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戏曲作为一种通俗的文学样式,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它不断地吸收历朝历代出现在正史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将其改编成戏曲的形式,搬演上舞台,活跃在群众中间。从先秦的社火、秧歌、参军戏到唐代教坊梨园的形成,到宋金杂剧和元杂剧的成熟,明清传奇的繁荣,以及清代地方戏的繁盛和京剧的独霸天下。在众多的戏曲形式和剧目当中,诸葛戏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清以后,诸葛戏的上演达到了高潮,出现了许多新的剧目。主要原因是地方戏和京剧的出现,戏曲需要更多的素材来编演剧目,许多旧有题材和新的材料都进入艺术家的眼界,以各种各样的戏曲形式重新或开始出现在舞台上。因此,更多的伶人也从《三国志通俗演义》里面取材,这样,许多新的诸葛戏就出现在了舞台上。据不完全统计,戏曲《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在清以后就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2.
刘永亨是天水进士中享有盛名的一位,历史典籍上着墨较多,有据可考。本文搜集整理了"陇南名儒"任承允先生为其撰写的墓志铭,考释了刘公生平、宗属脉络、职官变化及其经历的晚清重大历史事件,对包括《秦州直隶州新志续编》等在内的历史文献中关于刘永亨的记载空白,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刘永亨是天水进士中享有盛名的一位,历史典籍上着墨较多,有据可考。本文搜集整理了"陇南名儒"任承允先生为其撰写的墓志铭,考释了刘公生平、宗属脉络、职官变化及其经历的晚清重大历史事件,对包括《秦州直隶州新志续编》等在内的历史文献中关于刘永亨的记载空白,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王仁裕(880—956),唐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时有"诗窖"美誉。他的诗歌创作,今可考者主要包括各类史籍记载的诗集《西江集》等5种,有《全唐诗》存1卷15首(句)和散见于别集的少量诗作、句和引谚等,然截至目前总数不足20首。通观其诗集(包括诗文集),均已在他亡故后的一段时间里散佚,无完整诗集收入类书或见于别集,今据史料记载可考知其概况。从王仁裕现存诗歌,可以窥知其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甚至一些作品可以作为考证作者生平事迹的主要内证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借鉴今人研究成果以及新发掘的史料,时明末戏曲作家郑之珍、谢廷谅、陆华甫、蒋易、王澹等生平事迹,进行排比综理,按系年方式叙述,大体上勾勒了这些戏曲作家的生平、居里、生卒年、交游、著述的情况,为编写中国戏曲史和研究明末戏曲作家提供了方便,其中不少史料可补《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等书之阙。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想当然,我这么大的人把这本书看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是不大可能的。这本书给我的总体印象除用智用谋,还用智用谋,实在经典!尤其是诸葛大人使我更亲近。诸葛亮德才皆备,知天知地知人,实在难得!也不枉刘皇叔三顾茅庐,委以重任。《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表出了一个忠字,表出了一个信字,此等人物,青史自然留名,也自然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留名,或许这就是用人字搭出的丰碑。在赤壁之战前,诸葛大人,一退再退,惹得周瑜疑窦丛生,想是诸葛自投罗网,还志在必得似的想“既生瑜何生亮”。不曾想,诸葛先生翻云覆雨,巧知三…  相似文献   

7.
庄一拂先生积30年之力,始撰成《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且对剧作家生平、剧作本事、情节源流等,均有考订,实有功于学界。然缘一人之力,为资料或视野所限,本事漏考、误标作者、一目多出、本事误注、生平失考等疏漏亦时而可见。即以庄氏《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考述有误的40余种稀见或已佚剧目,如《鸳鸯扇》、《白乳记》、《梅花诗》、《书中玉》、《金凤钗》、《南楼传》、《一枝梅》、《看剑记》而论,亦多缺失之处,须重新考订,弥补罅漏;对漏收剧目《胭脂云》、《绣图缘》、《紫兰宫》、《双熊梦》等,亦须一一增补。  相似文献   

8.
富春堂是万历年间金陵著名书坊,今知其所刻传奇42种,其中有21种与《风月锦囊》《大明天下春》《群音类选·诸腔类》和《尧天乐》等戏曲散出选本同剧目传奇同源。今考其版本得出结论:富春堂刊本传奇《跃鲤记》等19种传奇为万历初、中期传奇。  相似文献   

