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展示在“惠安杯”新闻摄影大奖赛颁奖会场里的第一、二、三等奖部分作品,受到与会者和惠安化工厂摄影爱好者的青睐。面对照片,他们时而议论,时而沉思:这些出自人们身边极为平凡、极为普通的人和事,是怎样进入摄影者镜头和呢?带着这个问题,惠安化工厂的摄影爱好者们在颁奖会议当天晚上召开座谈会,请本次比赛的一些获奖作者介绍作品的拍摄经过。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记者》杂志社和国营惠安化工厂联合举办的“惠安杯”新闻摄影大奖赛发奖仪式,9月8日在西安国营惠安化工厂举行。获得本次大奖赛一至三等奖的王建明、牟健为、吴学华等来自八个省市的八位作者,应邀前来领奖。国营惠安化工厂厂长孔宪章、《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余振鹏等同志,向获奖作者颁发了奖杯、奖品和获奖证书,并讲了话。王建民、牟健为代表获奖作者在讲话中表示要努力创作更多的具有思想性、艺术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束后仅10余天的时间,经济与科技类金奖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就被质疑为合成照,最终被取消了参赛和金奖获奖资格。其原因是,该获奖结果公布后引起网友的强烈质疑,认为获奖者用电脑软件对照片上的内容进行了结构性剪贴,并在网上登出了当时《深圳特区报》、《晶报》、《南方日报》和作者在《深圳商报》上发表的照片,以及与获奖照片所作的比较。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同行热议。“华赛”组委会在核实情况之后,根据本届“华赛”比赛规程第二项“参赛作品要求”中第11条的规定:“比赛不接…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照片,最早采用的是《羊城晚报》。1981年10月9日,中国足球队在奥克兰进行亚大赛复赛中,对新西兰的第二场比赛,奋勇拼搏,表现了顽强的战斗作风。《羊城晚报》在发这条消息时,刊登了两张从电视屏幕上拍下的电视新闻照片。从此,不少报纸纷纷刊用电视新闻照片。如《人民日报》、《中国日  相似文献   

5.
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体现作者高超的摄影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一般初学者,拍片只注意事件的复制,而忽略事件的社会原因以及事件包含的思想内容。新闻摄影使用的是纪实的方式,是纪实摄影揉入作者内心的观看方式:如《法制日报》等登载的孟大庆的照片《床头庭审》,就是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和巧妙的构图,成为思想内容和表现力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的范例。中国摄影协会副主席邓维说:信息量越充足,越不露痕迹的照片越讲究,表现力越活。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于照片独具匠心的情感意味,…  相似文献   

6.
本期封面照片《奥马伊拉的痛苦》是获得一九八六年第二十九届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突发性新闻”系列照片一等奖作品中最杰出的一张。它的作者是美国联系新闻图片社法籍摄影记者富尼埃。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凶猛无情的火山熔浆冲毁了许多村庄和家园,数以万计的人不幸蒙难,天真可爱的奥马伊拉在这场灾难中丧生。作者目睹和拍摄了小奥马伊拉在泥浆中挣扎求生和期待救援的全过程。这些照片不仅表现了奥马伊拉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富尼埃的深切同情。作  相似文献   

7.
陈娟 《新闻知识》2006,(12):56-59
2006年3月24日,照片《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经济与科技类金奖,它记录了2005年5月22日深圳市对皇岗口岸附近的城中村进行改造爆破的情景。然而,有网友指出该照片是用软件合成的。2006年4月2日,照片的作者林勤承认照片为拼接而成。尽管该作品的金奖被取消,但如何应对图片造假仍是数码时代并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界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今天,我们的社会全方位地进入了读图时代,图片被广泛地运用于广告、公关、宣传、教学、图书出版和新闻传播业中。大量、高效地刊载图片成为平面媒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  相似文献   

8.
徐斌 《新闻实践》2012,(9):101-F0003
在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中,浙报集团图片中心记者储永志的一组《再生棉污染苍南,双刃剑过于沉重》(以上简称《再生棉》),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及科技类新闻(组照)评选中获得铜奖。在参赛照片如过江之鲫、每张照片只停4秒的国际比赛评选中,这组照片能吸引评委眼球,过关斩将、最终获奖,得益于它娴熟地运用了最直观的、国际通用的摄影语言。  相似文献   

