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发的新闻报道为对象整理编辑而成的《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年)》是滇西抗战档案整理的突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滇西抗战的具有极高可信度的历史证物.发掘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充分重视中国共产党有关滇西抗战的新闻报道,这对于塑造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正面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书坊     
《今日教育》2011,(Z2):63
我的抗战——300位亲历者口述历史《中国传奇2010之我的抗战》节目组/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版全书由300位抗战老兵真情讲述,由一个个独立的抗战故事组成。  相似文献   

3.
卫立煌记述滇西抗战史实的长诗《颂凯旋.悼国殇》,为腾冲抗日将领家人撰书的悼词,为《滇西抗战实录》提写的落款书名,为腾冲国殇墓园撰写追悼烈士的挽联,是他遗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抗日书法艺术作品。卫立煌主持、指挥修建了司令长官部建筑群,支持修建了腾冲、龙陵国殇墓园等纪念英烈建筑群,还在远征军隆阳驻地光尊寺建筑群开办了远征中学。这些建筑群,成为了滇西抗战和爱国主义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奇2010之我的抗战》节目组/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11月出版定价:32.80元1.《我的抗战》编辑推荐:书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崔永元制造,这是崔永元自筹巨资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的同名图书。崔永  相似文献   

5.
在欲将滇西抗战遗址打造成为统战平台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扩展历史知识、理解中国国情、加深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三个角度论证了其可行性,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取材于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日,正面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战历史,突破了以往军旅题材的表现领域。该剧浓郁的家园意识贯穿全剧,剧中人物对生存家园深挚的情感以及为保卫家园的牺牲精神,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变化与成长历程,唤醒人们(尤其是炮灰团成员)的精神家园意识,从而实现了灵魂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在微观史学视野下研究滇西抗战文化遗址,可使我们对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的特点和价值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分析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独特性的基础上,指出其价值主要在于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心的民族记忆,还国人和后代一段真实的民族记忆并肩负着唤醒民族记忆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并反过来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滇西的沦陷,到滇西反攻战收复失地,都对滇西土司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保山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这段悲壮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抗战资源。对其的研究经年未绝。通过调研,查找原因,分析案例。我们认为:滇西抗战资源对保山旅游的作用是极为重要和不可多得的;保护是根本,没有保护就没有开发;保护和利用二者可以相互支撑,最终达到建立"保护—利用—再保护—再利用"良性循环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施甸遗存的滇西抗战宣传标语,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滇西抗战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在目前全国尚无较多抗战标语遗存的情况下,尤为珍贵。对施甸遗存抗战宣传标语的产生、概况进行了阐述,对保存现状、存在问题、保护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作品信息     
正胡学文长篇小说《血梅花》出版胡学文长篇小说《血梅花》于近日出版,讲述的是一个普通民众铁血抗争的正能量故事,将个人抗日融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抗战洪流,展现出现实关怀与情感深度上的坚硬质地和对历史与人性的独特领悟。《血梅花》原本是中篇小说,发表在2014年的《中篇小说选刊》上。关于这部作品的缘起,胡学文在后记中这样说道:"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姓柳的女士,听她讲述了其曾祖父在哈尔滨刺杀日本军官的故事,由此便萌生了创作的念头。我有英雄情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我着重对学校所在太平镇的乡土美术资源进行初步的发掘,形成了以“民俗乡俗入画”、“滇西抗战遗迹资料收集”、“山旮旯奇观”和“年猪饭情结”等相关内容为主题的地方乡土教材。  相似文献   

13.
从明、清开始至民国政府潞江安抚司一直面临被废除的危险,滇西抗战的爆发,怒江天险的形成,使潞江安抚司得以在风雨飘摇的政治环境中幸存下来,并发展和延续。滇西抗战不仅是中国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滇西各民族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着重从龙陵县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考虑,结合人们对滇西抗战的寻迹和缅怀的精神诉求,提出了在龙陵县开辟两条抗战文化旅游线路的构想,以供政府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鲜为人知的被删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无法尘封的历史》,钱念孙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书的副题《抗战旧书收藏笔记》,道出了它与一般史书迥然不同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诗言志歌咏言。如果说,一些抗战题材的小说影视剧是文艺加工的产物,有一定的虚构性,那么,流传在70年前的抗战歌曲,则是历史的写照,是客观的历史反映。小时候,我常听外公外婆哼唱一些老歌,什么《渔光曲》《长城谣》《在太行山上》等,后来才知道都是一些抗战歌曲。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仍会唱那首抗日歌曲《松花江上》,当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  相似文献   

18.
<正>"艺术可以放飞想像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是文艺创作的一条准则,不但创作现实题材的作品应该这样,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更应如此,因为历史不容亵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不少优秀抗战题材的作品,比如我刚刚读完的中国抗战纪实丛书中的《长沙会战纪实》一书,就是一本尊重历史、还原战争,歌颂爱国军民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一般将敌后战场抗战与中共军队敌后抗战等同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有论者论述国民政府军不仅在正面战场抗战,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最早发表文章的是潘荣、肖前《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一文(载《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后有戚厚杰《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初探》(载《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和韩信夫《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载《民国档案》1990年第3  相似文献   

20.
正欣逢对史学研究和历史知识普及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教学》创刊70周年大庆,作为读者、作者、编辑部朋友的我高兴地说几句话,表达祝贺和感谢心意,其实笔者在2017年出版的《尝新集·后记》,就表述了对编辑部诸位编辑的感激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