9.
《今乐考证》采用文献考证的方式对前代有关戏曲进行了研究,它是以《录鬼簿》为底本,对元杂剧的剧本名称、种类、剧本同一名称等方面进行了颇为用力的考证,尽管在考证过程中曾出现了一些错讹现象,但其在剧作家生平、杂剧种类、杂剧名称、剧本考证、世人评论等都有相当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明清长篇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基本类似的典型形象。如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有诸葛亮、吴用、姜尚、徐茂公;粗鲁暴躁、大力勇猛的有张飞、李逵、程咬金、牛皋等。他们的类似性甚至达到了提起其中一人,令人马上想到其他几人的程度。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是:这种类似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种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以往也有人作过探讨,如章学诚《丙辰札记》云:“《演义》之最不可训者,《桃园结义》甚至忘其君臣,而直称兄弟。且其书似出《水浒传》后,叙昭烈、关、张、诸葛,俱以《水浒传》中萑苻啸聚行径拟之。诸葛丞相,生平以谨慎自命,却因有祭风及造木牛流马等事,遂撰出无数神奇诡怪,而于昭烈未即位前,君臣寮宰之间,直似《水浒传》中吴用军师,何其陋耶?”这种“脱胎”、“模拟”之说,在清代以来颇有影响,如,蒋瑞藻《小说技谭·引》说:“有谓《红楼梦》描写人物,脱胎《水浒》者,确也。宝钗似宋江,袭人、  相似文献   

11.
在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品艳类文章中,他将艺术与审美紧密结合,融入了自己很多独到见解.在美学与审美心理方面他看重整体气韵,崇尚文雅与自然先天,运用同理心审美.同时,他还提出“才、慧、致”兼备的戏曲表演理论,注重舞台表演艺术,并且他对女性曲艺表演的评价也具有艺术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实甫以剧作《西厢记》成就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但在从明代以来形成的“元曲四大家”的称谓中,却没有王的位置。这主要是《西厢记》的剧作的形式、其故事情节来源、历史上对《西厢记》作者的争议、明人对王实甫贬语等原因造成的。而“元曲六大家”似乎更能给古人一个交待。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在受刘备"三顾"之前曾有一段"躬耕"生活。三顾之"茅庐"和"躬耕地"何在,由于历史文献的简略歧异,后世逐渐形成了在南阳和在襄阳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而在这场学术争论中,东晋习凿齿《襄阳记》中的"孔明在南阳,同县庞德公素有重名"和《草庐对》中诸葛亮的"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两句话,常被襄阳说者引为"躬耕地"在襄阳不在南阳之依据,但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是其缺乏对史料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误读了史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琵琶记》是南戏经典剧作,历代对它的评价颇高,被冠之以"曲祖"之称。在用韵、格律、宫调等音律方面,明清文人学士对《琵琶记》褒贬不一,曲家之间的这种争议影响并推动了明清戏曲理论的发展,《琵琶记》对戏曲音律理论的最终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的诗坛涌现了一股“晚唐诗热”,构成当时新诗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热潮的发生既表现在废名、林庚、何其芳、卞之琳等诗人对晚唐诗词的青睐、亲近程度,也表现在当时各种刊物、论著、文章对晚唐诗词的关注与推介热度,还表现在诗人们在大学课堂及教材中对晚唐诗词的重点推崇与理论阐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词以意境为最上",(《人间词话》)意境是评价诗词的一个重要艺术标准和审美标准。明末陈子龙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其词境的成功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词在意境方面分别表现出了情韵生动、浑融自然、含蓄婉约等特征和风貌。这些风貌大大提升并增强了其词的内涵及价值,使得其词在明代词坛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7.
明清以来诸家关于“篁墩”的由来存在不同看法,明代学者程敏政以“篁”易“黄”,虽获时代认同并载人官方史册,然此说始终存疑,清代学者更认为其凭空臆测,程敏政之“篁墩”说实存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章辉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2):6-9,48
元代文艺学思想受到宋、金两代的双重影响,更有自己不同于历代的独特的面貌。元初的郝经继续了宋代的"文以致用"思想,但也重视其抒发性情的功能。郝经之后,文主性情之论日益兴起,尤以杨维桢为突出。这种观念更加强调文艺表现真实情感和个性的功能,以真情的表达作为审美标准,开创了明清两代"性灵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清中叶著名笔记作家、诗人和戏曲家李斗,通过行旅以布衣身份结交了六十多位诗文作家、书画艺术家、说唱艺人和影响文坛的显宦、富商。李斗的行旅不仅激发了其文学创作的热情,使其跻身文坛,而且对其笔记、诗词和戏曲等不同文体的文学创作、演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李斗的笔记《扬州画舫录》广泛记载了其游历扬州的见闻,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其诗集《永报堂诗集》和词集《艾堂乐府》以行旅纪实为经,以写景、赠答、咏史为纬,真实记录了其行旅与交游的经历与感受,具有典型的游记文学性质;其戏曲作品《岁星记》、《奇酸记》传奇亦是其行旅与文学交游的产物,在清代戏曲文化史和昆曲演出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廉"和"耻"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条目之一,与"礼"、"义"共同成为四维。顾炎武将知耻关乎国运,廉耻而不妄取等观点融入社会廉政建设之中。着重剖析了他的"廉耻"观,并结合当今社会廉政建设的相通性说明了该学说所具有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