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一是“延缓评价”的误区。“延缓评价”的理论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意中断学生的回答或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当即给以否定的现象提出的。“延缓评价”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把话讲完再作评价,即使学生回答有错误,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是理解有误还是表述有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作评价,让学生尽情地说,这样往往易使课堂教学失控。不敢评价,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正确的解答,甚至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也不纠正,这也违背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即使是否定性评价,只要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的原因,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总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当这些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引导全部学生从他们的错误中探究,从而引领着学生走向成功。由于错误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实际,因而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关于错误的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有了错误时,笔者就向学生讲了如下寓言:普通人问圣人:“世间什么最贵?”圣人回答:“错误.”又问:“何物最便宜?”圣人仍答:“错误。”学生想一想就能理解:会分析错误的原因,会吸取教训,错误是无价之宝;不分析原因,不吸取教训,错误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教师总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当这些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从他们的错误中探究,从而引领着学生走向成功。由于错误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实际,因而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教育专家成尚荣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就是在‘出错'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我们应该有着理性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求课堂教学的流畅,只提问好学生,不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怕学困生回答错误,耽误上课的时间,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学困生的回答往往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错误”信息,并加以巧妙利用,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课堂将会因这些“错误”而美丽,因“探究”和“解决”这些错误而精彩。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使课堂更精彩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伴随学习过程的始终的是学生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失误,这就是所谓的“错误”.它有独特的教学作用与价值.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这是教育专家成尚荣的教导.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而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其中.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隐性课程资源。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作为教师,绝不能追求滴水不漏或天衣无缝或难容错误的课堂,也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然而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支持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课堂评价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多样性。针对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可指出错误的原因,或放大“错误”,让他们恍然大悟,或延时评价,让学生课下去查证、讨论等。即使回答正确,还应关注“正确”得来的过程,使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得以被挖掘出来。课堂上只有有效的评价与指导,才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错误产生,在学生眼里“错误”意味着失败。在老师眼里,学生出现错误时常常避之唯恐不及。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老师立即“快刀斩乱麻”,或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直至满意为止;或以执牛耳者的姿势亲自加以“纠正”,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教师可以预见或无法预见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有些数学教师却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防错、避错,尤其是在许多公开课上,出现不符合教师预设的答案或观点常常被教师漠视。当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时,要么以一个“错”字了之,要么一带而过,用优生的学习成果掩盖其他学生的错。还有些经验不够丰富的老师被意外的错误搞得乱了方寸.赶紧提示或暗示.甚至将正确答案写出。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表明:“情感是最好的学习催化剂”。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充满信任,他们才会更加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课堂中,当学生勇敢地举起手时,教师力求回以微笑,当学生回答精彩时,要给他报以掌声。即便对于那些问题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应用机智的语言鼓励他,让他“体面”地坐下,要使学生带着满足回到学生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沉浸在高尚的师爱之中,让学生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生活在希望之中。  相似文献   

13.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挖掘和肯定该结果产生的借鉴和提示的作用,让学生觉得尽管刚才答错了,但是还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善待错误和巧用错误,让学生“错”得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贺福莲 《学周刊C版》2014,(3):158-158
“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因此教师要独具慧眼,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当做一种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巧妙利用“错误”资源,使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增强;善于应用“错误”资源,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灵活使用“错误”资源,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索过程中实现价值。  相似文献   

15.
注重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是美国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近年来“,一分钟试卷”法在美国很多学校被采用。“一分钟试卷”法是美国学者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具体方法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留一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概括性的短文,作为课堂教学的反馈。具体内容可以是对问题的回答,比如今天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或者就某个特定概念,教师要求学生辨别所学过的最关键的信息;或者教师只要求学生指明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中最不清晰的地方。当学生完成“一分钟试卷”,随后的措施跟进是关键所在,即教师在下次课前要对其结果加以概括和组…  相似文献   

16.
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预想时,教师的反应一般是毫无表情,甚至面露不悦,要么让其他学生发言,要么直接否定。而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教案的设想时,教师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用“很好”、“你真聪明”之类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处理十分草率:或置之不理,或想方设法遮掩,或叫别的学生重新作答,或埋怨批评学生,既错失了教学机遇,又挫伤了学生思维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发现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应正确对待错误,认真分析错误,确定错误的性质,然后利用错误,对症下药。不同的错误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摆脱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学生动手机会明显增多了。但不难发现当在那些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科学探究低效性和无效性。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探究、主动探究以及怎么探究、会不会探究。那么怎样的科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完美”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一种境界。其实,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堂构思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完美甚至有错,才是它的真实存在。它可能有教师面对学生发问而回答不出的尴尬,它可能有学生面对问题所作出的“越轨”甚至“错误”的回答,它可能有未能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遗憾,这都是很正常的。从美学角度看,既然课堂教学称之为艺术,艺术本身就不可能完美,而这种不完美往往会给课堂本身增添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使之变得更美丽、更精彩。现在,我们有些优质课、公开课看上去简直完美得无可…  相似文献   

20.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呢?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以追问的形式,描绘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情景。——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