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掌握握分数连乘的运算方法,能灵活约分并正确计算;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能快速正确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口算(抢答):12×1420×1435×2334×89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铺垫,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二、引探准备: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尝试题1.出示引导题1:2007年5月31日,深圳光明新区正式  相似文献   

2.
张敏 《湖南教育》2007,(8):33-33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自主整理四则运算知识.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计算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运算技能.  相似文献   

3.
关蓉 《黑河教育》2013,(3):24-2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出示前置性作业,引出课题师:上周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同学们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初步学会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学生会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4.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动手、动脑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推导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过程以及按角将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引…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第三册已经学过简单的连乘式题,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基本掌握。第四册中安排的连乘,是把计算的范围从原来的表内乘法引伸到一位数乘多位数,因此,本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连乘式题。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0”在连乘法中的特殊的计算作用。本节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经历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并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8.
计算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学生进行接下来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使学生可以提高技能。计算马虎或者是不认真很容易出现错误,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试题和算式的理解,进而影响学生的正答率。本文主要介绍了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积极计算,使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计算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5~76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探索活动,理解商不变规律的特征。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2.过程与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学会并用类比迁  相似文献   

10.
正计算教学应该重视通过直观教学理解算理,然后抽象概括建构计算法则。因此,计算教学一般先在问题情境中引出数学算式,然后通过估算、个体尝试、小组合作交流实现算法多样化;接着通过直观手段理解算理,建构计算法则;最后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巩固计算法则,强化计算技能。这一课型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经历"情境——算式——符号"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抽象、推理、建模的数学基本思想。现以人教版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锥体积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乘除法两步运算的应用题。2.过程与方法:创设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实际情境中学会新知,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2.过程与方法:a.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相似文献   

14.
张军红 《语文天地》2012,(10):24-2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过程的三维目标。作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教师历来非常重视,尤其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更是重中之重。可是,大多数教师由于只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方法过程的指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条件;知道机械波的种类——横波和纵波;明确机械波的传播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波的模型的建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对波的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准确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活动, 让学生人人动手、全程参与、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相似文献   

17.
<正>一、设计说明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理解正切函数的概念,会用正切概念计算或解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探究、思考等过程理解正切概念并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2.重难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连乘应用题(教材第99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汁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为以后学习简便算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节教学内容为连乘应用题(教材第99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为以后学习简便算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