9.
徐斌 《新闻实践》2006,(3):F0003-F0003
今年2月10日,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路透社摄影记者芬巴尔·奥赖利拍摄的《尼日尔紧急供给中心的母亲与孩子》(见附图一),在122个国家和地区作者的8万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本届“摄影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荷赛”评委会主席詹姆斯·科尔顿在点评这张照片时说, “这张照片包含了一切: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15,(4):74-75
2015年2月12日,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共有来自131个国家的5692名摄影记者和纪实摄影师的97912张摄影作品参赛。最终,丹麦摄影师Mads Nissen的作品《俄罗斯同性恋情侣:乔和阿历克斯》获年度照片大奖。中国摄影师一举拿下6个奖项,其中有3个一等奖。这是中国摄影人在荷赛上取得的年度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11.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刚刚结束的第四十三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上 ,中国新闻社女摄影记者王瑶的作品《60岁的舞蹈家重返舞台》(组照 )获得艺术类一等奖。这是目前中国摄影记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WPP)中获得的组照最高奖。据中国新闻社摄影部主任赵伟介绍 ,王瑶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同年任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她思维敏捷 ,采访作风扎实 ,这组照片是她于1998、1999两年两次采访舞蹈家陈爱莲和她的舞蹈学校重新排演舞剧《红楼梦》时拍摄的 ,每次都用一周左右时间深入观察、跟踪拍摄(本期封二刊登了这组照片中的4幅…  相似文献   

12.
此为2003年4月1日《洛杉矶时报》刊登的记者布莱恩拍摄的战地照片,事后查明它是由电脑将两张照片合成的。2006年3月24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结果揭晓,单幅新闻照片《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获经济与科技类金奖。消息传出,便引来一片质疑,许多人认为这幅照片是电脑合成的。几天后,该照片作者承认那确是拼接照片,“华赛”组委会随后决定撤销“第一爆”作者的获奖资格。这件丑闻,其实也是新闻照片制假之风日盛的一个直接恶果。人们不禁要问:假照片一旦泛滥,媒体的公信力如何维系?洞开的“后门”:数字技术带来的制假便利2003…  相似文献   

13.
欣赏新闻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新闻特写照片。比如1956年至1986年30年间,“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最佳新闻照片的29幅作品中,就有8幅是特写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特有的视觉表现力和震撼力打动了评委,赢得了观众。应当说,近几年,我国新闻摄影工作者在新闻摄影特写的表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并拍出了不少好作品。如王文澜拍摄的《聂卫平》,以及他参加全国体育摄影十佳评选的人物特写作品;郭建设的《最后的护理》;王援朝的《奉献——全国劳模曾乐》等。这些作品不仅被多家报刊选用,而且在国内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评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卢广拍摄的《中国河南艾滋病村》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武汉晚报》摄影记邱焰拍摄的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得了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对中国新闻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但是烦恼也接踵而来,《非典时期的婚礼》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  相似文献   

15.
与大多数建立了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国家一样,我国的《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著作权法》规定,照片一经形成,不论是否发表,即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享有著作权。这些摄影作品(包括底片)配上注释和说明按一定程序归档就成为照片档案,照片档案依法享有著作权。一、照片档案著作权的权属保护照片档案的著作权可以属于国家、法人单位和其他机构(即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而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等由法人单位和其他机构享有),也可以属于公民个人。根据各级国家档案馆照片档案的来源,大致有几种情况的权属问题:1.属于征集、…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摄影家高粮的摄影作品选集《历史的脚印》最近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的首发仪式上,杨成武同志盛赞了高粮摄影作品政治性和艺术性,也称颂了辽宁美术出版社为人们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的功德。《历史的脚印》荟萃了作者在40余年摄影采访活动中的拍摄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作品,其中包括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各种活动的照片,记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激烈战斗场面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评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卢广拍摄的《中国河南艾滋病村》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武汉晚报》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得了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对中国新闻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但是烦恼也接踵而来,《非典时期的婚礼》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最终将邱焰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8.
当下新闻摄影圈子里正蔓延着一股歪风——弄虚作假。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歪风已经到了不可不防、不可不治的地步,否则,新闻摄影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将一落千丈,甚至不复存在!新闻摄影造假事件回放获奖的拼贴照片《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2006年4月4日,中国摄影报刊发了《“华赛”金奖被疑为合成之作》的文章,文章指出:“这两天,数个互联网新闻论坛内,都出现了内容相似的网友留言,对刚刚揭晓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经济与科技类金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提出质疑,认为此照片有用图像软件进行结构性拼贴的嫌疑。…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我拍摄的《切断敌人的供给线》这张照片(见图),曾多次在电视台的节目中展现出来,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这张照片比较有名,被摄影界称是一张“文献性”作品,它高悬在《芦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照片的画面向中外参观者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它出现在《革命战争摄影作品选集》等全国大型影集或影展中,因而传遍全国,走向世界。这张照片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14,(1):74-74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家慈善机构近日举办了展现英国军人亲子情深的摄影比赛,其中士兵凯文·麦卡锡与其出生仅8天、身穿芭蕾短裙的女儿玛尼(Marni)的照片获选最佳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