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对于及时救治和补偿受伤职工,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劳动者的利益受损。应从根源上反思我国工伤保险体系的强制性特征,并借鉴美国的工伤认定理念和判例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2.
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适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保险制度由近代侵权行为法律规范逐渐演变为现代社会保险内容之一,并形成多种损害救济制度并存的局面。推行工伤保险制度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有关工伤性质、归责原则、认定依据、认定范围、认定程序、劳动能力鉴定、保险待遇、补偿原则、保险基金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地扩大工伤保险范围、实现工伤保险法律化与社会化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大多集中于采矿、建筑、冶金、纺织等行业。这些行业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危险性大,使农民工成为工伤事故的高发群体。然而,现有风险管理的低水平和社会保障供给的缺位,加之农民工群体本身具有的职业身份特殊性、流动性强、文化素质低等特征,使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窄、工伤认定程序复杂、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缺乏认识等问题,这就需要扩大农民工劳动关系的认定范围,简化工伤认定程序,确定工伤赔偿为主的建制取向,逐步加强和完善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普及农民工工伤保险知识,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9,(2):65-68
工伤认定是获得工伤救济的前提条件,是启动工伤赔偿程序的首要环节。2014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对工伤认定的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补充,在现实中有关工伤认定问题的关键因素如"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上下班合理路线""因公外出"等还存在一些争议,对工伤认定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国社会保险法制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的《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工伤保险制度的主体适用范围和事故范围;工伤认定程序更为规范化、合理化;理顺了工伤保险关系,划分了工伤保险责任;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理念的形成;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新形势;但也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如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还应当继续扩大;没有明确工伤保险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险条例》关于工伤认定申请主体的规定存在诸多的缺陷,在实践中造成了诸多的问题,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要建立用人单位强制申报制度;对享有申请工伤认定申请权的主体的申请顺序作出界定;直系亲属的范围作出一个界定。  相似文献   

7.
工伤保险法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条例》中对劳动者的工伤赔偿范围和力度都作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工伤保险在具体实施中有很多弊端和缺陷,工伤职工不能及时得到赔偿金,有的无法得到赔偿金。实践中应从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工伤赔偿维权程序、工伤认定时适用法律三方面保障工伤职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之后,我国工伤认定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2005年全国的工伤认定申请是50万件,而到2008年底就达到了90万件.在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其实饱含了一个又一个工伤职工的辛酸和眼泪.  相似文献   

9.
理论和实践中对见义勇为致伤能否纳入工伤争议不断,最高法指导案例94号明确了单位职工因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受伤应视为工伤。但是,见义勇为工伤认定与视为工伤认定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厘清,前者在"三工原则"上均存在特殊性。因此,在中国工伤制度下,理应进一步从单位职工、用人单位以及工伤保险行政部门三个方面来审视见义勇为工伤认定的必要性。因而,职工见义勇为,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积极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而受伤应当视同工伤,进而完善见义勇为者权益保障的社会救济机制,此举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沿革,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并针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农民工参保问题、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伤问题以及“过劳死”和高温致死等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1.
知识失业境遇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知识失业”成为我国一种新的失业现象。这种境遇下,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检察机关作为适格的诉讼主体开展公益诉讼在多数国家的司法实践中,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有大胆的尝试。令人遗憾的是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于可以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只是作了宣示性的规定。虽然新修改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有关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是对于有关机关的概念和内涵仍然缺乏法律依据。构建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研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第五个现代化"的提法更是当前理论界的热点论题。回溯我国现代化历程,梳理专家学者对"第五个现代化"问题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以来,日本确立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该战略是基于日本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旅游产业重要作用的体现,也是日本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观光立国行动计划”标志着日本“观光立国”战略步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推进观光立国基本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日本“观光立国”战略进入了新的阶段。日本的观光立国战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效,其经验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应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切入新的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以便培养更多创新型的人才。这种变革的重点就是变“教师主体论”的单向平面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多向的、开放的立体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和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低速运行的状态下,高职生的就业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以区域经济发展为着眼点,走出了一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修正的《国家赔偿法》在实际的法律适用中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现实的基本应用对国家赔偿特别是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指引需求.精神损害的适用范围、赔偿标准等问题都存在模糊之处,在法理和应用中都亟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刘天华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立志改进我国民族音乐。主张“一方面采用东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开创了二胡、琵琶乐曲的新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气派,一扫某些外国人说中国民族音乐皆萎靡不振之陈见。在民族音乐领域,“复古”和“崇洋”都是极端的、片面的思想,但这两种思想都很容易产生,并成为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刘天华先生的努力,开辟了民族音乐崭新的天地,为我们指出了民族音乐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在世界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弘扬刘天华先生的精神,开拓进取,积极创新,使民族音乐这颗明珠更加璀灿夺目,光芒永放。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呈现出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价值认同的层次化和价值体系的复杂化的特点,传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也因此面临严峻挑战,而构建“导”、“择”、“联”相结合的价值观教育新模式是应对挑战、提高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实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非常普遍,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公正性的体现。1996年后我国改革原有的庭审方式,吸收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规则和制度,重视当事人的诉讼模式。其实我国新《律师法》已经建立了一种单向证据展示程序,刑事证据的开示制度成为了我国司法界的热点。文章分析我国证据公示存在的问题,重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提出证据公示制度的立法,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