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必然引起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而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是从人们的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开始的。正确认识社会心理的更新,克服落后的社会心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这对于促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起步。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程度和水平的差异,社会意识具有高低级的两个基本层次。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对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直接的经验反映,是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肤浅的社会意识,包括感情、情绪、愿望、动机、意志、风俗、习  相似文献   

2.
试论社会心理的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状态和表现非常复杂。有时人们会有种种莫名其妙的心理表现,如浮躁、无聊、迷茫、困惑、空虚等。这些心理状态(情绪)有时仅用现实条件原因是不能完全解释通的。笔者认为,这涉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心理层次问题。在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对社会心理的研究仅停留在它对社会意识的作用和影响的论述上,即社会意识的产生依赖于社会心理对社会存在(主要是社会关系中的经济关系)的观念式的反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心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从一般的抽象的意义上去理解,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社会心理即人们的日常意识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种不自觉、不定型、不系统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形式,是表现人们的思想情绪、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问题重视不够,缺乏研究;我国目前的哲学教科书对此也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要探究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需要对这两个范畴作出界说。社会心理是特定历史时期在某种社会群体中流行、泛化起来的普遍情感和意识状态。作为社会的精神现象,它是具有宏观性、历史性及实践趋向性的日常意识。  相似文献   

4.
许苏民同志发表了题为《论社会心理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中介》一文(以下简称《中介》,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三年第六期)。他主要是引述普列汉诺夫这样一个提法:“一切思想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某一时代的心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第一九六页)。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直接来源于社会心理。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现在,我们仅就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什么是社会意识形态? 《中介》一文开头就说:“普列汉诺夫明确地把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两种基本形式”。在这里,作者不单将“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相划分,而且还把“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当作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翻开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他是这样说的:“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以及“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同上书,一九五页)他在书中所说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和“各种思想体系”,实际都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其中的“各种思想体系”是讲理论的东西。只不过普列汉诺夫没有用“社会意识形态”这个词和概念,但他的意思是与此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李秀林等人主编的高校文科共同课哲学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下简称《原理》)一书,在“社会意识的构成”一节中设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专目。社会心理问题,是社会精神生活、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政治活动家们所关注,也是高校教师和学生颇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这里简要介绍下什么是社会心理,并附带谈谈当前国内外对社会心理的研究状况。社会心理,有人解释成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心理现象。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普通心理学已经揭示了人类心理现象和意识的社会制约性,即它们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是从人们的生活条件,从人们的活动和相互关系中产生的。因此如上解释“社会心理”并不能将社会心理和普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类一般心理(寓于个人的普遍心理)加以区别。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6.
把“社会心理”引进社会意识的范畴,从理论上说无疑是个突破,但某些提法还值得商榷。《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汪永详主编,下称《原理》)一书认为,若“从高低不同层次的关系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又还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第247页)我认为此说不甚妥当。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的动态综合,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深化对社会思潮意识特性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思潮不是社会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单独层次,而是在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两个层次上活动着,兼有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成分的特殊意识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对社会心理作了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他第一次将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个基本层次,提出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普列汉诺夫的这一思想不但对于研究社会心理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也有指导作用.一方面,社会心理是理论、政策、方针、路线转化为群众理想、信念和实践行为的必经渠道;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又是透视社会现实的窗口.教育者只有牢牢抓住社会心理这个重要环节,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历史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心理问题。普列汉诺夫说过:“没有一件历史事实的起源不能用社会经济说明;不过说没有一件历史事实不为一定的意识状况所引导、所伴同、所追随,也同样正确的。因此社会心理学异常重要。”七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但也是一场有成千上万的人凭着“激情或思虑”而积极参加的自发的群众运动。因此,社会心理的作用就更加显著。本文试图把历史学的一般方法与社会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10.
心理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巨大裂变。本文试图从我国传统的社会心理结构特点、国人心理特质及其变化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认识国人心理这种社会意识的嬗变,旨在更好地进行社会心理建设,塑造一种跨世纪的心理品质,更好适应并推动社会稳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转型期的审美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正处于世纪转换的交汇点上。市场经济的人潮冲击着整个社会,科学技术获得空前发展,我们的文化也正进入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转型意味着变化,而且是深刻的变化;转型意味着徬徨,一种前进中的徬徨;转型也意味着混乱,但往往是有价值的混乱;转型更预示着发展,一种带有痛苦的发展,如火中凤凰的涅(般木)。于是,这个时代因为这种转型而极富魅力。 伴随着社会与文化的转型,审美文化无疑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以各种方式体现出来,审美社会心理是其中重要的方面。所谓审美社会心理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审美倾向性及心理定向.它直接支配着社会或群体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着审美文化的运行与发展。普列汉诺夫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  相似文献   

