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评教"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师生互动、相互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在开展“学评教”、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应关注教师主体性在评价中的发霹。通过对“学评教”中影响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因素的分析,提出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对策,以实现“学评教”改进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作为一切教学因素的根本,把着眼点放在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发展人的能力上。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做主”,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以期充分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三中心”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的教学思路开展的,忽视了学生这个本应该成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构建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必须与传统的“三中心”课堂教学有不同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方向和组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则处于从属地位,其主动性和自觉性均得不到发挥。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则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为此,教师应制订有效的教学意图和策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为他们提供发挥主体地位的天地。一、创设和谐情境,促进师生情感交融从“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就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则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群…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而,针对传统教学中严重忽视人的发展,使培养的人缺乏个性和创造性这一弊端,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提倡并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主体教育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时代的呼唤,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于1998年确立了主体教育思想,构建了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1999年我们将此项教改实验申报为省“十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经三年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提高认识树立主体教育的教师观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为此,我们组织广大教师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主体教育的教师观。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主体人格”。其表现为“具有主体意识、开拓精神、创造才能,能意识到并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自我发展中以及对未来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评价的本质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的变化,以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让教师与学生在践行有效课堂的实践中共同成长,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构建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并举,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方法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立了课堂观察与课后随机访谈兼顾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从而彰显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整体性与互为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吴爱庆 《教学月刊》2003,(10):16-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随着《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 ,课堂教学的中心已开始从教师逐步转移到学生身上。由此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 ,以在…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做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即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为中心。教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学的目的是主动地学会学习,主动地继承知识、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教师进入教学过程,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  相似文献   

10.
姚银香 《考试周刊》2012,(76):180-180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更是“催化剂”,使学生乐学、会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音乐课堂中主体性教学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教师除了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外,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两发挥、四把握”。“两发挥”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四把握”就是把握好教纲教材;把握好教学对象;把握好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时间。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诈用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则是…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科学化知识的主渠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讲到底,实行“一言堂”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素质教育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过去的“一言堂”变为“群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主体性教育则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因为人的发展既不能由父母包办,也不能由教师代替,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没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没有外在文化知识经济发展主体的内化,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教育是启发、发展、建构人的主体性结构的一种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应贯彻实施主体性教育 :课堂教学的中心应由教师转为学生 ;课堂教学的形式应由单一转为多样化 ;课堂教学的氛围应由紧张转为活泼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主体性研究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教育工作者也明确提出了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目标。由于传统教学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存在一些障碍:教师过分主导;教师忽视必要的引导;部分学生主体性膨胀,部分学生主体性被边缘化。因此,要通过加强教学方式改革,构建主体性课堂;引导学生学习,鼓励积极主动参与;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等方式综合提高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不少教师把导入新课的功效局限于激励、唤醒、鼓舞,实际操作时多以教师的主体活动为载体。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多处于被动调节的状态,对学习活动也多属于被动参与的性质。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导人新课时就应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主体性体验的缺失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表演者”或“主角”,他们拥有课堂的话语权,教学过程更多的是教师的“独自”而非师生的“对话”,教学变成“专制”。学生是知识的储存器或寄存者而非思考者、体验者,更不用说创造者。这就造成了学生主体性体验的缺失。学生的主体性体验的缺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萎缩,这是一种“去我化”的教学活动。只有“他(她)的”而失去了“我的”体验的教学无疑失去了课程的生命关照,学生得到的并不全是他们自己体悟到的,“我们听得到声音,却得不到印象;我们听得到声响,却看不见行动”,“因为它们缺乏对内在生命的直觉,它们缺乏内容”。在这种教学情景中,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被置于教学之外,疏离了真实的体验,失去了自已的话语权,本应丰富完满的“全人”不知不觉成了机械的、冷漠的人,造成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周玉秀 《甘肃教育》2011,(21):45-45
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缺失,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突出问题。“主体性”课堂教学,是指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积极创造性为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初中思想政治“主体性”课堂教学,应通过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创新思维、立足公平、分层实施等方面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程文祥 《教育革新》2009,(10):49-49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讲授型的“讲”师变为引导型的“导”师.而学生则要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我认为,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课改特色,而不是教师让位给学生。而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发挥的效果如何.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导”的艺术.“导”的水平。只有在教师“导”的指引下,才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开启语文学习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