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秋菊 《巢湖学院学报》2013,(3):117-123,132
根据2011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的经济指标,利用2011年皖江城市带城镇妇女体育行为特征的问卷调查数据,基于分层理论,对皖江城市带妇女体育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妇女体育组织行为、体育运动行为、体育消费行为层次特征明显,体育观赏行为层次特征不明显;社会环境、职业、生活方式、经济条件和健康状态是影响皖江城市带不同层次妇女体育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影响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校企合作的经营意识、校企合作的需求、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体育校企合作的满意度等是影响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的主观心理因素;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缺乏有效的宣传、政府的政策扶持、合作项目缺乏个性特色、缺乏校企互动的运行机制、合作经费投入少等是影响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深入了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相关迁入的企业在体育方面的需求,并结合皖江城市带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际情况,探讨高校体育院系与这些相关迁入企业开展合作的具体模式,使皖江城市带高校体育院系的人才和科研力量能为企业的文化和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也给高校体育院系注入发展资金和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高校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逐步提高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南阳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阳市三所高校70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性消费为主,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依次为经济因素、时间因素、心理因素、场地设施和环境因素等,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对于皖江城市带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的态度、动机、余暇时间与运动项目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对皖江城市带城市休闲体育发展和促进居民扩大休闲体育消费进行研究,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皖江城市带休闲体育服务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休闲体育服务平台尚未完全建立;配置不合理;政府职能结构单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总量不足;场馆开放度、培训机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服务信息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建立一套适合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对促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并在理论上初步构建出休闲体育服务体系的整体框架和内容,提出了完善皖江城市带休闲体育服务的相关对策,对皖江城市带加快休闲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皖江城市带小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观念落后,消费结构单一,体育消费层次低,体育消费可支配支出偏少,体育消费动机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在对皖江城市带开展龙舟运动的优越条件及相关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皖江城市带龙舟运动的发展构想:改造竞技龙舟运动,多种发展方式并举;结合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以及龙舟节等资源,发展龙舟运动;采取商业化运作,走市场化道路;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整合高校资源,培养高素质龙舟运动员、指导员。  相似文献   

10.
皖江地区近20年来的开发开放,使得皖江城市带逐步形成并初具规模。对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的研究成为热点,有关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皖江城市带的空间范围、格局、廊道及其整合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皖江城市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安徽崛起的关键所在,大力提升皖江城市带的层次和经济实力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对他们参与体育消费的研究,有利于开发我国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该文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衡阳市四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衡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提出衡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为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意识比较淡薄,合作形式单一,缺乏市场机制,法治不健全,长效合作难。建立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须挖掘和满足双方的合作需求,实现体育资源共享,构建与规范体育市场,规范资金用途。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测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不仅可以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还可以分析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的因素,从而为相关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期为2010~2015年,通过从产业、科技及经济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效应等三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最强与效应弱地区的差距较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将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分为5 个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的具体承接效应及影响承接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安徽省全民健身工程的政策法规、资金投入、组织管理、人文特色、科学指导等方面,对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皖江城市带"全民健身工程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安徽省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起到可资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皖江城市带作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区域,是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安徽省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研究皖江城市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区域分异,有助于认识皖江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和制约因素,制定皖江城市带总体协调发展的规划,实现皖江区域的跨越式发展。研究表明皖江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中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由于经济因素、地理因素和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形成。要实现皖江城市带的综合发展,需要切实考虑各城市的特点,形成总体合理布局,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示范区,近年来皖江城市带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大,皖江城市带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其环境污染产生了何种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构造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皖江城市带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规模效应为正,长期而言,结构效应亦为正,技术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特点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产业分布特征,对FDI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FDI主要通过资本供给效应、就业结构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制度变迁效应等机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8.
以综合质效以及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皖江城市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整体而言,2012—2020年间,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质量在波动中有所提升;分维度来看,除开放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以外,皖江城市带的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就皖江城市带各大城市而言,合肥市和芜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超过了0.6和0.4,分处皖江城市带的第一和第二梯队城市;铜陵等其他七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处在0到0.4之间,均是皖江城市带的第三梯队城市.分维度而言,皖江城市带各个城市在不同维度的表现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9.
推进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是提高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政府、旅游企业的竞合,旅游资源的区域互补性,皖江城市带的深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构成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提升合肥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推进安庆池州组团和芜湖马鞍山组团旅游的发展,促使两个旅游副中心尽快形成;加速沿江旅游带、合芜宣旅游带、合安旅游带的空间整合,串联辐射整个皖江城市带,构建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转移的承接受多种因素影响,金融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考察了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16个金融因素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各指标影响的重要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