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一部在佛教史上有着相当重要地位的类书,《法苑珠林》在其"感应缘"中有意识地收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关于鬼的言论、故事去印证佛经中的鬼观念,从而促进了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于中国固有鬼文化的丰富与发展,都有着颇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笔者研读《法苑珠林》的札记。文章选取《法苑珠林》中疑难词语若干条,略加考释。试图为中古汉语词汇尤其是俗语词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法苑珠林校注》拾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苑珠林》是研究佛教文化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研究者利用的首选整理本。文中对该书的二十二处校勘标点提出商榷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范崇高 《文教资料》2012,(19):74-75
《法苑珠林》是研究佛教文化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周叔迦、苏晋仁的《法苑珠林校注》是可供研究者使用的上乘整理本。作者对该书的十九处校勘标点提出了商榷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法苑珠林》是研究佛教文化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研究者利用的首选整理本。文中对该书23处影响文本理解的地方提出商榷和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法苑珠林》语料为例,为《汉语大字典》补充若干失收俗字字形。  相似文献   

7.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8.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异《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辨析《法苑珠林》论六朝建康白塔寺起始之误的基础上,进而认为,道世原记凤凰台的起因即已致误,两者之间显然有连带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中的故事多有本事可考,本文聊举十则。孙悟空龙宫得到金箍棒、祭赛国索回佛宝、金兜洞丢失金箍棒皆取自《法苑珠林》。孙悟空偷蟠桃后遭天兵围剿取材于《太平广记》。孙悟空与如来斗法的故事与《大般涅槃经》的相关记载大同小异。人参果似是《神异经》与《酉阳杂俎》里的两种异果"杂交"而成。孙悟空与鹿力大仙的比赛内容是《拾遗记》里提到的浣肠。女儿国最确切的原型是《后汉书·东夷传》里的女国。木仙庵谈诗的场景完全来自于《东阳夜怪录》。比丘国以小儿心肝入药的故事脱胎于《新唐书·杨虞卿传》。孙悟空随处召问土地的情节则来自于《吴越春秋》。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天津教育》2021,(11):148-149
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引导他们积累素材,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在写作中,成为自己的语言,快速提升写作水平,达到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本文结合教材内容,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累积提出了几条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及后现代社会,人们更需要精神和信仰。古代汉诗的禅诗传统源远流长.但现代汉诗中的禅诗较少。新诗草创期的一些诗作追求禅宗的空灵境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部诗歌中出现了明显的宗教倾向,21世纪新禅诗真正问世。新禅诗诗人的生存方式和诗歌的写作方式,对诗坛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大多数所谓的新禅诗思想境界与艺术质量并不高,很多是将“神性写作”与“人性写作”混为一体的诗作。优秀作品常常出自居士之手,包容冰是其中的优秀者,代表作是《拈花微笑》。只有修行深厚的佛的信徒与诗艺高明的诗的信徒才能写出好的新禅诗。新禅诗写作具有诗歌和文化上的双重意义,对传播和重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千山龙泉寺"法水常流"摩崖石刻作者款识向有思元思九说,今对照古今书家元、九两字的书写异同,并对照思元(裕瑞)书法风格,最后释定为思元.在当代千山研究著述中,亦有思元即清末龙泉寺僧思源说.经过钩沉检索史料,最终确定龙泉寺"法水常流"摩崖书丹者非龙泉寺僧思源,而是清代宗室裕瑞.关于"法水常流"书写时间,文章结合裕瑞被圈禁沈阳的时间及期间行状,厘定出裕瑞可能书写"法水常流"的两个时间段.同时结合裕瑞在道光二年(1882)为中会寺书写匾额的行为,提出"法水常流"的书写时间可能在清道光二年(1882).  相似文献   

14.
禅词综论     
禅词是蕴涵着禅理的词 ,它最早出现在北宋中叶。宋代禅文化背景的形成 ,禅悦之乐的自觉生发 ,宋禅语言观与性情观的革新 ,是禅词兴盛的主要原因。禅词的美学内涵主要有模糊美和不隔之美两种形态。禅词是在宋代文化背景下宋人为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而促发的一种文化时尚的结晶体。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空灵的境界、遮诠式的创作原则、禅悟式的评论方法、离合态的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古人多追溯六朝博物视野中的外来香料和敬香佚闻。魏晋六朝高僧圆寂多异香。死时尸香不腐往往作为僧道升天或成仙的预兆和暗示。佛道交织的香意象在叙事文学中趋于母题化,多作为人与女仙、人与花精狐魅相恋的诱因、氛围和标志。贞女死面如生或死后尸香示冤,以特有的性别文化意蕴宣示了女性内在美质,富有丧悼民俗意蕴的香以“通感”延伸恒久的追恋,返魂香则体现了人对于个体生命延续的渴盼。  相似文献   

16.
《燕子龛禅师》是写四川(今重庆)云阳的燕子龛禅师;这是一首内容丰富,技法高超,雄奇苍郁,语淡意悠的好诗;大量事实证明,它是王维"蜀物多淹泊"的杰作。  相似文献   

17.
莫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人”“鬼”共生的画面,他对“鬼”的描写也较为客观和全面,既能站在民间普通百姓的立场上阐述“鬼”存在的合理性,又能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通过“鬼”的视角来鞭挞国民弱点。文章通过莫言写“鬼”的原因,他笔下不同类型的“鬼”和写“鬼”的不同立场来阐述莫言小说中的“人”“鬼”纠葛。  相似文献   

18.
论《哈姆莱特》与《窦娥冤》中的复仇鬼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比较了《哈姆莱特》与《窦娥冤》两部悲剧其有共性的一面。都采取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借鬼喻人,借鬼魂复仇,鸣人间不平之事,批判黑暗现实。鬼魂复仇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的治世理想。两部作品都具有民间文学素材的承继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诗人从容提出了"现代女性心灵禅诗"的命题,并以自己凝神打造的诗篇作为印证,其核心就是希望在诗歌写作中融入禅宗思维,提升诗歌的精神高度,从而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使女性书写从琐屑的生活流与狭隘封闭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从容这一主张及其浸透着佛性的诗作,为当下女性诗歌写作带来了一股熙和的清风。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我国以来,高僧和其他书法家以佛教经典文化作为书法书写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书写佛经作功德、作供养。修心养身,净化心灵。从而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碑帖。同时。书法艺术也弘扬了佛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