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合西域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品,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历程的典型缩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壁画艺术的鼎盛时期.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新成就,以及艺术家们不断的探索和创作,壁画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并产生了许多传世珍宝...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壁画色彩独特的装饰性,在文化层面上,源于本土民族色彩的基础和西域文化的影响;在技术层面上,则受传统壁画独特的基底、颜料和绘制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正>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其一为绘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寺院壁画,一般说来,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寺院之殿、堂、廊、庑及山门等壁上;其二为绘于具有印度、西域地区特点的石窟寺壁上,由于建筑样式的差异,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窟之四壁及窟顶上。在唐代佛寺壁画研究上,以敦煌壁画为中心的石窟寺壁画研究,前人耕耘甚多,成果亦颇富,但于唐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壁画色彩装饰性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史源远流长,传统壁画作为我国传统色彩装饰性的传承者之一,长期以来在壁画艺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从传统的审美观念、西域文化的滋养、工艺材料的影响、客观环境的制约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壁画色彩装饰性的成因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5.
明代黄柱的《侧坐观音图》在造型上体现了观音造像的风格演变,技法上又突破了传统宗教壁画的工笔重彩技法.采用水墨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诗书画结合的表现形式,开创了宗教壁画创作的新篇章,也体现了圣僧庵壁画的创作思想,具有浓厚的文人意趣。  相似文献   

6.
壁画这一古老而现代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曾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现代壁画是区别于传统壁画和其他画种而介于建筑、环境、绘画、材料等多种学科之间的一种边缘性学科 ,具有表现力强、效果直接、自由和随意度很大等特点。较大的画面尺度、先进的画面工艺材料以及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统一 ,使其更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山西大同观音堂是大同市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佛教寺院,其主殿观音殿内现存清末壁画约70m2,是山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清代重要壁画作品.应用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多种分析方法对观音堂壁画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矿物颜料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壁画材料及工艺作初步解析.结果表明观音堂壁画使用了传统的干壁画绘制工艺,即在建筑内部的青砖墙体上抹上添加碎麦秸的灰泥,在灰泥上涂抹一层很薄的含有更细植物纤维的黏土,制成细泥层,在细泥层上涂刷高岭石或方解石制成白色底色层,用于作画.壁画使用颜料分别为朱砂、石青、石绿、铅丹、雌黄、水白铅矿及赤铁矿等常见矿物质颜料.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清代大同本地的壁画制作工艺和材料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传统石窟壁画的制作以及壁画材料性质特征的简要介绍 其次探讨壁画的现状模写与一般临摹的区别以及现状模写的实际意义,并且提出石窟壁的画材料表现、现状模写对当代岩彩画的指导作用和当代岩彩画的审美等问题 最后简要回顾了现代岩彩画发展的基本轨迹,以此来论述传统石窟壁画材料表现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工笔重彩是以严密的线条勾勒作为骨干,再施以浓重的丹粉,以色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画法。传统工笔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卷轴画,历史上曾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一大批优秀的代表作品。二是壁画,这是一种在墙壁上勾线并绘以重彩的方法,其留下的作品更为广泛,如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以及新疆、西藏等地域的壁画作品等。  相似文献   

10.
壁画是依托建筑墙面而存在的公共艺术。从属于建筑的功能和设计风格进行装饰是壁画的主要特点,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是壁画创作的基本原则。人类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增强了大众对审美时尚的需求和变化,壁画艺术家在追求现代建筑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中,以传统和现代工艺材料为造型手段,在承袭传统壁画艺术精髓和各民族优秀造型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审美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多元的现代壁画艺术。  相似文献   

11.
山西传统壁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优秀分支,利用壁画载体记载历史,传递文化精神.本研究基于对山西传统壁画的研究,不断发掘其文化内涵,并探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使得思想政治领域不乏味、不枯燥,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本文通过探讨山西传统壁画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和影响意义,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  相似文献   

