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所学校都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和文化传统,经历史的积淀、选择、凝炼、发展,可以升华为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一种高度成熟并为学校师生自我认同的主体精神文化,是学校具有特殊意义的、具体化了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也是校园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的内化管理的体现,也反映了校长的管理思想,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显示学校特有的文化底蕴。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将对师生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等作用,对师生乃至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校园精神的内涵校园精神是学校文…  相似文献   

2.
简而言之,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按校园文化存在的形态分,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生活、学习的物质条件等.校园的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制度、公约以及习俗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包括校园历史文化传统和绝大多数师生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生活信念等意识,也是通常所说的校园精神,它属于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环境以其特有的舆论导向、精神面貌以及物质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及精神追求,同时也是提升学校形象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活动文化环境和校园制度文化环境的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丰富的校园物质文化,可陶冶师生高尚情操;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能激励师生奋发向上;优良的学校精神文化,能孕育师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风气以及学校教育为特色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传统习惯和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包含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6.
学校实施文化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侧重体察师生的内心,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生命激情,使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在文化管理过程中要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树立"领导文化"旗帜 校长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往往决定了学校文化的整体要求、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其自身的品格、修养、风范也是师生的楷模.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认识程度有多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就有多高.校长要带头实践学校价值观,要为师生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对全体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师生树立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追求.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能够折射出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魅力和办学风格.秉持"文化引领"的学校发展理念,不断拓展"文化引领"的内涵,着力加强个性鲜明的学校管理文化、德育文化、师生文化建设,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内核,以"书香校园"为标志,以"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四项活动为载体,引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8.
柳杨 《林区教学》2011,(5):23-25
学校文化是师生创造的一种与时代密切联系,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校本教研应该以学校制度文化为保证,以学校物质文化为依托,凸现人文精神,培养群体精神。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是指赋予大学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其历史传统、观念形态、社会声誉、人际关系、师生心态、校风校貌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它是在校园文化特别是校园传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并经历史的积淀、凝炼发展而成的,也是高度成熟并被全校师生员工一致认同的,是学校具有特殊意义的优秀文化教育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地浸透到大学文化的行为主体和各种文化载体中,以其特有的导向、  相似文献   

10.
学校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必须首先构建有文化的校园。我校始建于1913年,距今已将近百年。百年,经历了沧桑,也铸就了深厚。多年来,学校注重构建以文化为特色的精神校园,将鲜明的特点、和谐的理念融注于浓厚的文化底蕴中,体现出对师生成长的引领,涵射着对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