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正面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一项系统而正规的思想教育活动。高校开设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根据高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法制的教育。它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高校思想品德课开设以来的实践证明,开设这门课对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有机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进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堂,教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推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形势,树立学生对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感.然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由于教学模式僵化,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学生逐渐失去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是根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提出一些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能否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能否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大学生成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取决于高校德育的科学性。高校德育任务是需要依靠德育体系整体功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认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为重要依托,重视激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及能动效应,强调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互动交流,注重教师引领效应及主导性的有效发挥,实现教育主导性与接受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大学生.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信仰观;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大学生。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在课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激励大学生.引领大学生形成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状态;在高校德育中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引领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7.
《思想教育研究》2006,(12):61-63
本刊专稿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刊特约评论员(3-4)知荣辱抑恶扬善辨美丑共建和谐——“高校德育论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讨会纪要本刊编辑部(4-4)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扎实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德育论坛”上的讲话参考稿李卫红(5-4)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推进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德育论坛”上的讲话朱善璐(5-6)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王建国(5-9)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加强师德…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急需"核心价值"的积极引导。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到教学中,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明确指导思想,突出教学的目的,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使命和责任。通过教学,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比较僵化,教育手段滞后,教育效果不明显。本研究试图借鉴“服务学习”理念,引入实践教学,打破单一理论教学模式,构建思政课理论专题教学和实践实训模块互动教学模式,扩大德育主体,拓宽德育途径,促使德育认知向德育行为转化,将德育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其要求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既要重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 ,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锻炼 ,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必然反映 ,同时也是有效形成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必要条件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反思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工作领域根据时代要求和青年学生的成材特点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使之成为指导具体工作的行动指南,同时,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也应从“以人为本”的思想中找到更多的启示,将其运用到工作中,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真正受益,使基层教育工作者有的放矢,放手工作。一、确立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现实要求的德育目的正确的工作目的是一项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它的目的也是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规范。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从学生入手,结合学生自身状况,确立合理的德育目的。1.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2.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通常采用课程教学形式,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实施,德育渗透成了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目的,也是新课标对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从学生立场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逐步渗透,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高校保卫部门与全校其他部门一样共同担当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保卫部门的工作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护卫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参入者。在大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使大学生的行为符合党、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冲击,在密切接触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容易受不良信息与文化的影响,使思想偏离正轨。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与思政素养的主要载体,应承担纠正学生错误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责任,应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全新挑战。红色文化属于我国重要的先进文化,其文化精神与内涵有效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需要积极融合红色文化,借助红色文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引导与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高校思政理教学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高校长期坚持的办学宗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道德水准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源源不断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远后继有人的问题。为此,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开创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当前,高校要适应新形势,切实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强化“四种意识”,打造德育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重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校信息化是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路径之一。针对高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树立"以人为本"德育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大学生网络文化德育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方位整合高校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教育思想要求,高校必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重视学生的德育、体育。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体育与智育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比智育更为重要。当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德育、体育的教学不够重视,致使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身体素质令人堪忧。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重视并加强高校的德育、体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念,明确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有关爱国主义的误解和偏差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达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课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在时效性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高校德育课应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下大力气 ,从培养学生出发 ,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性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