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海寺矿区及外围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探讨,利用重、磁、电等成果及矿区地质资料对该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研究区构造、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矿化蚀变带与物探异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该地区矽卡岩矿床成矿规律对本区的铜多金属矿产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预测了4处成矿有利异常进行了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2.
辽宁瓦房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刚石成矿远景区,区内已有三个矿带和百余个岩体,在勘查过程中,同时又发现四个隐伏金伯利岩体,这些深埋在基岩以下的岩体规模可观,金刚石质量上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所以研究总结隐伏金伯利岩体形态特征、形成地质条件、赋存规律、找矿标志、成因机制等,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找矿实战价值,文章用六队多年大量的普查勘探资料论述隐伏矿的特征,寻找隐伏矿可能是金刚石找矿的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1)
对织金地区磷矿典型矿床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系统研究织金地区沉积型磷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岩相古地理特征、矿床特征等,分析得出沉积型磷矿的成矿要素,建立典型矿床及区域成矿模式。运用基于GIS的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对织金地区沉积型磷矿进行综合定位和定量预测,并圈定了6个最小预测区,估算未查明的磷矿预测资源量35230万t。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人们对隐伏矿床的研究也越来越关注。在成矿理论分析和研究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成熟的情况下也产生了很多新的技术,这些信的方法使得隐伏矿床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同时也给勘探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主要分析了隐伏矿床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耀世  侯跃武 《科技风》2013,(9):147-148
研究认为大石桥市玉隆石墨矿床明显受控于近东西向构造带。矿床成因属区域变质叠加动力变质型层控矿床。依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寻找隐伏矿体。找矿方向主要是已知矿体东部。  相似文献   

6.
黔东地区李家湾大型全隐伏锰矿床是近年深部找矿突破的成果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全隐伏深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情况,提高深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精度,本文引入成熟的三维地质模拟技术和地质统计学方法。以李家湾矿区勘探资料为核心数据,构建地质空间数据库;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技术,建立李家湾锰矿数字矿床模型,分析研究矿床的特征规律、地质构造等控矿因素;结合地质统计学方法,实现资源储量估算。为确保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实验通过品位-吨位模型(G-T)及趋势分析(TA)模型进一步做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维地质模拟技术科学有效地展示了全隐伏深部矿产资源的空间展布和相互关系,高效准确地实现资源储量估算。该结果对正在实施采矿生产的李家湾锰矿具有辅助决策作用,对寻找相似地质条件下深部空间锰矿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19)
本文在前人已有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地球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探索性地从地层、构造,尤其是褶皱构造的角度,重建并预测经楼地区红盆之下有隐伏煤田存在的可能性,同时对隐伏煤田的前景作出简要的、概略性的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8.
矿床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在不同的成矿地质环境中赋存的矿床,其特征各异。这种差异常常用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来反映,还用各类矿床的成矿模式来表示。在阐明矿床地质环境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成矿预测就具备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主要是相关的矿产资源研究人员,利用基础地质以及矿床地质理念和相关技术措施,对相应区域的成矿条件和找矿信息进行科学、研究的勘察与分析,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矿床及其基本特征的一种手段。基于各种矿产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价值,掌握科学、有效的找矿预测技术也十分重要。因此,笔者就以我国的广西大瑶山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及多年实践经验,具体分析大瑶山西侧的地质情况,并探究其铅锌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条件以及找矿预测,以其能给我国的矿产资源研究人员带来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0.
牧牛矿床是近年来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黑钨矿矿床。为揭示该矿床成因,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相关岩体、围岩、矿石进行了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岩体及矿石均为铝过饱和、属于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组成表现为Eu正异常和右倾斜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了含钨花岗岩具有深源特征。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岩(矿)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认为里尔峪组是牧牛钨矿床成矿的矿源层,该矿床属矽卡岩型钨矿床,成岩成矿作用与太平洋板块沿北西向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