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冯培红 《家教指南》2001,(3):106-112
敦煌文献和石窟题记中关于中古时代的职官史料极为 丰富,唐代前期河西节度使、吐蕃占领时期瓜州节度使和晚唐五代归义军节度使的职官史料 都有保存,尤其是唐五代归义军时期的职官文献更为集中,以节度使为首的文武幕职设置齐 全,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唐五代藩镇官制的体系与规模。本文以唐五代藩镇时期的敦煌职官史 料为依据,结合唐制,阐述了敦煌文献中的职官史料对于唐五代藩镇官制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北魏与西域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与西域关系述略马国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入居中原,同汉族一起建立了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公元386年建立的北魏王朝,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即拓跋鲜卑为统治民族的、统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王朝。公元423年,拓跋焘即皇帝位...  相似文献   

3.
于阗作为西域佛教文化的中心在中外文化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常为周边诸国政治势力所控制,但公元3世纪至10世纪期间仍与中原王朝在佛教美术上存在着密切的交流。文章考察了9-10世纪为沙州归义军政权统治时期于阗与归义军政权及中原王朝的交往情况。笔者主要梳理了前人对于阗国王供养人像、新样文殊和瑞像图的研究,并将其置于两地佛教思想交流和政治交往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发现这类图像既是两地文化互动过程的产物,同时作为一种推进力推动并巩固着于阗与归义军政权及中原王朝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150-150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兼并六国,自称始皇帝。他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面设县,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然而,当时全国并没有完全统一,东越(福建)、南越(广东)都还没有被秦王朝征服。徽州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秦王朝的势力也还没有达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札剌亦儿部木华黎是最早受封国王位号的功臣。1217年木华黎受封国王讫元终,子孙承袭,世世无绝。但嗣封者往往受蒙、汉礼制的双重影响以及对蒙廷的亲疏等因素的作用。国王最初代朝廷全权经营中原。随着大汗亲历戎行及蒙古重心的南移,尤其中原统治机构的构建,国王的军权、政权渐渐被削弱,日渐偏远。其职责也转为充当畿辅藩屏或充任朝廷“藩大臣”。元中后期,由于驸马及部分著有拥戴之功的异姓功臣频繁封王拜爵而势力日涨,国王在异姓功臣中的地位也日渐暗淡了。  相似文献   

6.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不久,河西地区又与中原隔绝,陷入各族混战之中。经过一番厮杀,以绿州城镇为中心,形成了几股割据势力,鼎足而立,凉州自立政权就是其中之一。河西地区的这种政治格局一直维持到西夏崛起。本文就此期间凉州自立政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敬祈指正。一、凉州地区唐戍兵与嗢末的关系咸通二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唐王朝曾重筑州城,并由山东调郓城兵二千  相似文献   

7.
桂管是唐王朝在岭南地区设置的一个边疆型藩镇,它自设立之初就长期处在唐中央的管控之下,其府帅由唐中央任命,其军队数量、管州范围、势力强弱皆受唐中央的制约。在桂管与唐中央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其独立性逐渐增强,其地位、级别也不断变化,至唐末,桂管升为静江军节度使。随着唐王朝的日益衰败,桂管走上地方割据的道路,并最终并入马楚政权。桂管在唐中后期的岭南地区始终发挥着稳定与巩固统治的作用,其发展嬗变亦对当时政治形势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札剌亦儿部木华黎是最早受封国王位号的功臣。1217年木华黎受封国王讫元终,子孙承袭,世世无绝。但嗣封者往往受蒙、汉礼制的双重影响以及对蒙廷的亲疏等因素的作用。国王最初代朝廷全权经营中原。随着大汗亲历戎行及蒙古重心的南移,尤其中原统治机构的构建,国王的军权、政权渐渐被削弱,日渐偏远。其职责也转为充当畿辅藩屏或充任朝廷"藩大臣"。元中后期,由于驸马及部分著有拥戴之功的异姓功臣频繁封王拜爵而势力日涨,国王在异姓功臣中的地位也日渐暗淡了。  相似文献   

