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版本著录之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认为,最早著录图书版本的书目是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即称:“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近人汪辟畺也称《遂初堂书目》“一书兼载数本,则又开后世版本学之先河,又晁陈二家所未逮也”(《目录学  相似文献   

2.
马娴 《兰台世界》2012,(3):32-33
结合尤袤其人其事,着重论述尤袤《遂初堂书目》图书分类体系的特点与版本著录情况,尤其版本目录对后世影响很大,以期对今天目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目录学史,尤其在版本目录学史上,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是一部相当重要、影响相当大的书目,对它的研究是目录学史的一个课题。我对它的研究有四点粗浅的看法,谨借贵刊就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私家藏书目录即由私人编纂的以私人藏书为基本著录对象的一种目录。它发展到宋代,形成一种风气。有书名可考的宋代私藏目录有30多种,如江正的《江氏书目》、吴良嗣的《蘸金堂书目》、田镐的《田氏书目》、李淑的《邯郸图书志》等等。但现存的仅有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尤袤的《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三部。(以下分别简称为《郡志》、《遂目》和《书录》)。宋代私目有如此长足的发展,有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版本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很多人(包括一些著名学者)都认为只限于书册形态的“版本”。钱基博《版本通义》说:“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吴则虞《版本通论》认为,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一书记其不同刻本)出,“言版本者直视为先河矣。”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  相似文献   

6.
尤袤《遂初堂书目》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作者对《遂初堂书目》进行校注过程中所得。关于记版本、类目的设置、分类、著录和排列中之不足,成书时间和成书过程、流传版本以及对尤袤藏书的评价等问题。都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共编有七部馆藏古籍目录。从内容性质上分,《大学堂书目》《大学堂图书馆汉文图书草目》《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部藏书草目》属于综合目录,《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方志目》属于专科目录,《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贵重书目》《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录》属于善本目录。这些馆藏古籍目录为我们了解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收藏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可以为当下的古籍编目及版本鉴定工作提供参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蔷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0(4):90-95,64
《天禄琳琅书目》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善本书目,在著录体例方面多有创见,对清代藏书家讲究版本鉴定、注重善本著录的风气影响深远,直接开启了近世版本目录学的兴盛。从编纂体例、目录体裁、"重在鉴藏"的编目思想三个方面,条分缕析其对当时及后世版本目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虞稷编著的《千顷堂书目》,是研究元明以来的历史和当前编辑《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必须采用的工具书。黄字俞邰,福建泉州人,明末诸生,好藏书,筑有千顷堂,藏书数万卷,皆是有关明一代史乘的书籍,是一位精通元明史事、版本和目录学家。康熙时,黄曾参加编修《明史》中的《艺文志》。以后寄居南京,闭户潜居,毕一生精力,编成《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综记由宋辽金元以来直到明末各家的著述目录,网罗极富,  相似文献   

10.
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1980年编的《古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汇集了建国以来古籍整理出版的丰硕成果,是一部比较全面的检索工具书。但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先从收录书籍的原则来看,《目录》出版说明四说:“本目录是一个资料性书目,所以对书的内容不予考虑……。”作为资料性书目,果真可以对思想性不予考虑吗?《目录》收录了不少十年动乱时期评法批儒的图书,大都是以理论小组名义编写的。严格地说,这些书都是影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毒草,不是什么古籍整理的成果。版本图书馆为了全面反映出版的书籍,收录这些书也是有必要的,但必须在书名前加特殊标记,或在出版说明中加以说明(最好在提要中加以说明,以供人们鉴别)。再从分类和著录来看。综合类中有“版本·藏  相似文献   

11.
南宋著名藏书家、诗人尤袤嗜书成癖,他广收博采,家中有丰富的藏书,并“汇而目之”编成《遂初堂书目》。友人陆游曾光临其藏书室写下《遂初堂诗》,盛赞其藏书之富:“异书名刻堆满屋,欠伸欲起遭书围。” 尤袤读书更是如饥似渴,每日公退便闭门谢客,躲进书房专心攻读。他曾谈自己的读书体会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遂初堂书目序》)这段话成为文人嗜书的格言。清人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感叹此事,写下“饥当肉兮寒当裘,足消孤寂遣幽忧”的诗句。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章钰曾以此为座右铭,将自己的书斋名为“四当斋”。  相似文献   

