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回族话是以回族社会和回族文化为语言基础,在回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许多富有民族特征的语言词汇,这些民族语言词汇,就是回族社会文化的反映。回族先民的语言的确丰富多样,表现出了多元的特征,但这些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即以伊斯兰文化为基础。回族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也不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份。如在回族常用语言中,也有不少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经过不断的进步和充实,回族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文化,它融合了回族人民的风俗民情、饮食、思想情感等内容。回族文化不仅渗透到回族人民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回族舞蹈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回族文化在舞蹈创作中,结合回族文化,及反映了回族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优秀创造力,极大地推进和弘扬了回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族际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族际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族际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回族民间文学”是宁夏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将其引入中学教育的课堂,不仅有益于学生了解回族的形成发展、风俗习惯和精神文化生活,形象感知回族文化的内涵;也有益于丰富中学语文课程内容,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可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尝试构建“回族民间文学”校本课程的大体框架。  相似文献   

6.
回族语言、回族教坊与回族社区幼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特定的社区化,对每个社区成员施加影响,对社区内的学校教育系统地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要发展回族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协同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力量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其中,重视社区教育的力量,求得其支持,对回族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改变其幼教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回族语言的特点和功能提供了现代幼儿教育与回族本土化相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回族文化本身固有的兼容性,使回族话中保留了大量的借词,除了常见的阿拉伯语借词、波斯语借词外,还有维吾尔语借词、突厥语借词和蒙古语借词等。和汉语中的其它借词相比,这些借词产生于特殊的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下,出于特殊的民族语用心理文化的需求,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一是来源于回族先民语言的沉淀,二是来源于民族宗教需求,三是来源于民族心理文化。回族话中借词的特殊来源及其基本特征,使这些借词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现代汉语中其它借词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回族姓名的构成特点与汉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回族取名时毕竟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取经名就是回回民族伊斯兰情结的突出表现,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文化内涵和回回民族的宗教意识。回族官名的使用,则是回汉文化交融的结果,回族官名虽然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但仍然保留着一些自身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回族伦理思想综述   总被引:2,自引:18,他引:2  
回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回族伦理思想是指回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是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伦理思想在回族的理论形态和实践领域均有广泛的反映,长期以来在回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起着规范与准则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认真发掘、整理、继承和弘扬回族伦理道德思想及其文化,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丰富,回族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文章通过分析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研究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将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转换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回族文化产品,促进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回族口头传统是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口头传统的保护对于保存回族的文化基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和非遗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回族口头传统的处境令人堪忧,加大回族口头传统的保护,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也有利于激发回族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回族经堂教育发端于明代晚期,勃兴于清代。明清时期的回族经堂教育具有拜师入寺程序严格、教育管理活动刚柔相济、习经生活节奏单一等特点。该时期的经堂教育活动培养出了大批经师学者、提高了回族人民的文化道德水平、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增强了回族群体意识,但也带有与时代文化、科技等相脱节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回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一个主要回族人口聚居区,因此构建宁夏地区回族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对于回族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回族辉煌的文化成就并更好地学习回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始于明末的沧州回族经堂教育,是带有回族特色的一种宗教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宗教人才和普及宗教知识。沧州回族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它在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回族人才的培养以及回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回族饮食习俗与文化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也是回族与其他族群区分的重要的“社会边界”,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族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饮食文化的族群区分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回族文化建设和民族团结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回族和汉族亲属称谓构成层次大致相同,但是,回族亲属称谓毕竟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亲属称谓系统。从这个系统中,能够管窥出回族家庭社会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认同意识对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各种族群认同的界定中,文化的认同是其中很重要的界定.本文依据民族认同的理论,对内蒙古赤峰地区回族的宗教、语言、服饰、节日、饮食、婚丧等文化及生活习俗进行调查,从对回族文化的认同角度研究赤峰地区回族的民族认同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经济发展对当地回族民族认同的一些表现形式、符号象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回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是在汉儒文化占绝对优势的华夏大地上发生的,从唐宋元明清至今,各地回族都能够顺利地生活和延续下来,并与当地民族和谐共生,是因为这个民族不断汲取吸收容入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各种文化因素,因此回族成长中极具包容吸纳的特点。这在散居在汉民族中的沈阳回族的风俗习惯表现尤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幸福感的。体验指数日益增加。回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独特文化表征,使回族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其内心的幸福体验指数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西北回族文化经过一千多年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伊斯兰教特色的回族文化,但自清代回族族体壮大以来,回族文化就背负着两大困境,即族别间文化非适应和族内间文化相排异的困难。时至今日,这两大困境愈加凸显,日益成为束缚回族社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