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的逻辑学家(名家)。有一次他牵着一匹马通过关卡,守关的士兵说,牵马的人不准过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马吗?我牵的是一匹白马啊。”守关的人没有办法,只好让他过去了。“白马非马”是公孙龙  相似文献   

2.
<正>一、老汉送马问题某老汉为感谢梁山好汉锄暴安良,带了些千里马要送给梁山好汉,见过宋江后他把带来马的一半送给了宋江,宋江收了马又把一匹马作为回礼返还老汉;老汉又去见卢俊义,同样把所剩马的一半送给了卢俊义,卢俊义收了马又把一匹马作为回礼返还老汉……一直送到108名好汉的最后一名段景住都是这么做的.老汉下山回家时还剩下2匹马.你知道老汉来时一共带了多少匹千里马?  相似文献   

3.
有一只老虎,他和一匹马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画室的地毯下面,因为他们喜欢绘画。有一次,住在这座房子里的小女孩仙娜问他们:“你们怎么会变得这么扁,可以待在地毯下面?”“因为我们是想象的动物。”他们说道。“我是一只想象的老虎。”“我是一匹想象的马。”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同学,你喜欢马吗?你见过什么样的马?你认为马漂亮吗?在现代社会里,你认为马还有什么作用?马,自古以来跟人们的关系就很密切。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拥有的,而且,它的出现是有背景做衬的。每想起任何一匹马,一匹飞跃的马,那份激越的狂喜,是没有任何一种情怀可以取代的。很想大大方方地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匹马,当然,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至于自己,那匹只属于我的爱马,一生都在的。  相似文献   

5.
两人到郊外,远处有一匹奔跑的马。你指着那匹奔跑着的马说:“你快看,那是一头多漂亮的鹿啊!”如果旁边有人……且看以下逻辑推理:1.如果旁边的人没有给你一点面子及时纠正说“:那是马,不是鹿!”那么说此话的人一定是你的父亲。尽管很严厉,但很疼爱你。2.如果旁边的人在纠正你错误的同时仍然担心你不懂,在没完没了地唠叨:“那是一匹马,不是鹿。你怎么能将马认成鹿呢?虽然说马和鹿都有四条腿,都会奔跑,但你要清楚马就是马,鹿是鹿,马永远都成不了鹿,鹿也永远成不了马……”那么说此话的人一定是你的母亲。尽管她懂的不够多,也不能简单明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双语学习》2011,(3):18-19
从前在中国北部的边塞住着一位老人。有一天,他的马跑人了北方部落的领地,人们都很同情他,来安慰他。“也许这很快会变成好事,”老人说。几个月后,他的马回来了,令人吃惊的是,那匹马还带回来一匹马。“恭喜你!这匹新马相当不错!”所有人都这样说。“也许这正是不幸的开始,”老人说。但他留下了这两匹马。  相似文献   

7.
银鬃马     
在梦里,我看见了一匹马. 它很像我去年夏天骑过的一匹马.我骑过的那匹马很漂亮,有一身紧紧的肌肉和银白色的马鬃马尾,跑得很快.我可以知道它的主人是相当喜欢它的,因为它是马群里少数有名字的马之一.它叫阿勒玛,哈萨克语"苹果"的意思--据说它小时候是一匹可爱的小马驹,所以以同样可爱的苹果为它冠名.  相似文献   

8.
语句的扩展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运用想象、联想等手段,将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具体的扩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操作。(一)句子成分的扩展。单句的扩展可以从定状补以及谓语、宾语等方面进行。如:扩展“马跑。”清晨,马在草原上跑。马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跑。/一匹马在草原上跑。一匹枣红色的马在草原上跑。/马跑着。马跑向远方。马跑得很轻快。以上三种分别是从状语、定语、补语三种附加成分上扩展。还可以从谓语、宾语的角度去扩展。  相似文献   

9.
灯谜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学形式。灯谜活动具有浓郁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猜谜活动,可以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灯谜的制作正是利用了汉字一字多义(会意体)和笔划可以变化(离合体)、想象(象形体)的特点。经常让学生猜谜,可以使他们牢记字形结构,掌握词语的多种用法,同时丰富词汇,提高分析、推理、想象等能力。如在授“惟余莽莽”(《沁园春·雪》)的“莽”这个字时,我发现少数学生把中间的“犬”字错写成“大”字。我就做了一个字谜给大家猜:狗钻草丛。谜底即为“莽”。这样,“莽”字…  相似文献   

10.
灯谜(三)     
人人不落后(鹅一字)“窄小”的反义词《猜一字十五里《劫一字)此人 分离(粉一字》/ rr自性甘.马‘。. .(精一字》/蕊.幼.砚的班娜攀井绝(.一,》千.《-一,》又一村《,~,)《,一,)…..,... .九 九I六《-一字》(答案在本期找)【《灯谜(三)》答案1 1.箭(个个前)2.庆(广大)3,  相似文献   

