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籀文出自《史籀篇》。《史籀篇》早佚,迄今能确证为籀文者,仅《说文》所录籀文225字。然《史籀篇》由西周传写至汉,字形或已非原貌,加以《说文》流传已久,籀文在其中传钞和刊刻的过程中产生讹误,亦不足为奇。文章结合出土古文字材料,为《说文》籀文中部分舛误的形体作了考订。籀文中的讹形,有部分源于笔误,也有部分是受晚周文字写法影响致讹的。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     
汉字工具书之最△中国最早的字书是周宣王时太史史籀著的《史籀篇》,全书十五篇,今存《说文》中凡二百二十三字。字体同石鼓文与秦系金文。△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系统分明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原书分十四篇,又叙目一篇,以篇为卷,称十五卷。宋徐铉将卷分上下,凡三十卷。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另重文千一百六十三)。分列五百四十部。△中国最古的词典是汉初学者缀辑的《尔雅》。今本十九篇。注释《尔雅》的许多著作,以晋郭璞注、北宋时刑昺等疏的《十三经注疏》本最通行。补充《尔雅》的,  相似文献   

3.
汤可敬主编的《新编古代汉语》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共四十万字。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教材。该书在编排顺序上,改变旧的编排顺序,先讲语法,再讲文字、词汇,后讲音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主次安排上,突出语法,加强文字,压缩词汇,略讲音韵。在知识的组合上,坚持文选课、通论课、练习课紧密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严密的理论知识结构,把教科书理论的系统性特点和工具书材料的丰寓性特点,融合在一起。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课:《绪论篇》一课,《语法篇》十六课,《词汇篇》五课,《文字篇》七课,《音韵篇》  相似文献   

4.
汤可敬主编的《新编古代汉语》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共四十万字.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教材. 该书在编排顺序上,改变旧的编排顺序,先讲语法,再讲文字、词汇,后讲音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主次安排上,突出语法,加强文字,压缩词汇,略讲音韵.在知识的组合上,坚持文选课、通论课、练习课紧密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严密的理论知识结构,把教科书理论的系统性特点和工具书材料的丰富性特点,融合在一起. 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课:《绪论篇》一课,《语法篇》十六课,《词汇篇》五课,《文字篇》七课,《音韵篇》三课.《语法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汉语从词法到句法的各种特殊规律.《文字篇》除了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文字常识外,还讲了部首二百一十四,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字三百二十. 每课包括课文、知识、练习三部分,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原理,不但使所学知识易得巩固,而且可使阅读能力能够得到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历史久远,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即相传周宣王时的太史籀以大篆编成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史籀篇》。许慎《说文解字》中讲;“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代或异”。《汉书·艺文志》中也称:“《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可见此书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用来教授学童的识字教材。全书四字一句,但早已亡佚。章炳麟认为它“以教学童,必为韵语,若弟子职之伦。其书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许君所见尚有九篇。《说文序》既云合以古籀,则此九篇必全行收入,而今计之,亦属寥寥”。①自…  相似文献   

6.
《说文古籀补》是古文字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对于古文字研究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由于种种原因,该书在文字释读上存在一些问题。今以字形分析为基础,适当的参以辞例推勘,对该书部分误释及未释之字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齐微韵入作去中收一“剧”字,当是入作平声阳而误收。今河北容城县“剧村”之“剧[ki ]”正是阳平声。剧村与元大都(今北京市)两地语言相同或相近。讨论入声的消失与否,笼统地说“广大北方地区”或“中原之音”,极易陷入以偏概全的失误。可以容城方言为基础和《中原音韵》、早期杂剧作家的用的以及现代北京话相比较,从彼此异同了解中古入声消失的时、地。周德清与早期杂剧作家用的根据的是不同方音。容城方音与《中原音韵》清入声作上声是一致的。容城方言是《中原音韵》语音系统的基础。《中原雅音》同样反映了中古入产消失的实际。容城口语中一些清入作上声字的现象,其年代早于《中原音韵》。入声的消失,由大都往南的保定地区应该是较早的,大约是在13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8.
我国字书源远流长,《汉书·艺文志》就载有《史籀篇》(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李斯的《苍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母敬时《博学篇》、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长的《元尚篇》、扬雄的《训纂篇》。除了《急就篇》流传至今外,其余都已亡佚。这些书主要是为了学童诵读而编纂的,实际是一种识字教材,《急就篇》开头几句就清楚地说明了这种目的:“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不言而喻,这些书对于文化的普及、汉字的规范,都是起了好作用的,但还不是字典。  相似文献   

