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课稿一、教育指导思想衡量一个语文教师好坏的重要标准应当是看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深刻与否、明确与否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如何。本人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导师 ,应当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 ,给学生一些文化滋养 ,为今后的人生打好精神的底子。而文学作品的教学则是语文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抓住具体文学作品的特点 ,利用形象的感受、领悟以及对作品审美意义与思想意义的探寻 ,对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进行培养 ,让学生获得思想与审美营养 ,发展学生探寻意义世界的兴趣。这一目标也是本人教学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东坡对王维诗画的评论。苏轼本人的诗画作品,也具有这种鲜明的特点。其实,不只是王维和苏轼的作品如此,诗情画意的统一是文学艺术的基本规律。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的反映,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形象美、构图美、色彩美和线条美。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说:“作家必须看见所要描写的对象。”同样,语文老师必须让学生看见文中所描写的对象。老师要使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使语言文…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用想象和联想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文学作品中美的感染和熏陶,这些都属于形象思维训练。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决定了形象思维是文学作品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富于形象性的文学作品,要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训练形象思维的目的。首先,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生动精彩的记叙和描写,让学生把文学作品中的书面描述再造为头脑中的形象。尤其面对与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金坤 《文教资料》2005,(34):136-137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主动性直接相关。因此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是文学审美教育,应把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地获取和增强美感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这里淡一些浅见:一、借助作品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如万里长城的雄伟…  相似文献   

5.
路云成 《文教资料》2010,(20):69-70
高中学生因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少有时间阅读或根本没有认识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对自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要求,有利于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走进新课程》中也指出:“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冰心的诗歌《纸船》为教学例子,就“如何让学生用心体验诗歌中的至爱亲情?”,做了一些实践尝试,旨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倾向、感人情境和形象及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7.
我说课的题目是:《文题为纲,纲举目张》。《明湖居听书》与《猎户》是职业高中语文第一册的两篇自读课文。我为什么要把这两篇课文结合起来教学呢?其一,《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文学阅读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要选读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文学名著,并教给学生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知识,启发他们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养成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其二,职业高级中学语文课有别于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诚如《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述…  相似文献   

8.
毕大林 《文教资料》2012,(28):27-28,60
文学作品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日显重要,它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认识社会和人生、树立良好的品德修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突出其政治思想性,造成了文本意义解读的概念化、单一化,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而文学作品是以形象反映生活、揭示社会和人生的,形象本身的内涵具有复义性、丰富性,因此,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打破传统,走出单一化、概念化的死胡同。本文将通过对文学作品具有的复义性特点的论述,提出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复义性阅读,鼓励学生对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的意义作独特的、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已被列为教学的目标之一。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感熏陶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恰恰就最具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形象诱导的特色。语文课本中百分之七十的课文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些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有很大的美学价值,这对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的美学教育十分有利。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然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陈友明 《考试周刊》2014,(24):17-18
文学作品以具体形象表现生活,以热烈的生活情趣吸引读者。不同的作品以不同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在给学生解读文学作品时,要努力寻找个性美点,挖掘作品内涵,感悟作品情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运用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才能完成语文新课标所赋予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把表演引进语文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中的表演 ,是指让学生根据一定要求 ,综合运用口头、肢体、情感等表达形式 ,形象地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课文内容 ,从而达到使学生轻松而又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的表演法通常比较适用于教学一些具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 ,如果设计巧妙 ,也适用于教授知识性较强的课文。常见的表演形式有三种 :其一、根据要求 ,再现文学作品本身的人物形象许多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表演的形式 ,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更形象、更直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例如在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回归生活,使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不仅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语文老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状况和生活实际,营造情境课堂,将呆板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鲜活有趣的表演,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审美教育都必须以形象来感人.因此,语文课的教学必须突出文学形象。这些形象常常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富有强大的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美学价值。所以语文美育可以借助课文中的形象,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审美思想为指导,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化形象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他们的美好人格,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想象是指在原有生活记忆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的特征是由此及彼,从有到无,由实到虚,既相似又不同,虚幻与真实交融。文学作品只有依凭生活又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才能内容丰富,构思新奇,气韵生动,从而深化主题,增强艺术魅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文学作品的典范,启迪中专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提高我国学生对语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语文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一些学校都设置了文学作品鉴赏课,有些学校称为文学作品阅读课,这表明,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我国学生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对我国提高国民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和我国语文文学鉴赏教学的意义与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着手,分析了我国语文文学作品鉴赏的意义及现状。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打破逐句逐段讲析的阅读教学模式,力避因训练与感悟的脱节而肢解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破坏课堂教学的和谐韵律。注重整体感知,用文学作品的整体形象、整体意蕴感染人、熏陶人。让学生实践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富含情感教育的文学作品占据大量的篇幅,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内心深处,这的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本文以朱自清《背影》实际教学为例,在探讨《背影》文本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同时,对如何更好引导学生领悟其背后的情感内涵作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思想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它的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培养的重点要求是"能感受形象,  相似文献   

19.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学连接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扩充知识的"内存",使他们享受到创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个形象主要是指做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物形象。作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文学作品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作用。因此,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应该是美的,美也总是寓于形象的,一切美都应该是具体的形象的美。屈原光耀千古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它写了屈原自己的出身、品质、思想,塑造了一个高尚、纯洁、正直的爱国诗人的形象。其理想之崇高、人格之俊洁、感情之强烈、斗争之坚决,使这一形象既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