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汉语诸类短语中,介宾短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短语类型,在学术界,由于对“介宾短语”主体——介词词性的理解不同,有关介词的组合能力以及语法功能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而这种争论直接影响到对介宾短语结构特征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研究介宾短语必须以认识介词的性质作为切入口,分析介词的组台能力、介宾短语的功能及结构特点。本文拟从这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章通过介宾短语的成分构成,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对甲骨中的介宾短语作了全面的描写,能对甲骨中的介宾短语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并把它与现代汉语中的介宾短语作了对比,期望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与联系,试图从介宾短语这个角度说明甲骨语言的语法虽已初具规模,但仍很简单,处在语言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其他词或短语组成的语言单位。介宾短语是现代汉语短语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一直以来,语法学界对介宾短语的句法功能争议颇大,集中表现在介宾短语在句子中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上。我们认为介宾短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主语。本文从主语和话题、介宾主语的构成条件、语用价值等方面对介宾主语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尹戴忠 《娄底师专学报》2004,(5):115-117,144
《论语》中的介词共有10个,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於”和“以”。其中“於”、“以”、“于”三类介宾短语比较特殊,既可以位于谓语之前,又可以位于谓语之后。总的来看,《论语》中介宾短语出现在谓语之前少于谓语之后。  相似文献   

5.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把含有“动词或动词短语+介宾短语”的句子视为状语后置,各种练习的答案亦基本作此种解释。之所以把它们看作状语后置,是因为我们在翻译为现代汉语时不自觉地把介宾短语提到了谓语动词的前面。但实际上,这些句子在翻译时一定要提前吗?提前了就是状语后置吗?对此,笔者进行了详细考察,现一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在“辨析并修改病句”条目下都规定“成分残缺”为考查内容。具体列举了“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关联词”,其实由于语法知识的淡化.在病句中。学生往往很难判断介词的缺失。一般来讲,对于只有一个介宾短语或有几个介宾短语但各自独立存在的句子,缺失了介词,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  相似文献   

7.
秦振良 《新读写》2012,(1):45-48
1.介词“于”的辨析 在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于”,用法只限于介词,“于”和它后面的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因此,对中学生来说,“于”的辨析不在用法,而在作用和意义。确认方法如下: (1)“于”在动词后,介绍的是动作发生的地点、时间,或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在”、“到”、“向”等。  相似文献   

8.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形式化表现手段具体到汉语来说,主要是短语结构的语法分析和句子成分的符号化标示。短语结构主要包括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正补短语、主谓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方位短语、能愿短语、量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  相似文献   

9.
“……之所以……,是因为……”句式是单句,不是复句。“……之所以……”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在这一句式中是主语部分;“是因为……”是判断动词“是”作谓语,介宾短语“因为……”作宾语,在这一句式中是谓语部分;“……之所以……,是因为……”是古代汉语中“……之所以……,以……也”这一单句形式的直接传承,具备完全句的全部特征,是典型的判断句。  相似文献   

10.
“韵律语法学”是现代汉语的一个新分支,早在现代汉语的萌芽期《马氏文通》中,对这种现象就有一些描述,如定中短语间的“之”字出现与否,“以”字构成的介宾短语的位置,介词“于”的宾语在动词后是否重现等等,马建忠的描述体现了韵律语法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由两个词构成的动词短语.让许多同学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有的是动副短语,有的却是动介短语?区分它们到底有什么规律可循?下面就如何区分动介短语和动副短语,以及在使用上有哪些要求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介宾短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这个角度看,新课改的中学语文教学增加了"介宾短语"的学习内容,不仅有其实用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充实与完善。不过,要让中学生接受和准确地掌握、运用好这一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讲,如何让学生快速地学会、准确地应用好"介宾短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是上古汉语常用的介词。它经常在带有宾语之后组成介宾短语。这种介宾短语(以下称“以宾短语”)既可以用作状语,又可以用作补语。本文讨论《左传》中以宾短语充当这两种句法成份时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四册“汉语知识”部分,有三点瑕疵,现提出来与编者商榷。一、“短语的类型”中举例错误第三册第215页,“短语的类型”中“介宾短语”举了“住在学校”一例,我认为是误例。因为“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后边的宾语一起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间、方位、处  相似文献   

15.
定中短语中的定语或状中短语中的状语是否多层,并不取决于其数量的多少或结构的复杂与否,而是决定于其内部语法结构层次:只有一个层次的是单层定语或单层状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是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状+动+宾”式、“状+动+宾+宾”式动词短语的分析亦应着眼于其内部语法结构层次,而不能为了分析的方便而将一个层次当作两个层次或多个层次;对于其他复杂动词短语亦当作如是观。正是在这些关键性问题上,宣称放弃中心词分析法而采用层次分析法的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却频频失误,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教材整个语法理论体系建构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介词“向”“往”“朝”带宾情况为经,以介宾短语所修饰或补充的中心语为纬,对介词“向”“往”“朝”的句法语义模式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介词“向”“往”“朝”的句法语义模式差异从语法化角度做出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与被字句运用比较广泛,因此中学生朋友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两种句式的用法及特点。“把”用为介词时,给动词介绍一种对象,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有这一介宾短语的句子,我们称它为“把字句”,这时的“把”,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1.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处置;介宾短语中“宾”的部分,就是处置的对象。如:  相似文献   

18.
袁远 《考试周刊》2012,(41):85-87
作者基于语料库中介语的分析方法,采用ConcAppV4电脑自动统计和仔细的人工核对,对香港中文大学英语写作语料库与中国大陆一所医科院校学生写作语料库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出三介易混动词短语结构:usedtodo.beusedtodo,beusedtodoingsth的五种典型错误,结合语法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设计原理设计两节70分钟的课程,并进行论证,力求学生能够从形、意、用三个方面真正掌握这三个易混动词的短语结构.  相似文献   

19.
熊文华先生的《短语别裁》的第一个特点是材料扎实,内容全面,有如短语及短语研究大全,第二个特点是角度新颖,眼界独到,分析精辟,别出心裁,特别是在“短语的结构方式”、“汉语短语的三大类别”、“动态短语”、“歧义短语”等方面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介宾短语作定、状语的四种鉴别法□会宁县一中刘军根据介宾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特点,兼顾句子的形式(结构层次)和内容(逻辑联系及意义),拓宽思路、多角度剖析,是正确区分介宾短语作状语还是作定语的有效的方法。例:我对他的意见·····很赞成,而你对他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