12.
“家本”与“建本”,本来是版本学上使用频率较高,为一般人所熟悉的两个版本名称,但从近年出版的版本论著来看,有些论者对其含义以及在特定历史时代之所指,是不完全明确的,甚至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因此,有补充解释之必要。自宋代以降,世言“家本”均指未代刻本或抄本,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宋人所言“宋本”则另有所指,今人有不明此者,也错误地把它解释成“宋朝本”或“宋代本”。来新夏先生等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第四章中,谈南来尤袤《遂初堂书目》时,认为此书目在著录版本上有科学的标准,其中第五条云:“以国别分,有来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介绍了《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一书的撰编经过,并简介其内容、说明检索方法、最后指出其不足之处。《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是清邵懿辰祖孙四代经过一百多年时间撰编的一部查考古籍版本的书目工具书,其内容比《<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增加了缪荃孙序、标注本目、邵章后序、附录三种、编辑后记、综合索引。其检索方法包括从《四库简明目录》中所著录的书名检索,从其中的撰人检索,从懿辰、诸家、邵章所补书目检查其版本,还可检索有关刊刻、版本、藏书、流传各方面的掌故。最后,作者指出此书在著录方法、内容以及笔误等方面的不足。文中列举了不少实例。  相似文献   

14.
明代目录著作中的史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渊阁书目》、《国史经籍志》、《百川书志》、《万卷堂书目》、《世善堂藏书目录》、《玄赏斋书目》、《澹生堂书目》等明代官私目录著作中史部分类的考察,明代史学在目录学著作中的体现亦可考见。这些史部类别的设置,对传统目录著作史部分类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而一些新类的出现,不仅反映着史学发展过程中史书部类的变化,从中亦可窥见明代史学发展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官私藏书,因兵乱焚弃,毁损很多。幸而宋朝留下官私四家图书目录——《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记录了宏富名贵的藏书,使我们对我国中古时期的古籍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追来堂偶存书目》不分卷附《追来堂偶存碑目》不分卷,编者姓氏未知。诸家书目著录皆题作曼殊梦蜨生或梦蜨生,《文献家通考》、《清代目录提要》等虽有记载但未能指明作者为谁。经考证可知其为满洲成昌,顾廷龙先生早年曾嘱夏孙桐为其撰传,恐其埋没无闻。  相似文献   

17.
《菉竹堂书目》是明代前期藏书家叶盛的藏书目录,大约编成于成化七年(1471).《四库总目》著录于"存目"中.咸丰间伍崇曜刻入《粤雅堂丛书》中,流传渐广.直到晚清陆心源(1834-1894)指出《粤雅堂丛书》本是摘抄明《文渊阁书目》而成的伪本,人们才知道《菉竹堂书目》有真伪之分.存世的清代钞本不少,然而一般读者难得一见,无从比较其异同.现在,《四库存目丛书》出版,这部书目也印在其中.所印的本子虽然不是四库馆臣所见的真本,但是现存较早的清抄本,特别是有叶盛七世孙叶国华天启三年(1623)所写的跋,为《粤雅堂丛书》本所无.从这篇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伪本产生的原因.综合已知资料,把《菉竹堂书目》真伪两本存世的情况作一些考察,对目录学史研究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贩书偶记》和《书目答问补正》,皆属近代问世的版本目录学专著,不仅应为一般古籍管理工作者所了解,也是广大文史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本文从版本目录的角度对三书的特点和优劣作一番比较。 1.关于古籍版本的流传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19.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切韵指掌图》,八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版心镌刻工姓名。此书题司马光撰,《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云司马光家集中“惟不载此书,故传本久绝。”此本是《切韵指掌图》现存最早的版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为宋绍定三年(1230)越州读书堂刻本。傅增湘认为系翻刻北宋本,经考定,此本的底本是南宋初绍兴间刻本,读书堂刻本属于二次翻雕本。  相似文献   

20.
范希曾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为底本,撰写出《书目答问补正》一书.范希曾采取补正的方法,保持原书体例,有所侧重,开展不少纠误补阙的工作,蕴含了丰富的编目思想,对于研究古籍的目录版本以及编写古籍举要目录,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