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以管理创新为中介,通过"标准化对管理创新的贡献评价—管理创新对企业产出增长的贡献评价"两步法评价企业标准化贡献的方法,解决将管理创新具体化为标准化而夸大标准化贡献的问题。还提出两种评价标准化对管理创新贡献的方法,并将其平均值作为评价结果,以进一步减少主观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力资源虚拟化对企业的产值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以西安市工业企业为样本,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人力资源对西安市工业企业产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将ITIL思想及其标准化流程运用于IT运维,是IT管理的理想目标和战略方向.本文介绍了某电力公司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情况,分析了企业在建设ITIL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黄曼慧 《情报杂志》2007,26(7):28-30
探讨不同角色的IT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将IT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分为自动化事务处理、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优化知识传播渠道和储存组织经验等四种类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角色类型的IT对企业生产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为生产率悖论以及相关学者对IT贡献的研究出现的不一致结论提供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5.
焦豪  邬爱其  张样 《科学学研究》2008,26(3):596-603
 通过对IT能力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研访谈从而总结出其由IT体系惯例、IT基础设施、人力IT资源、IT关系资产四个要素构成并构建了IT能力的测量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因子分析等实证检验方法进行了统计意义上的探索与验证,最后检验了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结果表明,IT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作用,不同能力因子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管理越来越信息化。现如今我们的很多企业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应用阶段,IT和企业的管理系统结合越来越紧密,考虑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IT服务系统的自身管理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IT服务管理体系的介绍,加之对IT服务管理现状的剖析,阐明了在现代企业中应用IT服务管理体系的方向,为企业在实践中应用做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IT业的繁荣,在IT技术创造科技的同时也引发了大众对IT企业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和创新。越来越多的科学管理方法也开始在IT企业中得以运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现今IT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并从绩效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探讨科学管理方法在IT企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以我国IT行业现在的发展状况为背景,分析IT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IT企业项目管理中的知识领域之一——沟通管理,强调了沟通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及技巧,并对企业如何管理IT项目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薛晓芳  霍宝锋  孙林岩 《科研管理》2015,36(10):104-112
本文结合我国的企业联盟实践和相关理论,提出了IT能力的概念,并运用实证方法验证了IT整合能力对IT关系能力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在IT整合能力中,IT集成能力正向影响IT管理能力;在IT关系能力中,IT与业务关系正向影响外部IT联系;且IT整合能力对IT关系能力具有正向影响,IT集成能力通过IT管理能力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IT关系能力;IT管理能力通过IT与业务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外部IT联系。该研究不仅为基于联盟的IT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企业经理管理联盟中的IT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企业面临的IT风险的分析,指出企业IT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系统论述企业IT风险及其管理的相关概念;借鉴国内外IT风险管理标准和金融企业IT风险实施经验,研究适合现代企业的IT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并提出系统、全面、可操作的IT风险管理实现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高科技企业信息技术(IT)投入效率与研发效率的相关性及其交互机理和协同障碍,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43家大型上市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公开的企业年报数据开展相关分析,并以其他43家生物制药中小型上市企业相关数据作为补充验证。结果表明,我国大型生物制药上市企业的信息技术投入效率和研发效率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其中,研发效率但信息技术效率偏低的企业应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投资效率和治理能力,而信息技术效率较高但研发效率较低的企业需要重视如何依托信息技术投入效率和治理能力优势进一步提高研发产出。  相似文献   

12.
IT已经成为企业创造增值产品和服务的基础性平台。随着企业对信息、系统、通讯等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日益依赖和随之而来的大量IT投资的同时,企业又面临着IT投资和运用过程的威胁和商业风险的规避问题。研究以IT运用为中间变量,构建IT治理与IT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IT治理对IT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IT治理与IT绩效之间没有积极的直接关系,但通过IT运用中介作用,IT治理对IT绩效的各个维度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因此IT治理是通过促进IT运用水平的提升从而获得相应的IT投资效果。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IT治理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相关理论,并对信息化建设路径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标准体系构建代表地区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数,并将其纳入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分析包括标准化在内的各要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产出形式(如地区生产总值)相比,创新产出更加依赖于知识存量,同时受到区域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影响;知识存量和区域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存在溢出效应,规模报酬递减;在创新知识产出过程中,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知识存量、标准化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最后建议我国各地区基于不同的投入要素结构制定不同的创新激励政策,提高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知识存量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区域对创新产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及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  相似文献   

14.
以东方红小卫星公司为案例对象,探讨企业如何实现复杂产品研发敏捷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在复杂产品研发的三个阶段,企业需要应对四类不确定性,即“混乱、不可预见与可预见的不确定性、偏差”。因而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分别发展出“聚焦外部感知、内外部跨越、聚焦内部响应”的三种IT能力,并采取以“非正式管控为主、非正式管控加正式管控、正式管控为主”的组织管控机制,从而最终促进复杂产品研发的敏捷性。企业复杂产品研发各阶段的主要目标呈现出 “更注重创新、兼顾创新与可靠、更注重可靠”的动态变化特征。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完善企业敏捷性的相关理论,对中国复杂产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研发敏捷性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学颖 《情报科学》2008,26(10):1477-1481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面临着技术和管理日益复杂的巨大挑战,如何合理地管理企业信息资源.充分发挥IT效用,实现IT价值.使IT与企业业务活动真正融合.是当今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本文在介绍信息资源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复杂科学管理系统思维模式下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法论--企业架构EA,并对EA的实施方法以及开发工具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IT治理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郝晓玲  李明 《科研管理》2005,26(3):17-21,72
本文首先分析了IT治理的背景与应用现状,提出了IT治理的概念和内容,并研究了IT治理对企业的影响机制。指出了如何通过IT治理的途径控制企业IT风险、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信息技术价值交付等目标的解决办法,对推进信息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IT治理机制是企业IT治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IT治理机制促进了业务与IT协同,从而实现了IT价值。在文献回顾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的IT治理机制"结构—流程—关系"三要素模型。通过案例研究确认了中国企业16个IT治理机制。通过大样本问卷调研,对上述IT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和实施难易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西方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源基础观,通过对IT资源、IT能力与工艺创新关系的文献回顾,构建了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模型,并提出了制造企业IT资源-IT能力驱动工艺创新的三个假设,最后选择我国216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IT有形资源-IT能力、IT人力资源-IT能力和IT无形资源-IT能力均促进了工艺创新的产生,进而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信息化对工艺创新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融合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构建IT外包决策分析框架,以中国大陆地区161家IT外包企业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IT缺口、IT应用的战略地位和IT外包成本是影响企业采纳IT外包的显著因素;与已有实证研究不同,由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产生的相关IT缺口是驱动中国大陆企业采纳IT外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叶银丹  甄峰 《科研管理》2006,40(12):105-115
本文利用等效益面方法和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推导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并选取了纺织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行业的企业纯技术效率不高,有相当比例企业的规模效率递减,进而制约企业的综合效率提升。纺织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在行业规模缩减期,在40%的水平上有所上升,在规模扩张期则有所下降;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经历一段30%水平的稳定期后,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快速提升;产业集聚未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水平,核心因素仍是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