9.
杨吴是五代时期十国之一。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是奉唐正朔,接受唐的委任;与梁是从联盟到隔淮对峙;礼尊后唐,坚持平等往来。与其周边政权的关系经过多次较量后,吴国采取了保境安民的政策;除了与楚对抗外,与吴越、荆南、闽等政权基本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图     
唐代自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始设节度使,至玄宗时,在沿边各地设置了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安史之乱后,唐朝廷承认河北地区名义上降唐的安史旧将为节度使,这些人依恃强大的兵力、财力与唐王朝分庭抗札,甚而起兵反叛.其中,河北三镇即驻幽州(今北京西南)的卢龙镇、驻恒州(今河北正定)的成德镇和驻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的魏博镇,是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三镇节度使往往父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京兆翁氏族谱>及敦煌文献的记载,晚唐昭宗朝,翁郜曾先后以河西都防御使和河西节度使的身份兼领静难军节度使.虽然宁节度曾被唐僖宗赐号静难军,但此军号很快即被取消.所以,翁郜所兼领的静难军并非宁节度,而应是唐政府以旧有之军额所新设置的藩镇,其辖区当为陇右地区的河、兰等州.  相似文献   

12.
唐代墓志的不断出土整理,为研究唐代进士科状元的生平提供了重要史料。根据墓志所载,开元年间状元李昂为陇西成纪人,曾任吏部考功郎中等职;杜绾以下三世进入朝廷中枢;严迪祖贯冯翊,曾任郑州长史等职;李琚祖贯顿丘,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  相似文献   

13.
唐代进士入仕的主要途径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举子进士及第后,只是获取了入仕前的一种身份。若要得到官资,必须先通过关试,再由吏部铨选、制举、吏部科目选以及使府辟署等途径入仕。吏部铨选为通常仕进之路,制举和吏部科目选为快速仕进之道,使府辟署为回旋仕进之途。多种渠道选拔人才是唐代选官体制的基本特点,修业奋进跻身官场是唐代进士及第者的普遍心态,由此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影响着有唐一代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沈亚之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才名和诗歌在当时文坛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沈亚之籍贯、家居之地、生平、仕历等情况系统和清楚地考索,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全面了解沈亚之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15.
王季文乃晚唐时期赋有传奇色彩人物。他苦攻儒学,获取了进士功名并授于朝官;却寻弃官归隐于九华山,践行道仙"异人"点拨的修身之径;可临终,又将自己的宅室舍给佛门为寺。他终生与九华相陪产生的特殊情感,进而迸发出的《九华山谣》,字里行间亦蕴藏着儒、释、道和谐相融的意韵。钩沉王季文人生道路和对《九华山谣》进行研究,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完善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甫、元结是盛唐与中唐之交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的诗序与诗歌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真实,成为著名的史诗。杜甫诗序是沉郁顿挫的心灵浩叹,而元结的诗序则是悲怆深沉的时代哀歌。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王勃的文学史意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述.结合相关史料,以王勃为切入点,观照“初唐四杰”其他诗人,条分缕析,去伪存真,对王勃及其他诗人的文学创作展开全面的比较评价,以突出初唐文学前承齐、梁,后启盛唐,处于中国文学转折之关捩的重要性.王勃诗文,兼融前代缘情绮丽与唐代新风慷慨雄壮于一体,既对前代文风删汰与选择,又对盛唐文风开启与呼唤.特别在五律、五绝、七言歌行等诗歌形式定型中,王勃是重要的奠基者、有力的实践者和大刀阔斧的开创者.此外,其文情感饱满、气势磅礴,非常人能及.唐代杜甫誉之为“王杨卢骆当时体”,明人胡应麟奉之为“唐人开山祖”,清代纪昀尊之为“四杰之冠”,充分显示了王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盛唐化的建设上,张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张说本门第寒微,在初、盛唐社会化的转型时期,以其杰出才能,得预“近代新门”。又辅佐玄宗,共同营造了崇尚学的、宽松的社会氛围,为盛唐学的到来作了人才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他以一代宗的身份,事实上成为盛唐学的开路人。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的比较,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接受从唐末五代到宋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注重抒写个性情感,强调独创,反对传统教条,他的诗话著作《随园诗话》以"性灵"为论诗内核,对诗分唐宋、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等清代主潮诗学均进行了批评,主张诗歌抒写"性灵",诗歌形式应不拘一格,"兼综条贯",为"诗写性情"服务。袁枚的这些诗学思想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走出唐宋诗窠臼、走出复古摹拟做出了努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