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社区矫正纳入刑法条文中,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在法律层面上得以确立。但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在实践中还存在强制约束力不够,检察监督的方式、手段缺乏,适用率低,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借鉴国外社区矫正制度及其监督模式,我国检察机关应不断强化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建立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对服刑人员及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加强对人民法院适用社区矫正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2011年2月25日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明确提出了"社区矫正"概念,并做出了对管制、缓刑、假释等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制,标志着社区矫正从制度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本文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背景,以几年来与司法机关开展的实务研究为借鉴,欲在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机制方面做一些尝试,以期为预防刑释人员再犯罪和社区矫正配套立法提供理论探索和司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区矫正还处于成长阶段。基于河北省保定市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指出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社会基础薄弱、立法不完善、队伍建设滞后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完善中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途径。加快立法进程、明确执法主体并强化执行监督以加强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建立专业化工作队伍、创新矫正措施与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以完善社区矫正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区矫正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制度代表着罪犯处遇的未来方向,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其理论根基源于刑法谦抑性思想、行刑社会化理念。就我国现状而言,我国社会理念载体、法律载体和物质载体为社区矫正的本土化提供了现实可能。建议通过完善社区刑罚的刑事立法,整合现有基层司法资源,完善矫正机构职能分工,来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保障和促进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已试行9年,但社区矫正适用规模没有明显扩大,社区矫正的优势未充分体现,有观念上的障碍、立法和制度上的制约和行刑社会化基础薄弱等原因。理性看待社区矫正的安全性是推进我国社区矫正发展的认识前提。扩大我国社区矫正适用规模的路径在于,确立和贯彻监禁矫正必要性原则,完善现行刑法有关社区矫正适用的规定。外延式的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发展的主要模式,但应遵循渐进式的发展步骤。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9,(7):33-42
社区矫正的规范化、机构的建制化、队伍的职业化,绝不是司法部一个部门的政策所能解决。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社区矫正立法应从国家高度、社会广度、行业深度出发来斟酌酝酿,需要宏观解决社区矫正立法决策、社区矫正立法原则等问题。社区矫正立法需要全国人大主导,坚持法治原则、民主原则与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制度是现代各国刑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也正式将社区矫正写入刑法.文章首先阐述了社区矫正的含义及理论基础,然后对我国社区矫正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外社区矫正法律实践的比较分析,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管制、缓刑和假释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制度首次被写入刑法。这既是对从2003年以来社区矫正试点试行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要求,为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标志着我国当前的社区矫正工作即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脱逃罪作为侵犯国家司法权的一类犯罪,在中外刑事立法上存在立法体例上的重大差别。对各国立法体例做出比较,了解和把握各国的立法体例的不同及其原因,对于完善我国脱逃罪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各国立法体例的不同,反映出各国刑法对该罪的保护客体的基本态度。但从对国家司法权的完整保护的视角看,脱逃罪的保护客体应当是国家的拘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是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昆明市盘龙区作为云南省首批社区矫正试点地区之一,起步较早,积累了有益的工作经验。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推进,必须完善社区矫正立法,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和构建社区执行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自2011年12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结合本辖区民族成分、社会管理及服刑人员特点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更好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新疆维稳大局统筹安排;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垂管进程宜快不宜慢;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主体;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培养讲政治、懂业务的合格人才;建立社区矫正专项经费机制,保证社区矫正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到矫正工作的无缝对接;建立类型化矫正制度,完善针对性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前社区矫正的试行受阻于体制转型迟缓且前景不明。与传统体制相比,贴近基层法律服务的司法行政部门更易树立以人为本的矫正观;以假释人员为主的矫正对象结构决定了司法行政部门接手社区矫正的必要性;持续扩大社区处遇对象更须充分利用其管理优势。因此社区矫正主体应以司法行政机构为主导,形成公安、检察、法院联动体制;该体制还须尽量吸纳社会力量,最终以"小政府、大市场"的政府购买模式完成对特殊类群的观护及督导。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国家一项刑罚执行措施与罪犯改造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反映了现代刑罚“报应主义”向“目的主义”的转变。社区矫正工作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但社区矫正工作在理论基础、法律依据、法律程序、具体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缺陷,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都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对象权利法律保障方面存在立法不足、执法不力、司法实践难以真正落实和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监督等问题。将来在制定《社区矫正法》时,既要规定社区矫正对象权利的具体内容,又要考虑到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执法素养很有必要;同时,可以从完善立法、更新理念、落实职责、丰富手段和建立谈话制度等方面完善社区矫正对象权利的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初中学段建立"错题集"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优化课后作业设计的一种新形式,"错题集"要做到形式规范、内容精选、途径多样。学生建立"错题集"之后应定期回顾、集中复习,保证"错题集"建的及时、用的高效。  相似文献   

16.
循证矫正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它要求探寻"最佳证据",注重循"证"实践。在社区矫正中应当以循证矫正理念为指导,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建立数据库,做好"证"的论证及构建工作,并针对服刑人员的犯因性需求,把循证矫正与心理矫治有机结合,科学开展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17.
山东籍作家张炜小说中存在一个性情和遭际类似“火”的“父”系人物群落,“硬汉子”和“觉醒者”、“父亲”和“泛父亲”是其“父”系人物群落的组成元素。“父”系人物群落作为一种道德意义的符码,体现了上个世纪末乡土文学新的主题建构。  相似文献   

18.
儒家义利之辨所言之"利"指行为主体的私利。义利之辨的核心是主体行为准则之辨。首先,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义利之辨是主体行为所依据的准则之辨,即主体是以"义"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还是以"私利"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其次,在群体间、国家间层面,义利之辨是群体或国家行为所依据的准则之辨,即群体、国家是以"义"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还是以"群体利益"、"国家利益"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教育相比于城市社区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制约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村社会进步的瓶颈。农村社区教育应以"整合、联合、结合"等手段在"合"字上做文章,打开自身发展的路子;抓住本地域经济文化等优势,在"特"字上做文章,创造自身发展的新亮点;把握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跟"字上做文章,创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的中国,实施社区矫正这样一种制度,是值得反思的。民众对于社区矫正的认同缺失使其不断异化而背离了制度构建的初衷。民众认同在制度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应当注意对于民意的正确引导和对现行制度的适当改进,以期能够早日在国内建立起社区矫正的民众认同,推进该制度的整体构建与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