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根本保证。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做出的独创性贡献,而且对于领导中国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出了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群众路线。这就是毛泽东唯物史观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于大革命失败后开辟出来的一条胜利之路。井冈山道路既是实践,又是理论。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具有历史必然性,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井冈山道路结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硕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而且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为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经色政权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其核心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包括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三个方面。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地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表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武装夺取城市进而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遭到了失败。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5,(4):12-15
1927年前后,国际社会上出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暂时稳定局面,国内社会乌烟瘴气,广大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苦苦探索中国的出路。毛泽东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秋收起义,他通过对革命斗争的摸索,开辟出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方向,开启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年五月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党的思想路线。这篇文章,对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和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今天,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之际,重温这篇著作,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冰 《华章》2012,(13)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它以新的形式和新的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已被实践证明的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仅就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革命道路的探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武装夺取城市进而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遭到了失败。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新中国在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照搬  相似文献   

11.
成功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的卓越贡献。中国革命从城市中心向农村中心的转移的认识,首先是毛泽东独立思考的结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在其中起了杰出的历史作用。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发展农村根据地的完整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了说明。贯穿这条独特道路及其理论的基本精神,就是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坚持这个基本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中国革命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同农民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民主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平赎买的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它们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形式:即首先从农村开始,组织和发动农民,由农村包围城市.“三次农村包围城市”,充分显示了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表明:我们党什么时候正确地解决了农民问题,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反之就受挫折.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错综复杂。中国共产党党内、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同非马克思主义党派等不同主体之间就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形势、性质、阶段、重心等诸多问题发生了论争。论争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深入认识,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4.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是中国式的民主革命道路。在探寻这一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 ,周恩来较早地提出了“先到农村 ,再图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等思想 ,为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对近代中国城乡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武装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并指出近代中国城乡对立的结局是“乡村”战胜“城市”。从而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工农装武割据”是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于1928年提出来的。它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主要阵地,在我党的领导下,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1929年至1930年间,邓小平又成功地将这一思想在广西左右江地区进行了伟大的实践,从而再次证明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性,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原则,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又摸索出适合我国经济状况和农民觉悟程度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纠正“左”的错误,推行并完善了农业生产责任制,逐步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振兴农业道路的大致轮廓。党中央现行的农业政策,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民问题基本理论的继往开来;中国农民逐步走上富裕之道,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殷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18.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的开辟过程中 ,毛泽东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学说  相似文献   

19.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彻底抛弃“城市中心论”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产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走向农村,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体现出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策略的英明。河源苏区的革命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一部分,见证并推动了中国革命深入和转向的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