9.
早在公元前7—8世纪,我国已经有了学童诵读的识字课本,叫做《史籀篇》。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全书共15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太史所作。《史籀篇》就是周代太史用当时通行的字体——籀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也称为大篆),所写的识字课本。秦始皇时期,为了统一全国文字,进行了我国历史上汉字的第一次定型和规范化工作,将籀文简化,创作  相似文献   

10.
《汉书·艺文志》"八体六技"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小学类"《史籀》十五篇"后,"《苍颉》一篇"前,"八体六技"四字疑为衍文,非班固《汉志》之原有,而是后世传本所增衍。小序"又以六体试之"本没有错。  相似文献   

11.
一《正续一切经音义》一书包括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和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两种音义。慧琳,中唐人‘长安西明寺僧,俗姓裴,西域疏勒国(今新疆喀什)人。他博览群经,引《韵英》、《考声》、《切韵》以释其音;引《说文》、《字林》、《正篇》、《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略》、《开元文字音义》以释其义。凡此十种书所不具备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赢政自号"始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同时他在地方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故夏曾佑称:"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就文字而言,许慎《说文解字叙》记载"(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由此可知李斯、赵高、胡毋敬各作一篇字书,都有可能对秦朝小篆改定而做过文字规范统一的整理工作,而小  相似文献   

13.
颜之推(公元531—约590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他曾在南朝的梁朝和北朝的北齐朝做官,后来又做隋朝的学士,是当时最博通和最有思想的学者。他的著作最出名的是《颜氏家训》20篇。在《勉学》篇里集中地表现了他的教育思想,而“早教”和“晚学”则是他在“教”和“学”问题上的思想精华。关于“早教”,颜之推认为:对于儿童应当及早地给予教育。他说:“圣王有胎教之法”(《颜氏家训·教子》以下只注篇名),即使普通人难于达到“胎教”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就命令他的重臣、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进行统一文字的工作。李斯作了《仓颉篇》、赵高作了《爰历篇》、胡毋敬作了《博学篇》。这几部书中的文字,《汉书·艺文志》评为“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秦篆”就是我们所说的“篆字”。篆字是秦代的标准文字。那么,秦代的篆字到底是多少呢?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人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有《清苑斋诗集》传世。其诗音韵和谐、清丽自然。赵师秀的《约客》是一首语言清新,含蓄而有韵味的小诗——  相似文献   

16.
颜师古《汉书注》反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末唐初,颜师古为一百卷《汉书》所作的音注,不仅在史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汉语音韵史的研究也很有价值。颜师古,字籕,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中的重文未叠字宋易麟东汉许慎是继秦朝李斯等人之后大规模整理异体字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说文解字》中把不同写法的古籀文字,今俗或体共1163文排列在相关的篆字字头下,称为重文。细读《说文》,不难发现,许慎所说的重文基本上就是异体字,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对《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所收的籀文隶定字进行考察,这里的籀文指的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代《太史籀》里的文字。《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收录了《汗简》《说文》《玉篇》等字书中所保存的籀文资料,并对这些籀文字形进行隶定,隶定后的字形依然保持了籀文"叠床架屋,稍涉繁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天津古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通借字萃编》,是由涂宗涛、崔志远、王兆祥根据复旦大学中文系已故老教授郑权中先生的遗稿整理修订而成的。识别通借字(亦称假借字或通假字)是研读古籍尤其是先秦古籍的人不可或缺的基本功。郑权中幼年曾从王闿运、王先谦学,后又受业于黄季刚,问字于章太炎,在文字学、音韵  相似文献   

20.
颜之推(公元531-约595年)字介,北朝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梁,为湘东王(萧绎)参军,萧绎自立(梁元帝),为散骑侍郎。梁都江陵被北周攻陷,投奔北齐,为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据《北齐书·颜之推传》:其祖父、父亲“世善《周官》《左氏》学。”之推“聪颖机悟”,“早传家业”,“博览群书”,“无不该洽”;“兼善于文字”,“有文三十卷”,《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之推所著,早已或逸或不传,唯有《家训》至今犹传不衰。《颜氏家训》始作于北齐,成书于隋。它论述为学立身治家之法,辨正南北时俗之谬,兼及字画音训,考正典故,品第文艺,以训子孙,自成一家之言。历来为世人特别是封建士大夫所推崇,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部影响颇为普遍而深远的家庭教育重要教科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