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四川并不存在明显的祭祀圈和信仰圈。作为四川"地方性"文化的主导因子之一,民间信仰与综合文化的分区基本一致。清代四川民间信仰可分为川西平原民间信仰区、川东北民间信仰区及川南民间信仰区等三个大区。川西民间信仰区自然崇拜遗留较多,与农业相关的神灵崇拜及民间信仰较为兴盛,民间信仰的娱乐化特征非常明显;川东北民间信仰区自然崇拜等信仰遗存较多,质朴而有古韵,与农业相关的神灵崇祀虔诚而质朴,尚巫传统突出,鬼巫信仰兴盛,各亚区存在较大差异;川南民间信仰区古老信仰保留最多,最为古朴,特色民间信仰较多,受少数民族影响更为明显,民间信仰更加古朴和原始。清代四川民间信仰的地域差异是四川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的一种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汉水流域历史文化悠久,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间信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目前汉水流域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原始崇拜和民间信仰的多样化表现形式上,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探索和思考。正确定义民间信仰的内涵、厘清民间信仰与民俗、宗教之间的关系,是民间信仰深入研究的前提,对正确引导民间信仰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山西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研究项目编号:11CZS054主持人:段建宏"明清山西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研究"以明清民间信仰为中心,全面调查明清时期山西地域社会中的民间信仰,探讨民间信仰产生的根源与地域社会的关联以及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关注民间信仰对地方民俗的影响。该课题主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以来日本学术界系统地研究客家民间信仰。本文讨论的是日本学者对客家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及其课题。日本学者对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于客家地区从事民间信仰研究的"微观经验主义";二是研究典型客家民间信仰的"宏观实体主义"。本文通过证实这两个研究观点,用人类学的"空间—场所"理论来提出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第三观点。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研究是当前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三十年来浙江民间信仰研究成果进行以点带面的综述性介绍,梳理出其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涉及浙江民间信仰的重要著作、浙江民间信仰史的研究、以神祗信仰为代表的专题性研究和当代浙江民间信仰的田野调研等.  相似文献   

6.
畲族民间信仰是畲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畲族社会运作机制。从信仰对象、信仰的地域性和信仰仪式及其功能等3个方面的畲族民间信仰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畲族民间信仰研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以对广西灵川县长岗岭村民间信仰的社会调查为基础,探讨了民间信仰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并由此提出长岗岭村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的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台湾,任何一种制度宗教的宫庙数量与信众都无法与民间信仰相提并论。偶像众多的台湾民间信仰虽然区域特色比较鲜明,但因其主要直接来源于闽粤地区,从一开始就打磨上一层擦洗不掉的河洛底色。归纳分析台湾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探讨台湾民间信仰与河洛地区的历史渊源,推进豫闽台民间信仰互动,对增进台胞对中华民族和文化认同、促进祖国统...  相似文献   

9.
温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且其信仰形态会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在疫灾爆发时期,温州民间信仰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近现代温州的疫灾与民间信仰的文献资料和民间疫灾信仰仪式的当代遗存作为对象,阐释民间神祇的塑造、驱疫功能的形成和重构,以及民间信仰中消灾除疫的仪式,可明确民间信仰在疫灾中的定位,探寻疫灾影响下民间信仰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且广泛存在的、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敬畏和崇拜,是围绕着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而形成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民间信仰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多元性和民间性、功利性和实用性、渗透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有着本体论、价值观的相通,德福统一是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共有的理想,民间信仰为道德信仰提供教化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民间信仰主要源于福建,闽台民间信仰具有传承关系,两地民间信仰从内容、形式到程序基本相同,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它反映了闽台之间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当前,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深入发展,闽台两地信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对促进闽台两地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甘青地区土族民间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本文在对土族民间信仰比较全面的调查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较深层次的解读,并就民间信仰与土族社会互动关系给予了观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城区民间信仰场所及信仰人群的调查,更加清晰地了解当代北京宗教的信仰现状,特别是民间信仰的情况。民间信仰包含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北京作为文化古都,世界各地文化荟萃于此,各种宗教信仰也都被她所吸引。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城区民间信仰场所及信仰人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北京的文化,理解北京这座兼具古老与现代双重魅力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社会风俗和民间风情。  相似文献   

14.
将"文明社群"分成社会领域的地位、文明性的属性和政治影响力三个构成维度,对三个民间庙宇进行考察表明:民间信仰是一种非政府的民间活动,但也不同程度地被国家权力渗透,且民间信仰组织的非营利性特征随国家权力介入越深而越突出;民间信仰不能为内部公共事务提供实践平台,但能为外部公共事务提供一些参与机会,但也有赖于国家权力的干预;民间信仰在培育公民道德方面十分乏力,也很难生产有政策影响的公共舆论,但民间信仰的存在事实可以对各级政府产生重要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出我国民间信仰构成文明社群的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事项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以民间信仰学术话语概述之,却还是清末民初逐步发生的。百年以来,如何看待民间信仰,社会各界并不清晰,而当政者更是纠结。对民间信仰在上世纪以来在我国的路径做一梳理,辨析,可以为寻求相应的对策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原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状况,以嵌入性视角分析民间信仰当代演变的外在依据和内在逻辑,探索民间信仰演变与制度变迁、民众需求之间的嵌入性关系,提出政府在民间信仰方面的教育、管理职责,以期通过民间信仰的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丰富中原地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民间神信仰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聊斋志异》从民俗的角度对城隍神、伏魔大帝、花神、文运神等民间神信仰进行了描写,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观念。民间神信仰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传承文化,始终在变迁中适应着人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8.
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地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包含: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和民间工艺美术;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具有实用、美学及娱教等社会功能。文章基于大量点、面结合的田野调查,对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及其功能做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的发生与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并具有潜隐性、多元性、弥散性等特征。黄河流域山陕豫民间信仰的远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观,其根脉孕育于农耕文化的土壤之中,围绕着物的生产与种的繁衍这两大需求,形成了以自然农业神信仰、社会保护神信仰、世俗化的儒释道信仰为主干系统的民间信仰谱系。九曲黄河、险象环生的地理形势和十年九旱、雨不逢时的气候条件衍生了独特的河神信仰与雨神信仰,经由灵验传说、人格化、世俗化等环节的演进机制,走向人们心灵深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转型期,民间信仰发展要加强信仰内部各要素的互动,促进民间信仰与社会结构各个环节的交融,发挥民间信仰对社会群体的道德伦理教化功能、社会组织整合功能和社会秩序的软性控制功能,彰显民间信仰在乡村振兴中的内生性力量。  相似文献   

20.
花婆信仰是广西壮族中的一种民间信仰。通过对壮族花婆信仰的解读及其物质表现形式的考察,探寻花婆信仰在壮族民间社会中所起的现实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