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五四运动以来的近百年时间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学作品汉译,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印欧语的冲击,大量欧化词语和结构涌入汉语,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是欧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文章在数据的基础上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欧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指出了欧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印欧语对于汉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随着语言的演变就出现了欧化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发展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但是学术界对于欧化汉语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该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的各个方面分析产生欧化语法现象的原因,并对欧化的译文进行改进,从而减少在翻译的过程中欧化汉语带来的影响,并使其能够应用到我们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汉语的欧化为基础,利用生成语法中的理论——格理论和题元理论,分析欧化后的被动句的结构。研究表明,汉语"欧化"之后,被动句的转换生成过程与其英语句子类似,"欧化"后的汉语被动句与其相对应的英语被动句极其相似,在句法结构上也高度一致。分析汉语句子的"欧化"有利于学习者了解"欧化"这一概念和掌握基本的欧化句型,对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书面语的优化以及语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历时角度探讨有标记被动表述受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影响而产生的欧化现象可以发现汉语未与印欧语接触前,被动表述更多表达不如意或遭受义,而现在不仅有中性义表达,积极义表达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语言接触有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欧化可以为汉语注入活力,使汉语更具表现力,但凡事过犹不及。《三杯茶》翻译中有的的不休、判断句替代描写句、滥用代名词等过度欧化的情况,对汉语的危害很大。翻译工作者应避免过度欧化,以保护汉语。  相似文献   

6.
一、汉语语法特点研究概述 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的诞生,中国比较科学系统的语法研究自此开始.汉语语法学是在模仿印欧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一方面使忽略汉语语法本来面貌而向模仿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理论认同的倾向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难以摆脱的阴影,另一方面又使得汉语语法学者极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同印欧语语法不同的汉语语法的特点,企图摆脱印欧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语历史上有被动句主语生命度低的大量用例,现代方言也同样。民族语言被动句主语生命度也有表示物的,有动物,有植物等。可见,被动句主语的生命度低并非印欧语系语言独有的语法现象,而是语言类型学在不同语言里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英汉语言相互接触的增加,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向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迁移,成为一种难以置否的事实。英语借词大量地涌入汉语,在语法平面出现了借用和变异现象.从而导致汉语语法的欧化。大量汉语报章语料表明,中国大陆现代汉语欧化现象部分地是由语言接触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汉语的立场上看汉语用汉语的方式说汉语语音答问朱晓农著说"王冕死了父亲"句刘探宙著说"的"和"的"字结构完权著韵律和语法柯航著主语和话题宋文辉著从"单复句"到"流水句"许立群著汉语词类问题王冬梅著汉语语言学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有些问题经过多轮讨论,依然热度不减。有鉴于此,本着摆脱印欧语眼光、减少执着、活泼思想的宗旨,沈家煊先生主编了  相似文献   

10.
"有+着"的说法,有不少学者认为是"欧化"用法,汉语是在"五四"以后才产生的;也有的虽未说是"欧化"句,但说是"五四"以后才产生的现代汉语用法.其实不然,在明代的戏曲和小说中就已有人运用;在清代的白话小说中更多见.  相似文献   

11.
在大量英语作品被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英语作为强势语言对汉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致使汉语中出现了一些违背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即欧化现象。欧化语在汉语中表现为多个层面,如单词、词组和句子。从句法的角度讨论欧化的汉语,进行英汉语对比分析,将有助于唤起汉语使用者的民族意识,保护和净化我们美丽的祖国语言。  相似文献   

12.
欧化着眼汉语社区,研究集中在词汇和语法层面;反向迁移着眼二语者个体,涵括了语音、形态、词汇、句法、语义、语用和概念等层面。欧化研究采用翻译文本对比和语料库研究手段;反向迁移研究多采用实验手段。随着国内二语群体的不断增长和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二语者个体的"欧化"可能扩大到整个社区,促成汉语进一步欧化。  相似文献   

13.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引起了汉语的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起了汉语的欧化。该文主要从两方面分析英汉翻译中欧化的影响。一方面欧化丰富和完善了汉语;另一方面,它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对于不良影响本文列举出消极欧化的实例并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从而使学习者在翻译实践中能正视汉语的欧化并且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汉语流水句是一种没有关联标记的意合型复句,和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相比,流水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法形式。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视角,基于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实例语料分析,从汉语的形态类型、句法类型及主语类型多维度探求汉语流水句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汉语缺乏丰富的形态标记,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句子必要的构成成分,话题与谓语动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选择关系是流水句的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引起了汉语的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起了汉语的欧化。该文主要从两方面分析英汉翻译中欧化的影响。一方面欧化丰富和完善了汉语;另一方面,它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对于不良影响本文列举出消极欧化的实例并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从而使学习者在翻译实践中能正视汉语的欧化并且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6.
“欧化”不仅影响了汉语词汇、语法,而且对文学文体也有潜在的影响,适度地欧化,使现代散文卓有成就。欧化给现代散文带来文体上的新变,与传统散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具有亲切自然的风味;与旧白话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17.
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翻译语言呈现出欧化趋势。白话文自身的缺陷是欧化翻译的内在动因,而改造国民思想则是欧化翻译的外在动因。虽然欧化翻译在五四时期遭到了一些反对,但因其在汉语改造以及提高汉语表达功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翻译中的欧化要有一定的度,恶性的欧化翻译不仅不利于汉语的健康成长,还会妨碍汉语的发展。对欧化翻译的正确态度是:积极引导,使其健康发展而非对其扼杀。  相似文献   

18.
《围城》中由动词“来、去”构成的连谓句张雪琴0、连谓句,也称连动句,连动式,指谓语或谓语中心部分由连谓短语充当的句子。与印欧语相比,这是汉语常用的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式,值得深入研究。连调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语连用构成,连用的每个谓词性词语都能与...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探讨一种特殊的母语干扰现象,即英译汉表达阶段汉语对汉语的影响。大量实例表明,教师和辞书、教材等的释意性表达方式,为保证易懂,形式上难免欧化或不十分地道、规范,从而予学生以不正确暗示或误导,最终导致这种汉语对学生汉语译文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今,随着大量外国著作尤其是西方文学涌入中国,在极大丰富和拓宽中国读者视野的同时,也促进我国近代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本文旨在对近代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翻译现象的产生、表现、不同发展阶段及对汉语的欧化影响进行研究,列举各个时期翻译名家对欧化翻译的态度,探讨欧化翻译的合理性及限制性,以明确我们对欧化翻译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