中不同境遇的梳理,提出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相关性问题,辩证地分析了二者关系,指出传统文化只有实现现代转型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对其现代转向的具体路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思想呈现出"国民-群-民族国家-世界"的结构特征,它是对传统"身-家-国-天下"思想体系整体性批判的结果。在传统与现代两个体系的转换过程中,梁启超思想隐含着一系列有关中国现代性的命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研究中,韦伯的"中国命题"被解读为关于现代化的话题。文章通过对该命题在现代化研究中不同境遇的梳理,提出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相关性问题,辩证地分析了二者关系,指出传统文化只有实现现代转型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对其现代转向的具体路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陈曦  胡碟 《文教资料》2011,(14):80-81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群"的思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群"的思想从先秦诸子时期起,就已牢牢地占据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层,并向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辐射、延伸。"群"字意指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包含朴素的伦理要求,是先民时代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为了生存而与自然斗争的结果。自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这一命题之后,历代学者对此加以讨论,绵延了数千年,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1.
“书如其人”是中国书法美术史上一个由来已久的命题,曾一度成为书法史上主流的批评模式。但是,随着书法美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它的置疑接踵而至。此后,持论者往往对其持非否定、即肯定的态度,在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上始终不能有共通之处。因此,寻其源流,回顾历史,深入思考,找到一个新的视点对这一美学命题进行全面的再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虚实关系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课题,虚实对此显示中国画的意境美。中国画特别强调“布白”,“计白当黑”,其实就是绘画中虚映实的处理手法。书法中也特别强调虚实关系,就是研究点画之间的空白处理。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书画中,“无”比“有”重要,即“虚”比“实”更重要。中国书画中运用空白和虚境创造了一个观众可“坐忘”、“可悟”、可“静观”的幽远境界。  相似文献   

13.
书法这门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传承过程中与中国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书画同源"暗示着这一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力图从书画艺术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的渊源;书画艺术各立门户,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诸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文化精粹之一的中国书画历来就讲究以情入画、抒情言志。中国的著名书画作品由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融入而具有蕴含深刻的不朽的生命力。在中国书画教学中,如何把握中国书画的这一重要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艺术情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墨法,作为书法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和审美内容,其自觉意识远远落后于笔法。从魏晋时发端至明清时期,方呈现出兴盛的态势,此时对墨法的重视及其艺术表现力的丰富,都远远超过了前代。文章尝试从书法艺术本体发展的自我选择;文人画的兴起和以画入书的结果;书写工具材料变迁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湖州竹派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画派。以水墨为元素.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宗旨的墨竹创作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赵頫.他以文同、苏轼为师法对象,继承和发扬了湖州竹派的美学思想.明确提出了“书画本来同”观点.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墨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强调笔墨、强调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是其程式化的表现形式。科学地分析文人画的水墨体系,对当今中国画的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书法这种特有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用书法作品来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由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催生形成了与书法密切相关的二种文化现象,即书艺潮现象和书画热现象。这两种现象在历史长河中间接地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在本章试图对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待和寻找书法作品应用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它具有重视笔墨趣味,体现文人情趣,诗书画印结合,以书法入画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