12.
台湾社会意识包括中国意识、台湾意识、疏离意识三个层次,与此相适应,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既盼望祖国统一、又希望维持现状是台湾人民的普遍心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既符合台湾人民统一的愿望,又符合台湾人民维持现状的要求,是易于被台湾人民所接受的最佳统一方案。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台湾人民必将了解和接受“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在内的客观环境,对学校每个成员的心理形成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客观环境反映到学校成员的心理世界中,便形成了学校的社会心理环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状况。理想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实现最佳教育目标的心理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因此,教育行政机关及中小学的领导者在学校管理中,应该深入地研究形成  相似文献   

14.
略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的变迁吴传清所谓农民的社会心理或社会心态,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时期农民普遍的日常意识与行为模式,包括农民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情感和宗教意识等等。农民的社会心理是一定时期农民对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指出,普列汉诺夫的“五要素公式”把社会心理纳入历史唯物论,看作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中介”,有着开拓性的意义。然后探讨了人的心理结构,作了横向与纵向的分析,认为社会心理就是对群体的心理状态所作出的宏观统计意义上的把握。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人的心理结构的各层次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普列汉诺夫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由此可以推论,一个民族的艺术也必然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殊心理。同时,文学是透视一个民族灵魂的窗口,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是非标准、价值观等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就可透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了解这种文化心理结构对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任何民族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的民族是具有悠久文化的民族,对它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应该扬长避短,自为自强,才不愧于我们这个时代。人的觉醒首先需要一种正确的自审意识,然后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成为一个真正有主体性的人。本于此,笔者拟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剖析中国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怀才不遇主题,从这个侧面透视我们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与社会遗传性共同作用促进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历史继承性与社会遗传性通过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矛盾运动反映社会存在;通过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矛盾运动传承社会意识;通过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和人的社会化过程展现社会意识状态;并通过习育和教育的共同作用实现社会意识传承。研究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与社会遗传性对民族、国家保持其独立性有基础性作用,关涉到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的文化安全,也是构建国家意识形态之源。  相似文献   

18.
主观与客观作为一对哲学范畴,其含义有着严格而确切的规定,我们不能对它作想当然的解释。主观是指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亦即意识和精神。客观是指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存在。从哲学意义上说,凡是人们的心理。意识、思想、精神活动,人们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都属于主观范畴。哲学意义上的主观不是单指“某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等等,而是指“人  相似文献   

19.
当前,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被社会所认识。但“有挡不用”和“无挡可查”问题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因此,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社会档案意识是整个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社会现象。它客观记录社会实践中的客观事物、人类思维等各种活动,客观表现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历史现状.社会档案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随着社会活动而产生,随着档案实践而发展。社会档案意识同其他社会意识一样,具有能动作用。它能对社会…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把马克思对社会物质生产的经济结构的描述,误读为对人类社会基本构架的揭示,导致把艺术作品也归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造成了马克思自身理论上的矛盾和不解。实际上马克思是把上层建筑的构成划分为三个层次,艺术作品属于社会意识形式的层次,它依社会意识而产生,又生发出艺术的思想理论来;反过来,艺术的思想理论又制约着社会的艺术生产,通过艺术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意识,最终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