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峰小说的故事纽结主要是性爱.性爱出现在小说描写中很正常但要看作家出于什么目的去写它.自然主义的或低级趣味的描写使得性爱在文学中成了个相当敏感的问题,难怪史铁生在一篇题为《读洪峰小说有感》的文章里,在指出“洪峰常以性爱作为美好追求的象征”之后,紧接着差不多以宗教热情为“性爱”写了一大篇辩护辞,或者说赞美诗.洪峰的确不是为写性爱而写性爱.他写性爱的几种不同表现方式,是以此观察生命的本质,确立合理的生存方式.与此同时,性爱也成了一种尺度,用以衡量文明发展的健康与否,或者洞穿人类文化的积垢,剔括社会政治的污斑.洪峰决不是泛泛地写性爱,而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具体说,他是带着批判意识去写性爱的.这里,我不想重复人们对洪峰小说的看法,不想笼统地谈洪峰小说的性爱内容,而准备对洪峰的性爱小说作一些划分,以便确切地找出这些描写所体现的作家独到的思考和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具体分析茅盾的文艺理论、小说创作乃至文学评论中民俗所发挥的社会和文艺等诸多功能。民俗的运用和描写不仅影响了茅盾的文学实践,而且茅盾的民俗取向深刻影响了左翼作家的小说叙事,民俗的运用对克服创作中的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不少小说中的性爱描写呈现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的双重缺席的态势 ;文学既然是人学 ,就必然与性爱有缘 ,但人文关怀与价值追求应当成为内核 ,作家既要对性爱的存在根基发出本体论的追问 ,又要对性爱的价值与意义保持密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小说中的性爱描写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性意识的觉醒到性意识的张扬再到性意识的放纵,这三个阶段的性爱描写不仅体现出女性性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体现出女性主义小说审美取向的变化过程。但是随着商品社会消费文化中享乐主义的抬头,女性主义小说中性爱描写走向泛滥,发生了变异,背离了性爱描写的初衰,这是女性主义小说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5.
小说性爱描写的普遍性,归根结底,来自普遍人性的需要。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个体生命意识自觉的社会进步,也是性文化商业化的消极后果。作家艺术人格的“升华”,是使性爱描写“富有社会价值”和“可供欣赏”的关键。 依其显示的文明内涵,小说性爱描写可划分为原始文化层面、男性文化层面、个性文化层面和现代哲理文化层面,其中每一文化层面都包含着对前一层面的批判和扬弃。当代小说性爱描写的泛滥作为一种世纪末病态,向人的生存和人性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小说的某些题材牵涉到性爱描写是常有的事,有时出于内容需要写得很具体实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反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专注于色情宣泄的描写。湖北作家池莉的《绿水长流》(《小说家》1993年第5期)和河北作家铁凝的《对面》(《小说家》1993年第3期)都对人的性爱,或说情爱作了形象的刻划,如果我们对她们的创作予以比较分析,或许对小说性爱哲学的恰当表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黄金时代》因为涉及到了性爱描写引起很多争议。本文试从如何看待文学中的性爱描写和性—权力—游戏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王小波小说中性爱描写。着重分析王小波小说中通过性的"游戏"来揭示权力运作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在以惊世骇俗的笔触描写两性关系方面,郁达夫与劳伦斯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劳伦斯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不仅在写作技巧上为郁达夫提供了足以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它还使郁达夫从中获得了性爱描写的道德勇气。但与此同时,社会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却又使郁达夫与劳伦斯在性爱描写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阿拉斯代尔·坎贝尔凭借其小说《心中的一切》里蹩脚的性描写,赢得了文学界最令人畏惧的“最糟性爱描写奖”提名。“最糟性爱描写奖”由《文学评论》编辑Auberon·Waugh始创,目的在于促使作家和出版人把那些荒诞的、肤浅的、难堪的或没必要的性描写剔出他们本来健全完好的小说。坎贝尔这位前首相布莱尔的新闻秘书大概会从“本已健全、完好的小说”这种说法中重新振作起来。  相似文献   

10.
海派作家笔下的身体意象泛着浓郁的商品气息,与身体感觉的物化相关的是,性爱的游戏性和消费性被突出,于是性与商品交换由于其在商品社会的同构性.构成一种互涉的隐喻.同时,海派小说的女体描写也继承了传统的性爱叙事的食色传统.  相似文献   

11.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初提倡女性教育的社会思潮下,基于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并受与谢野晶子与蔼理斯等影响,周作人开始进行相关女性觉醒题材的文学翻译和创作。其提倡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性爱,认为应该尊重性爱的个人性,不仅社会无权任意干涉个人性行为,父母也不能对孩子的恋爱和婚姻进行干涉。他剥离了人们强加于性爱之上的种种道德束缚,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性爱。周作人的思想对于帮助中国女性从封建道德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蛇传》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美女蛇"色诱"男人到白娘子为爱"殉情"的过程。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文对这一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步奠定了美女蛇由"欲"而"爱"的基调,影响此后《白》的发展。其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增减,吸收了前朝蛇妻故事的一些因子,同时对前朝蛇妻故事的情节作了重大更改,运用民间故事中常见的"三叠式"手法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二是主题思想的转折性变化,前代蛇妻故事主要突出了"美色害人"和男子应该抗拒"色诱"的思想,冯文虽然也点明了教化主题,但正文中却体现了白娘子对许宣并非出于"情欲"而是饱含"爱情"的思想感情。正是冯梦龙本人的文学思想与情感倾向促使了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巩固了冯文在《白蛇传》发展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15.
劳伦斯和郁达夫分别是英中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有争议的作家。他们通过大量性爱主题的作品。对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由此带来的人生困惑,进行了严厉的拷问和深入的思考。相似的时代背景,相近的创作方法,相同的表现主题和文学命运使两位作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本文以其作品中性爱主题所蕴含的社会观为切入点,分析比较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对性爱问题的不同思考,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某些特质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普希金的爱情诗中有着大量的性表现,这些性表现具有颠覆传统的价值并体现出诗人独特的爱情观。对于普希金生活中的“性”,我们不宜作太多的道德评价,毕竟普希金不是文化圣人。何况,他保持日常生活中为世人所责难的激情,也是为了创造更多审美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尽管普遍认为异性恋仅仅与异性的伙伴产生爱情,同性恋仅仅与同性的伙伴产生爱情,但这不一定总是对的。Lisa M.Diamond用爱与性欲的一个生理模式来对此问题进行阐述。在这个模式中指出:(a)性欲和爱的发展过程功能上是分开的;(b)情感的发展不是内在的固有的指向异性伙伴或同性伙伴;(c)爱与性欲之间的行为联系是双向的,特别在女性当中。  相似文献   

18.
无论在东方还是中国,“性”都是一个非常敏意的话题。生活在二十世纪的对传统观念进行叛逆性观照的乔伊斯和沈从文自然不可能回避这一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以性爱作为切入点,通过灵与肉的冲突对传统道德观念、性爱观念、婚姻观念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19.
早期爱情片受现代言情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代和现代通俗文学的改编,前者如稗史片,后者如《玉梨魂》;二是通俗小说作家的加入,如包天笑、周瘦鹃、秦瘦鸥等人。在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之下,中国电影引发了第一次商业电影的高潮。  相似文献   

20.
新感觉派作家在"洋场爱"渐成时尚之际,适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对"洋场爱"进行了大量的、精细的描写和展示."洋场爱"是专属于大都会欲海"猎神"的"爱的哲学",欲海的速食与狂欢是其基本特征."五四"以来逐步输入的性解放理论是"洋场爱"产生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