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璐璐 《科教文汇》2011,(16):3-4,7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弱势学生群体"这一名词涵盖了一定数量的,在教育资源占有、机会获得、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呈现出相对弱势并动态变化着的学生群体。近年来,弱势学生群体引起了高校决策者和教育者的日益关注。在解困体系初步形成之后,附加关注以其深层次、延展性的特点,着力于探究如何削减弱势对学生可能造成的长期不良影响。经过预判、建库、实施等环节的开展,使附加关注与常规关注形成互补,增添育人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化,体育干预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身体机能及心理适应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探寻体育干预残疾类学生、慢性或突发疾病类学生、偏胖或偏瘦学生、身体素质差等学生身心健康的策略,初步构建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体育干预的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3.
韩丽华 《科教文汇》2010,(31):25-2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生中弱势学生群体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大致包括:特贫困群体、学习困难群体、网络成瘾群体、心理障碍群体等。他们的存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随之而来的问题。这个群体的学生有他们独特的心理行为特点和成因,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安全与稳定,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要仔细分析这些群体,分析群体形成的原因,把握群体存在的现状,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把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到家。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为弱势学生群体服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弱学生群体的数量正在逐年增长,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学生服务的重要部门,应树立平等服务的理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弱势群体是指社会结构和成员当中,由于在政治、经济、生理、心理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而形成的特定社会群体。针对大学生群体,弱势群体就是指由于家庭、社会、自身等方面的原因而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出现明显困难或障碍的那部分学生而构成的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谢彩英 《科教文汇》2012,(30):160-161
在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客观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本文通过对当代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尊重学生的结群需要、培养集体荣誉感”等有效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弱势班级是相对重点班、实验班而言的,是学习、纪律、劳动、卫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很欠缺的学生的集合群体。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追求高升学率的今天,“弱势班级”的现象是见怪不怪的,存在就是合理。做好弱势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意义深远,能带好弱势班级的班主任才是真正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8.
谈到管理,人们通常认为是用法律、规章或规定等去规范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却往往忽略对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关注.但实际上,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类型,分析了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管理和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策略或措施.  相似文献   

9.
蒋惠君 《科教文汇》2008,(12):20-2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高等教育在不断扩招和教育自费的前提下,大学校园里出现了这样一种弱视群体一经济困难学生。而美术院校与其他综合类大学相比,消费额度相对较高,加上美术院校的学生个性又相对特别,所以应从尊重美术院校学生的个性出发并对这些贫困学生给以及时关怀和资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援助,更需要心理的安慰和指导,这些关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当前美术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和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就学校、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提出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荆先清 《科教文汇》2007,(10X):57-58
谈到管理,人们通常认为是用法律、规章或规定等去规范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却往往忽略对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关注。但实际上,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类型,分析了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管理和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策略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歆  赵晓敏 《科教文汇》2014,(14):219-220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一直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的扩招以及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其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笔者试以自己的研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让人们能够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以此为根据提出解决之法。  相似文献   

12.
夏大庆  庄蕾 《科教文汇》2014,(9):204-205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也正处于调整升级的阶段,多种因素导致经济增速下滑,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贫困大学生群体在自身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就业更加困难,通过SWOT策略分析,为贫困大学生以及社会各层面做科学决策提供了分析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飞  邢芝 《科教文汇》2011,(27):190-190,198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军校生、国防生、普通大学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为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154名军校生、139名国防生、161名普通大学本科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偏执因子上的得分军校生高于国防生:国防生、军校生在SC]一90上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地方普通大学生。结论:军校生、国防生、地方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军校生、国防生心理健康明显优于地方普通本科大学生.军校生与国防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贫困生的资助工作要将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曾绍彬 《大众科技》2014,(8):139-14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中职生出现很多心理问题,这给中职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普遍比较脆弱,心理问题多发。因此,中职学校迫切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提升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然 《科教文汇》2013,(20):40-40,43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行者,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而且体现了一个国家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创业教育成为了每一所高校亟待需要补充提高的课程教育。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进行分析,以期给各大高校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校弱势群体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经济扶助、心理扶助较为重视,而对大学生弱势群体信息能力的培养关注较少.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基本的生存能力,高校应该把大学生弱势群体信息能力培养也作为重要扶助工作来抓.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信息能力概况.提出了大学生弱势群体信息能力培养的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元鲲 《科教文汇》2014,(20):212-212
近年来,高等教育保持了高速增长,毕业生数量日益增长,就业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能否顺利、充分就业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学生就业心理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内在原因。大学生在校期间多以团体为单位活动,更重视同龄人的看法,大学生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意愿,乐于参与团体。因此,团体咨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团体咨询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探索团体咨询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的应用,对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顺利、充分就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吕健 《科教文汇》2014,(6):23-24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幸福观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引导是促进其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涵入手,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进而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