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芳 《科教文汇》2012,(23):133-134
本文从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的核心概念出发,以《道德经》两英译本为例,将译者视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进行研究,旨在对中外译者英译《道德经》时的不同理解进行客观的、合理的梳理,并肯定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理论对研究译者主体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翻译规约性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批判哲学阐释学的基础上对翻译规约性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翻译具有规约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它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和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翻译规约性是译者必须遵守的最低的也是最根本的标准,不能抛弃.  相似文献   

3.
常呈霞 《科教文汇》2014,(26):121-122
在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的观照下,译者主体性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命题.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韵律美感强,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风格特点明显,在翻译中尤其可以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从“诗圣”杜甫的一篇著名五言律诗——《月夜》的6种译文文本入手,在意象再现与意境再造、人称视角的选取、韵律与形式的再创造等三个方面作分析比较,揭示了译者主体性在唐诗英译过程中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忠实”和“等值”被认为是翻译的最高标准,作为翻译实战活动主体的译者被“隐身”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本文拟从能动性和受动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并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方面的体现及价值。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译者受到其翻译目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等能动性影响;另一方面译者必须忠实于源文本,受到诗学;意识形态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译者主体性正是其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在翻译实践中,不论是文本的选择还是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取舍,均充分的体现了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王佳  穆志慧  宋秀云 《科教文汇》2010,(17):137-137,145
本文以哲学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研究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并以庞德的《华夏集》为个案详细论证了本文的观点——创造性叛逆不是指译者对原文的任意背离,而是文学翻译中译者实现对原文更深层次忠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陈艳梅 《内江科技》2007,28(10):89-89,117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要完成翻译任务,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制于时代背景、译者自身的双语文化能力及其自身的其他因素.如果译者能积极应对这些制约因素,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接收原著过程和再创作过程的主体性的认识,阐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张志成 《科教文汇》2008,(4):163-163
翻译的主体间性是目前翻译界研究的重点。译者的伦理意识也是翻译界新兴热点。从主体间性的角度审视译者的伦理意识可以给翻译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译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其主体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试图论证译者是翻译过程中一个受限制的主体,译者的自由总是变化的而非静止的。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充分体味其自由的界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靳锁 《科教文汇》2008,(23):248-248
翻译理论研究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几个相关的基本问题,首先翻译的主体是一个译者的实践活动。其二,翻译客体涉及的是语言的问题。其三,翻译同时涉及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必定与文化有相当的关系。根本的就是对于翻译主体,翻译客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翻译理论研究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几个相关的基本问题,首先翻译的主体是一个译者的实践活动。其二,翻译客体涉及的是语言的问题。其三,翻译同时涉及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必定与文化有相当的关系。根本的就是对于翻译主体,翻译客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接收原著过程和再创作过程的主体性的认识,阐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发挥其主 体性。  相似文献   

13.
章永凤 《科教文汇》2008,(5):168-168
本文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入手,提出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最后,作者提出了译者在发挥主体性的时候所受到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入手,提出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最后,作者提出了译者在发挥主体性的时候所受到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赖娟华 《科教文汇》2008,(6):170-170
翻译受到哲学引入的影响,译者由处于卑微的地位上升到主体性的高度,而又回到“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的身份。翻译到底要怎么做?目前国内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译本对比分析,得出译者与其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是翻译结果与差异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翻译作为一种解释,具有其合理性和历史性,对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译本进行孤立的,脱离历史的优劣评论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占有独特的重要性及译者主体性的翻译表达。  相似文献   

17.
王晓蕾 《科教文汇》2014,(20):99-100
随着“译者隐身”概念的提出,很多人将译者“可见性”与译者的主体性联系到了一起,认为“隐身”抑制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将结合本体性的内涵,分析译者“可见性”与其主体性的关系,从而说明不管译者选择“隐身”还是“显形”都体现了其主体性的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不会因其在译文中“透明”还是“可见”而受到抑制或凸显。  相似文献   

18.
阐释学的视野融合原则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进行翻译研究,尤其是处于各国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当今社会.从该理论来看,译者视野和作者视野永远无法完全融合,因此文化过滤现象无可避免.就翻译而言,这种过滤现象从语言形式、文化意象等各方面都很容易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9.
李黎 《科教文汇》2007,(11X):223-224
阐释学的视野融合原则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进行翻译研究,尤其是处于各国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当今社会。从该理论来看,译者视野和作者视野永远无法完全融合,因此文化过滤现象无可避免。就翻译而言,这种过滤现象从语言形式、文化意象等各方面都很容易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20.
译者主体性受到的关注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逐渐凸起,这也为研究译者主体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试着以《简爱》的两个中译本着手从性别角度分析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