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转化干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军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2):118-121
本文通过对256名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已相当普遍,亚健康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本文试图通过改革现行的学生管理体制及通过改革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来转化干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美操运动对亚健康状态学生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普通高校628名学生,运用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筛选出亚健康状态的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健美操锻炼,干预后再次进行康奈尔医学数量表问卷,探究健美操运动对亚健康状态学生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通过8周健美操锻炼,心理亚健康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健美操运动具有调节身体、健全心理等心理健康价值,能有效改善心理亚健康学生的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3.
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心理"亚健康"之自我测试问卷,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进行调查,探讨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并根据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因素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现状,探讨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采用自制的"亚健康"状态自我测试调查表,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浙江省5所高校的20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约占53.77%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一种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社会因素、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校园环境、家庭因素等是造成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认为体育锻炼是促进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预防、减缓、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周口师范学院6个教学系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提出通过体育锻炼进行有益的引导和干预,以期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指导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3个行政区域内5所高职院校的1882名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得分为53.42±26.93分,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16.6%,心理亚健康三个维度:情绪亚健康、品行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15.0%、16.4%、12.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体育人口、家庭关系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呈正相关,即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女生、非体育人口、家庭关系不和谐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的概率更高;而主要监护人的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是否长时间上网则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呈负相关,即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高中及以上)、父母未离异、每天上网时间少的大学生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的概率更低。在不同个体特征、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的大学生群体中均检出较高的心理亚健康率,学校、家庭、社会应协同配合,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和谐环境,为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一路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霞  王廷俊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4):74-75,91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在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法.[结果]学生对健康含义的认识不全面,没有全面了解健康的内涵和外延,忽视了健康还包括社会适应方面,片面的理解健康,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等等.[结论]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正确引导大学生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调查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因素,以期为预防及治疗心理亚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的比例为16.5%,男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低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学生(P<0.01),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学生(P<0.01).研究认为,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女生、农村学生、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必须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原因及其向健康转化的途径与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师范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73.11%.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习压力过大、就业压力过大、情志失调、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结论: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各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的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预防和消除亚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4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最后通过SPSS13.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400份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数为397份,其有效率为99.25%.该校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53.40%,在不同性别以及年级之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发生情况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影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抑郁、焦虑、敌对、人际关系以及强迫症状等.结论:高校有关部门应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进一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法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其中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等。因此,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推广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文化活动,正确引导大学生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湖南四所高职院校的679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中症状明显的人不多,亚健康状态的较多;且与大学生常模之间差异显著;(2)高职男女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对苏北10所高职、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苏北市区在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26%。建议:通过加强体育锻炼、科学睡眠,科学饮食,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正确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湖南省四所高职院校的679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中心理症状明显的不多,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较多,且与大学生常模之间差异显著;高职男女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大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身体存在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对河南某高校300名学生(150名男生,150女生)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收300份,问卷回收率100%.本调查围绕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状况设置问题,力求分析大学生体质亚健康现状的原因,井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策略,希望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逐年增多,主要特征表现为:其一,心理水平退化;其二,体质明显下降;其三,社会交往封闭。大学生亚健康现象已相当严重,对此必须尽快采取干预对策。文章指出对大学生亚健康干预主要应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生活和运动的调理,特别强调体育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索和推广可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一至三年级2 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9.6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2.09%;82.66%的学生认为对HIV/AIDs值得同情;8.87%学生有过性行为;83.06%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AIDS知识.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由于学习、就业等问题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这种亚健康状态就可能会发展为心理不健康,并产生极端行为.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或缓解心理亚健康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只有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剖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倡导在高校中开展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心理咨询、治疗和干预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才能避免或减少亚健康状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是人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状态.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调查表明: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问题处于较高水平.文章通过分析中小学教师亚健康状态形成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和制定了治疗亚健康的运动处方,以期促进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