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冀明 《考试周刊》2012,(56):13-15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以韩礼德及物性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所选美国主流报纸的有关人民币汇率报道的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目的在于验证新闻语篇的基本语言特征,揭示经济新闻语篇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从而提高读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深刻认识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新表现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公正客观的表面下,经济新闻报道同样受到特定利益集团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批评语言学是一种语篇分析方法,对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为了发现和分析隐藏于其中的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以便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批评语言学的语言分析是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方法论基础的.以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从新闻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选择两个方面对所选取的美国新闻报道作简要的批评性语篇分析,可以说明美国是如...  相似文献   

3.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语篇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分类、情态、消息来源等几方面对<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新闻语篇里的语言如何被意识形态影响,又如何传播和固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双语学习》2007,(11M):170-170,172
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情态和转化两方面对美国总统布什针对英国和伊朗“水兵危机”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揭示新闻语篇里蕴涵的意识形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旨在揭示语篇与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中国日报》和美国的《时代》周刊在神舟七号升空前分别所做的新闻报道,着重从分类、及物性、情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对此事件所持观点和态度的不同,从而说明了意识形态影响甚至决定语言的运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其实有些新闻报道者在文章中夹杂了很多主观意图的内容,以致使读者成为被误导和蒙蔽的对象.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对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新闻报道和莎朗斯通辱华言论的人际意义分析,试图揭露新闻语言中的歧视现象,培养读者的批评性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为框架,选取《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8篇疫情相关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探究两国媒体的立场,并揭示其中蕴含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媒体的新闻报道侧重于描述中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与措施,语言较为客观、中性;美国媒体则通过语言策略,着力报道中国政治体制的缺陷和政府失误,丑化了中国政府的形象。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国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和美国即将来临的大选都是影响疫情新闻所用话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26):6-7
批评话语分析依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文章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从词汇选择、时态运用和转述引语三个方面对摘自时代周刊的一篇新闻评论进行解读,揭露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表明作者反对和批判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王婷婷 《考试周刊》2012,(51):30-31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本文旨在讨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从分类、转换、情态三个方面分析关于4.28胶济铁路火车相撞的新闻报道,揭示了英语大众语篇中某些形式和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述引语是新闻语篇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可以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语篇中隐形传递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各种语言资源表达出来的。通过从消息来源、转述方式、转述动词三方面对《中国日报》与《今日美国》中关于克里访华的两篇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帮助读者透过新闻事件的表象揭露本质,培养和增强其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11.
罗秀霞 《海外英语》2012,(5):256-257
新闻反映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是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该文旨在介绍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分析《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新闻报道来论述、解释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三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马丁的评价理论.以及马丁对语篇中的意识形态与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的看法.并分析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探讨如何分析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宝钏 《考试周刊》2012,(82):90-91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概述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及其常用的分析方法,然后重点阐述了在分析语篇时应注意的几大事项,探讨了意识形态在新闻报道中的影响.从而揭示了批评性语篇分析在新闻英语文体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与CNN有关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的两篇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从措辞特色、被动结构和衔接手段三个方面对其语言特色进行初步分析,力图揭示报道者的意识形态是如何对语篇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并探究这样的语篇生成会对读者产生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红燕 《英语辅导》2010,(4):120-122
新闻报道通过采集大量引语的方式来构建语篇,引语的形式和内容是决定报道者传递信息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通过《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三家重要新闻传媒对阿拉法特病逝的新闻报道的对比,发现转述引语的形式和内容均体现报道者的主观态度和意图,从而揭示新闻报道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杰  孟祥宏 《考试周刊》2014,(69):33-35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分析语言形式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的研究方法论,其分析的目的是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本文分别从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刊物《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中选取两篇近期关于中国新出版的竖版地图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以菲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词汇选择、及物性两个方面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读者在阅读新闻报刊时,应培养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正确地对待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7.
批评话语分析通过对语言表征解读能够揭示话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本研究以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为例,选取来自中美两国主流媒体的七篇中国新闻报道及八篇美国新闻报道作为语料,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报道中人际功能的两种主要实现方式,即情态、直接引语及间接引语。本研究反映了两国媒体对此事件的真实态度和看法,揭示了新闻语言背后隐含的话语意图和意识形态倾向。  相似文献   

18.
管鲁 《考试周刊》2012,(82):17-18
新闻报道的实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事实上很多新闻机构成为国家或政党塑造大众意识形态的工具。记者在写新闻时夹杂了许多表达主观意图的内容.读者便会成为被蒙蔽的对象。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纽约时报》的一篇经济报道的分析,试图揭露经济新闻语言中的隐含意义.培养读者的批评性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19.
语言从来不是中立的,蕴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论文通过西方主流媒体对中英同一性质新闻事件的报道,运用分类、情态及转换等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探讨语篇中意识形态倾向,揭示隐藏在新闻报道语言背后的双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批判性语篇分析方法,从互文性和语法两个方面针对两篇英美政治性新闻报道进行分析,通过批判性手段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解释其存在的社会条件扣在权力斗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