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通过描述利用课堂传播的广泛性,推广学唱及欣赏武夷山原创歌曲,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感受到武夷山的美,学习到武夷山的方言、了解到武夷山茶文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武夷山不仅风景美,原创歌曲更美。同时也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了解,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武夷山。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武夷山城市建设比较盲目影响武夷山城市整体形象的现状,本文对武夷山城市总体规划中建筑高度控制指标进行反思。通过对高度的限制条件及突破高度限制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了武夷山规划指标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许亦善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26-29,59
武夷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以及武夷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新武夷山文化群体应运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弘扬武夷山文化为己任的新武夷山文化群体刻苦而努力地工作,开始解读武夷山这部宝典。为武夷山文化增添了绚丽而迷人的色彩。他们的主要贡献有:打造武夷文化的金钥匙,开启人类的宝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研究,深层挖掘武夷文化;使得武夷山文化达到体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相结合,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既是对武夷山文化的解读。更是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旅游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各方面的条件日渐成熟。会展旅游近几年在武夷山得到一定的发展,本文在对武夷山会展旅游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武夷山可开发会展旅游产品类型,并对今后的会展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武夷山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充分利用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发展体育旅游的设想。为促进武夷山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海西绿色腹地整个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变暖环境下的武夷山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夷山的实地考察,分析武夷山土壤垂直分布特征,并对武夷山7个剖面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预测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下武夷山未来土壤垂直分布的类型及规律.预测从山麓到山顶可能是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红壤、黄壤,意味着自然基带土壤将可能是砖红壤性红壤,而山地草句土可能会消失.还论证了未来的山地红壤、黄红壤、黄壤垂直带谱下限必将上升.  相似文献   

7.
节事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源于旅游者对节事情怀的满足和追求。武夷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随着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武夷山节事旅游也初露头角,但其整体上呈现出定位不明显、开发力度较弱、开发理念较陈旧、经济基础薄弱等不足。从武夷山节事旅游的长远目标来看,需要从品牌节事的打造、本土节事优势的发掘、专业化团队、节事服务的精细化等方面加以努力,使武夷山节事旅游独立、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福建武夷山曾经是福建入浙、赣、皖的交通要道;因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和徽派建筑风格中又有明显相异的独特建筑形式,通过与徽派建筑的对比分析,可以梳理武夷山地区的建筑风格,并对建构现代武夷山建筑设计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景观素材十分丰富,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他们或登临赋诗,或水墨丹青,留下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基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角度,选取历代画家描绘武夷山景观素材中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其武夷山景观素材蕴含着丰厚的哲理内涵,对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历时性的解读.从而展现武夷山景观素材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夷山应充分利用道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道教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丰富武夷山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扩大游客对武夷山文化遗产的认识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道教伦理道德的社会教育价值,在旅游过程中强化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和道德教育,深化旅游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1992年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武夷山获得很大的发展,但目前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转型是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恶化、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养生成为时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养生和旅游有着很好的耦合关系。武夷山具有开发养生度假旅游的优越资源环境条件,因此武夷山要从目前比较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业转向复合型旅游产业,重新进行旅游定位及旅游形象设计,突显其养生特征,围绕养生主题,结合地方性特征开发具有参与性和休闲性的养生度假产品。  相似文献   

12.
马杰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17-20,67
武夷山旅游国内研究自1989年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者们主要从武夷山旅游资源、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业发展、旅游产品开发、区域旅游、旅游影响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方法逐渐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实证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但在研究内容上仍有偏颇,如文化旅游的研究太少,其他方面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武夷山旅游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技术创新不断加速,无主流的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无壁垒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一种更高质量的竞争,一种文化的竞争。武夷山酒店数量众多,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恶性竞争激烈,对武夷山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结合武夷山酒店经营现状,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出发,将旅游与文化创意结合,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酒店,实行差异化竞争是推动武夷山酒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对武夷山旅游品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指出武夷山旅游品牌传播中存在传播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缺少整合营销传播管理机构、缺少游客数据库、传播方式需要整合四个问题,提出营销传播理念的提升、成立整合营销传播管理机构、游客数据库的建设、整合运用与现有或潜在客户有关并可能为其接受的一切沟通形式、注重接触管理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调查了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指出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文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与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架构,也是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武夷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有相当完善的旅游产业链。但目前尚有开发利用的广阔空间,尤其在坚持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与人文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下大力发展游学与养生产业,使之成为武夷山旅游业新的发展点与旅游品牌,这将使武夷山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得到更多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时,对提升武夷山旅游的品质也将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调查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指出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