11.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的插图画的是信陵君亲自驾车迎接夷门侯生的情景,意在表现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质,但是,这幅插图却出现了四处不应有的失误: 一、马的数量有误 插图画的信陵君驾着只有一匹马的车、载着侯赢回府,这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战国以前,车马相连,二马驾车为胼,三马驾车为驿,四马驾车为驷。若战马则一律是二乘者,四马也一(《管子·乘马》)。普通的马车,可以是两匹、三匹或者是四匹马拉车,但没有一匹马拉车的。同时,一车有多少匹马,也是大有讲究的。身份高的人,驾车的马就多。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显赫,地位高贵,一匹马拉车不符合其身份。  相似文献   

12.
灯谜与数学     
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凡是讲灯谜,总离不开24种谜格;制作和猜射灯谜,总离不开语文、历史、地理等知识。数学似乎与之毫无关系,事实并非如此。一些数学名词常常作为构造灯谜的素材。如:①这件商品货真价实;②考试作弊;③诊断以后;④吹哨子;⑤5角钱。(均打一数学名词)谜底:①绝对值;②假分数;③开方;④集合;⑤半圆。猜射灯谜的方法常渗透着数学思维方法。一、加法原则①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②八千女鬼(打一姓氏);③上十对下十,月亮对太阳(打一字);④有水能养鱼,有马跑千里,有人不是我和你(打一字);⑤千里草,河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打一三…  相似文献   

13.
灯谜,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朵绚烂的小花。一则灯谜,是由“谜面”、“谜目”、“谜底”三部分构成的,有的灯谜还要附有“谜格”.例如:  相似文献   

14.
相传,古代一牧民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不得把马宰了分.”说完就去世了,兄弟三人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分法.聪明的邻居先“借”来一匹马,这样一共就有了18匹马,老大得9匹,老二得6匹,老三得2匹,还剩下1匹,“还”给了邻居.还有  相似文献   

15.
说“匹”     
汉人应劭在解释马为什么称“匹”时说:“马称匹者,俗说:相马比君子,与人相匹。或曰;马夜行,目明照前四丈,故曰一匹。或说:度马纵横,适得一匹。或说:马死卖得一匹帛。或云:《春秋左氏说》:‘诸侯相赠,乘马束帛。’束帛为匹,与马相匹耳。”(《风俗通义校注》)大文论家刘勰对应氏的解释颇不以为然,《文心雕龙·指瑕》有云:“若夫注解为书,所以明正事理,然谬于  相似文献   

16.
千里马证书     
国王看坐骑死了,就叫伯乐帮着挑一匹千里马。伯乐说:“好,我这就去。”伯乐来到千里马交流中心,租了一个摊位,挂起一条横幅,横幅上红底白字大书:“国王招聘千里马,待遇优厚。”应聘者立刻蜂拥而来,把伯乐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纷纷递上证书。伯乐接过证书,一一翻开,戴上老花眼镜仔细端详,每一本证书上都写着“千里马”三个字,还盖有又红又圆的公章。伯乐自言自语:“咋这么多千里马?”众马齐声说:“以证书为准嘛。”伯乐说:“我要验验你们的证书是真还是假。”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儿口水,正要往一本证书上抹去,有一匹马就喊:“干什么?”伯乐说:“…  相似文献   

17.
古阿拉伯民间流传着一则如下非常有趣的传说 ,一直流传至今 :一个老牧民有 11匹马 ,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 :“我死后 ,按老大得一半 ,老二得四分之一 ,老三得六分之一的比例把马分掉 ,但不能把马杀了来分 .”不久这位老人就去见“真主”去了 .这三兄弟想尽了各种办法 ,总是想不出按老人意愿分马的办法 ,他们只好去请求他们那聪明的舅舅 ,舅舅想了一会 ,就把自己的那一匹马牵来添加到这三兄弟的11匹马群当中一起分配 .这样 ,刚好一共有12匹马 .于是 ,很容易分出 :老大得 6匹 ,老二得 3匹 ,老三得 2匹 .最后剩下一匹物归原主 ,由舅舅牵回去 …  相似文献   

18.
《父母必读》2011,(5):21-21
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每个人演着各自的角色。我每天转换于妻子、母亲、经理人的角色之间,最大的安慰就是一双儿女甜甜的笑容和那一声柔柔的”妈妈,我爱你”,我家的“好”字:女儿,一匹自由自在的“马”;儿子,一只机灵调皮的“猴”。  相似文献   

19.
一匹马累了,它决定休息。它把两条前腿跪下,再将两条后腿蜷起。它在草原上弛然而卧,像猫一样团着身子。它是草原上唯一一匹躺着睡觉的马。它是一个异类,没有马喜欢它。  相似文献   

20.
那些早晨的阳光,穿过村子时变慢了。时光在等一头老牛。它让一匹朝东跑的马先奔走了,进入一匹马的遥遥路途,在那里,尘土不会扬起,马的嘶叫不会传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