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下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教育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将是21世纪高职院校探索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分析"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阐明其依据,探索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探索创新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供应链的方法,以期实现学生、院校、用人单位"三满意".  相似文献   

3.
“无缝对接”: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下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教育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将是21世纪高职院校探索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分析“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阐明其依据,探索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4.
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用于高职院校管理,有助于构建“无缝对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理想的高职教育供应链应体现办学主体多元、学历层次齐全,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就业渠道、生源渠道互通互连。实现这种“无缝对接”,需要政府参与调整供应链结构,高职院校实施拉动式人才供应链战略,并与外界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做好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实质上是一个供需链,因此可以把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运用在技能人才培养中。首先,分析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然后,从供需两个方面来审视佛山输出的技能人才能否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得出了第三产业和智能制造相关行业的技能人才的供给速度和质量都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结论;最后,总结了佛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演进,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提出对未来佛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议,应该采用动态多元的校企合作模式应对多样的生源和多变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6.
郭跃 《中国教师》2008,(18):21-24
本文从高等教育的本质出发,结合供应链管理理念,重点分析研究了高等教育供应链形态的特殊性,提出了基于教育供应链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一些建议。这些研究为高等教育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运作做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以期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教育管理运作及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考核、提高学生素质、承担培养风险等是"订单武"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路径,"订单武"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科学定位、优化专业设置、重视产学合作、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8.
基于"订单式"的餐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比较流行.文章从全聚德集团"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入手,通过企业与学院的双方合作,构建新型的餐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前向一体化战略.通过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合,以学院的培养目标为基准,沿着教育教学链条向前延伸,使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加贴近用人企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管理是在过去二十年间兴起的一个新的、综合性的课题。作为管理科学,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应用科学,供应链管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时代,越来越受到各种企业的关注和青睐。在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中,供应链管理是核心课程,考查学生的综合物流素养,这使得高职学生掌握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就来研究下供应链管理课程,并根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现状和所遇到的问题来进行高职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订单培养模式是一种能使学生、企业、学校实现“三赢”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小微企业是高职大学生主要就业去处,破解中小微企业招聘难和大学生就业难需要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创新,而就业工作室小订单培养是一种以项目化管理加工作室实体入驻校园的半工半学的新型小订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订单运行效率较高,学生就业发展兼顾,生企校政多方共赢等特点.未来可以采取建立以学校牵头的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区域合作联盟,校企合作建设就业创业工作室服务园,政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聘用大学生的资助等措施深化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室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管理思想出发,结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区位优势,提出了一个新型的政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分析和探讨了目前学院在招生工作、教学工作、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高职教育运行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分析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现状,在辨析物流与供应链专业基础知识、物流信息系统实操、物流机械设备使用、物流专业英文等影响高职物流人才就业的关键能力基础上,结合福州市物流企业的招聘需求,使用RP/SP方法设计问卷调研福州市人才市场需求,建立二项Logit模型。结果显示:数据分析与处理、物流机械设备使用、物流系统实操、物流与供应链专业基础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为企业选择高职物流人才时较为看重的关键能力。结合参数替代率结果,从培养体系建设、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实操能力提升、跨专业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推进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明显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障碍,本文从政府、企业(行业)、高职院校、学生四个层面阐述工学结合实践中出现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供应链模型始于对企业供应链理论的拓展研究。这一链式结构涵盖了高职教育从生源选拔到人才培养再到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全面反映了高职教育的供需过程,更加准确地揭示了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此为依据,尝试从供应链的全过程入手,创新人才就业模式改革,增强高职教育供应链每个结点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到位率"。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文化融合的视角,阐述了将企业文化内涵和管理模式导入班级管理建设中的意义、途径以及关于实践中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致力于办学模式的探索和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和显著成效,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类别差异,财经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尚不成熟.在分析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及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要求中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对接。解决中高职院校培养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课程一体化和学生专业发展,都要求中高职院校师资共享。目前学校实践中存在师资配套制度滞后、师资管理缺乏统筹、教师缺乏积极性等三方面问题,建议推进教师资格、薪酬、职称制度改革,协调中高职院校师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快适应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8.
牛鞭效应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供应链的效率。在高职人才培养供应链中也存在着牛鞭效应,它加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负担,造成了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成本上的浪费,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全面合作。弱化高职人才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高职院校应借助德国的"双元"培养模式,构建就业平台,"政产学研"结合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管理》课程对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了综述,论述了供应链管理的演化,重点综述了《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应用性和整合性特点,并且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研究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方法的创新,解决学生与学校、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的协调问题、学生在酒店边上课边实践等难题,不断创新丰富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我院在今后更有效地采用这一模式,培养掌握真本领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国内其它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和其它专业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