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欧燕飞 《科教文汇》2011,(16):69-70
文学和史学的起源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文史不分家是我国古代治史的传统。随着学术的日益发展则分科愈精密,此前本是一家之体,而今蔚然成一独立学科者,比比皆是。就史学和文学这两大知识门类来看,无论是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中,还是在西方的学术背景下,两者间的关系既呈现出划然可分的边界,又往往互相含摄、彼此纠缠。自从历史学被划入科学的范畴后,史学和文学之间的问题就尖锐起来。本来是孪生兄弟的史学和文学,如今却在争论何者更早出现,这个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在这里,我主要以中国的史学与文学为探讨对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学科独立与学术自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视职业科学史家追求学术自主的历程,就所涉及的学科元问题以及学术纲领的重建问题,陈述见解。指出传统的学术自主概念是先天的、排他的,在日益开放的当代学术条件下,科学史家必须更新学术自主的概念,并通过深刻的历史反思、积极的史学实践探索和耐心的对话,扩展科学史的向度空间,推进综合科学史的发展,维护学科独立,追求学术自主。  相似文献   

3.
申茜 《大众科技》2013,(9):161-162,134
《汴京遗迹志》是一部内容涉及到宋代开封之遗迹位置、毁弃沿革及当时开封之政治经济、学术文化、风俗习惯等的野史,对史学和文学研究者来说,颇有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文章从野史角度,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以求挖掘《汴京遗迹志》在文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几近疯狂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学逐渐朝向下坡路走去。而中国作为文学的泱泱大国,如何在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下,同时让传统文学再次焕发生机,已然成为了中国文坛重点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结合《中国文学》杂志,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经受住重重困难的洗礼,如破茧的蝴蝶一般新生。  相似文献   

5.
金容兰 《科教文汇》2014,(28):110-111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几近疯狂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学逐渐朝向下坡路走去。而中国作为文学的泱泱大国,如何在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下,同时让传统文学再次焕发生机,已然成为了中国文坛重点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结合《中国文学》杂志,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经受住重重困难的洗礼,如破茧的蝴蝶一般新生。  相似文献   

6.
第十六届国际史学大会将于今年8月26日至9月3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这次大会由国际史学和哲学联合会史学部和罗马尼亚科学院共同赞助。大会的主题是:科学与技术,人道主义与进步。大会筹备单位发出的第二轮通知说,此次大会将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过去,展望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科学史中的理论问题和史学研究的现代方法问题。大会还将举办各种专题学术讨论会和纪念世界著名史学家诞辰的活动。国际史学和哲学联合会史学部的代表大会也将在会议期间举行。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何传启教授等人,将其有关"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研究成果公布,引起了一些相关的讨论,也引起了一些院士们的关注。然而,作为传统的科学史概念的科学革命,在学术上历来是有些不同理解的。本文即尝试从科学编史学的立场出发,就  相似文献   

8.
对科学编史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阐述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历史研究领域的应用,它是拉卡托斯的三大学术成就之一,作者从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内史与外史的划分及其相关性、科学史研究的检验标准等三方面介绍了拉卡托斯的科学编史学思想,并做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文学”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滥觞于美国继而在中国兴起的一种学术运动,“文学中的法律”是“法律与文学”运动最重要的分支。“文学中的法律”以文学文本作为样本或者平台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法律问题,这就在研究者与社会现实之间设置了一个“媒介”(文学作品),“发现作品”和“解读作品”就成为研究者必经的两个环节。“文学中的法律”的研究对弘扬法的价值、普及法的知识、改进法学教学、加强法律修辞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向 《金秋科苑》2010,(20):127-128
梁启超首倡"新史学",呼吁"史界革命",是中国史学由传统转向近代的开创者、奠基人。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学,梁启超是绕不过去的标志性人物。根据梁启超一生的治学实践活动,其史学思想的发展可以以1900和1920年为界分为史学"萌芽"阶段、史学"成熟"阶段和史学"反思"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博物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是人们所见所闻的各种知识的总汇,它既包括自然世界的知识,也包括社会生活的人文知识。中国特有的“博物”学术系统的分合消涨、源流演变构成了中国博物学的变迁史,它是和西方博物学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差异的另一种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之初,科技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得到国家的重视。195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成立标志着科技史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及研究队伍的职业化。在整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科技史学者主要开展学科史和专题史的研究。1978年以来,科技史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高校研究单元陆续成立,多种学术期刊问世,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国际化进程加快。同时,研究工作从古代延伸到近现代,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近年来,高校的科技史学科在不断调整,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袁继红 《科教文汇》2014,(19):30-31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14.
卓旭春 《科教文汇》2014,(34):39-40
文章以“中国近代史”等课程为比较对象,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设置宗旨及其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影响。从学科与“价值”间的关联来看,作为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宗旨是“价值教育”,而作为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更为强调“历史事实”。课程设置宗旨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别于“中国近代史”等历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5.
文史学科服务一直是各校学科服务的薄弱环节,对该学科用户文献利用行为把握不准是其中关键因素。本文下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和史学相关机构研究者在CSSCI期刊2004-2014年间发表研究成果的引文数据,借助于自编参考文献处理工具和Excel对数据进行抽取、清洗、分析,从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年代分布、语种和经典文献5个方面分析文史学科用户文献利用行为特点,为精准化的学科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的科学史学史研究虽有进展,但科学史学史的研究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限制了它的发展,发展处境困难.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要想摆脱困境,赢得较大的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科学史研究共同体以及科学史学史研究群体的共同关注和推动.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学者对中外天文交流史的研究经历了四次明显变化。本文综合中外天文交流史的已有研究,及前人对该领域研究方法的论述,对三次重大变化加以归纳,并在统计分析近几年几种重要期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简述对近年出现新趋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张维庆 《现代情报》2009,29(7):44-46,50
原创性研究是图书馆学最高水平、最高层次和具有历史性突破的研究。通过对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现状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还处于一个常规发展时期,原创性研究的基础还很薄弱。图书馆学研究的原创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累积和科学培育的过程,科学累积主要包括整个社会的累积、图书馆学自身的累积、学术思想的累积和个人知识的累积。科学培育主要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价值观的树立和学术传统的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