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在初中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时候,经常出现因所给的图形本身的一些特点而导致感觉先入为主,不能客观地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造成失误.近年也出现了易使学生产生错觉的中考题,出题者似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2007,(6):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 “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觉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视幻觉六     
《中学生阅读》2007,(1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 “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觉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5):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 “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觉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来稿须知     
《中学生阅读》2007,(10):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 “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觉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可能图形     
不可能图形是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一图形它是由人类的视觉系统瞬间下意识地对一个二维图形的三维投射而形成的光学错觉.尽管在几何意义上它不可能存在,但是数学家们的创作和研究,使得这些图形更富有魅力,也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觉"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更会使学生的学习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在课堂上,我们要不断地唤醒和点拨学生,避免其在思维上产生错觉。1.直观与思维相结合,避免理解的错觉。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不少涉及几何图形认识和面积公式推导的知识。小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和空  相似文献   

8.
一 错觉修辞法的定义和功能 由于主观原因,作者对所写事物产生错觉,于是,先以错觉描写事情,或凭过去的经验故意以错觉描写事物,然后描写真实感觉,形象地传达出从幻觉列真实感觉的变化过程的修辞方法,我谓之错觉修辞法。此方法能把事物的形象写得更鲜明,特征写得更突出,气氛渲染得更浓烈,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构成诗文结构上的波澜。  相似文献   

9.
错觉歧义是一种心理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对言语信息的解码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这种语言现象同句法歧义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前者表现为同一个言语符号链对某人来说可能产生歧义,而对另外的人来说可能没有歧义,原因在于理解这一言语符号链对人们的预感不同;句法歧义是语法现象,不论谁都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本文从错觉歧义的类型、产生错觉歧义的原因、以及怎样避免错觉歧义现象的发生等方面对错觉歧义作了考察,得出了错觉歧义的三种基本类型——不能卒读的错觉歧义句、语义不通的错觉歧义句、不符合原义的错觉歧义句,分析了产生错觉歧义的三种主要原因——前一语素对后一语素的影响、缺少已知信息的暗示、不实行分词连写,并介绍了避免错觉歧义产生的两种主要方法。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论点,我们还对本文所选用的例句在一定的范围内作了认真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在立体几何问题的探求中,对图形直觉感知是寻求思路的起点.直觉是学生原有学习经验、对概念的领悟程度、方法熟练程度的综合体现.直觉有时会成为错觉,常听学生反映:“做题时是根据自己‘正确'的直觉来判断,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感觉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感觉即为错觉,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对于刺激的歪曲反映.它的产生有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解题时之所以“事与愿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错觉的存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识别错觉,防止错觉,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就出现错觉的原因及对策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11.
郑萌 《林区教学》2011,(4):131-133
在视觉艺术思维的领域中,艺术的创作总是强调不断创新、标新立异。而且,标新立异的视觉效果还可以通过运用视觉错觉的方法来达到,并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类艺术作品中。我们要尝试把运用在其他艺术领域的视觉错觉以借鉴的形式用于舞蹈的设计当中,使舞蹈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这样的情况:自己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做题时也是根据自己“正确”的直觉来判断,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我们学习物理不是常常说要“跟着感觉走”吗?为什么自己一“感觉”就失灵呢?人们的感觉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感觉即为错觉.应该说,它的产生既有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原因,又有心理和生理上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之所以“事与愿违”,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错觉的存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识别错觉,防止错觉,以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结合两道易造成错觉的试题.就有效…  相似文献   

13.
《红领巾》2013,(1):18-21
你的眼睛、你的神经、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欺骗着你!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神经系统出现固定反应时,你都会产生错觉。色彩的错觉会使我们观测事物时面临难以想象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错觉与修辞     
一般说来,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官正确感知外界事物,但当人们受到同时并存的其他事物的干扰时,却常常会产生某种错觉,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其中最常见的是感知空间对象产生的视错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错觉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它可能因为有害而成为人们努力消除的对象.例如,在海上飞行时,远处水天一色,分不清天空与海面,飞行员容易产生倒飞错觉而飞入海中,造成机毁人亡.又比如在校对时,由于校对人员的错觉,对错误视而不见,给出版事业带来影响.另一方面,错觉也可能因为有益而成为人们积极利用的对象.例如军事上的伪装,某些服装的设计等等,都是错觉的积极利用的成果.这一方面,在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绘画中对于景物远小近大,远低近高的布置;电影利用似动现象(错觉的一种)拍摄和放映,使静止的摄影变成了活动的画面等.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对于错觉也常常加以积极的利用,使语言大放异彩,成为修辞上的珍品.本文试从修辞学的角度谈谈文学语言中的错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人把“遇见鬼”的事情,描述得神乎其神,并炫耀他自己有“特异功能”。在2001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发表了瑞士科学家有关的研究报告,他们认为“见鬼”是因为某些人的大脑受到损伤。“鬼运动”的产生,实际上是人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发生了错觉所致。而导致这种错觉的原因,可能是人的大脑顶叶部分受到了损伤造成的。大脑顶叶是人的感官中枢神经之一,主要负责控制、识别人与周围环境相对位置的关系和对周围事物的判别。当这部分大脑细胞因某种原因,过度活跃的时候,人对自身及周围事物的判别,就会发生偏差,严重者便产生了“鬼运动”——他会把…  相似文献   

16.
1.粗心是一种错觉。我们知道,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叫感觉,综合起来对整体的认识叫知觉,两者合起来叫感知。感知有正确与错误两种,错误的感知就是错觉。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弱,在做练习时,常常出现抄错题的现象,比如将6看成9,将312看作321,或把运算符号抄错等,这些错觉必定会造成计算错误。  相似文献   

17.
错觉是人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现象应用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有它积肥极的方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错觉     
皮皮 《初中生》2012,(13):60
正错觉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再  相似文献   

19.
错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视错觉、听错觉、空间定位错觉。错觉常导致人们错误地认识事物,使人产生不正确的感受、判断。但是,审美错觉又有着十分特殊、奇妙的作用,有些古诗中的审美对象正是依靠审美错觉才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意义。爱因斯坦说:“对于个人,存在着一种我的时  相似文献   

20.
视觉的欺骗     
观察是人们认识的开始.观察靠视觉去完成,所以视觉是很重要的.可是, 人的视觉有时会产生错觉,这在心理学中叫做“视觉的欺骗”.下面举几个容易产生错觉的几何图形. 图1中,线段AB和CD是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看起来,AB要比CD长一些,实际度量一下就可以发现,它们的长度是相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