12.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典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文主要阐述永乐宫壁画艺术教学方面的相关内容,较侧重于探讨永乐宫壁画艺术的传承、发扬、以及社会推广,通过永乐宫壁画艺术教学与推广的诸多实践,彰显了传统经典艺术之于今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布达拉宫壁画的颜料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研究院专家组日前对西藏布达拉宫壁画的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查明了壁画中各种色颜料的成分 ,将为布达拉宫壁画病害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为修复布达拉宫的壁画 ,敦煌研究院专家组对布达拉宫壁画颜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 ,布达拉宫壁画颜料既有传统的矿物颜料朱砂、铅丹、铁红、石青、石绿、白垩、石膏等 ,又有一些现代的合成颜料 ,如白色颜料碳酸镁、氧化锌 ,绿色颜料中有碱式碳酸铜 ,后者是以前未曾发现的。布达拉宫壁画的颜料成分  相似文献   

14.
壁画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壁画的精髓,现代壁画传承传统壁画的色彩运用、社会功能、材质选取、创作技法等元素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对于文化的传承则是壁画对于其它构成元素传承的脉络所在。因此,从色彩、社会功能、材质等方面去分析现代壁画艺术的文脉传承,是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吐峪沟第42窟有并列禅观比丘壁画。这些壁画似乎与禅观经典有关,但其确切关系还不明显。第42窟的壁画内容与禅观经典文本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而且不少成组的场面都能与文本的相关内容对应上,但就总体布局而言,这些画面却和当今所见的所有文本都不一致。所以其壁画作品未必是以某一经典为蓝本的,很有可能依据的是当地的禅观传统,壁画所依据的经典很可能是吐鲁番的地方产物。这个意见对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观无量寿佛经》来源地的问题也有可能提供重要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地区的辽金墓葬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许多带有精美壁画的墓葬。由于墓葬壁画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内,如何保护墓葬壁画的问题成为考古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墓葬壁画的保护要始终以维护原状为核心,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结合我国传统的艺术手法,对墓葬中的壁画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墓葬壁画的保护内容要从用料组成、机变理论、保存环境、修复技术四个方面进行保护,并且提出了墓葬壁画保护的七个原则。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对于辽金墓葬壁画的保护,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时为研究辽金时期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陈永祥 《中国教师》2008,(22):63-64
<正>一、中国现代壁画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壁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清朝末期已经逐渐衰亡。而辛亥革命前后几十年的动荡时局,对我国的壁画艺术造成了严重制约。这一时期壁画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只有极少数的画家创作了  相似文献   

18.
现代壁画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要满足视觉审美外,还具有科技、人文、社会等。大文化。的含义.因此,现代壁画的创作要在传统与现代、不同艺术形式与物质材料及艺术功能与科学功能等方面进行渗透与融合.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创作出更优秀的壁画作品.  相似文献   

19.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是藏区以外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藏传风格寺庙壁画,在藏传佛教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该窟壁画中的个 别双身图像不见于传统的藏传佛教造像体系,对壁画双身像身份的确定,有助于对整个壁画 表现的宗教义理、教派传承,乃至于艺术风格和创作年代的判定。作者根据谢稚柳先生《敦 煌艺术叙录》的藏文记音和藏传佛教造像学描述,对壁画中的双身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辨识。  相似文献   

20.
娄睿不北齐东安五,墓在山西太原市南郊晋祠公社王郭村西南一公里。墓室砖筑,宏伟壮观,虽然早年被盗,但出土金、玉器、陶俑等尚有八百余件,墓内壁画仍大部完好。壁画篇幅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商超,是北朝绘画中所仅见的。壁画分布在墓道与基室内,现存七十一幅,共约二百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栏,过洞天井壁画为两栏,以表示不同的主题。壁画分栏布局,是东汉、魏晋以来的传统作法,流行于南北朝时期,一直延续到隋唐,逐渐被单栏式所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