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同老师一起摆圆片。在第二行摆8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数量是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应摆几个圆片呢”  相似文献   

2.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出,建议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并从直观入手,加强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一、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在师生准备好教具、学具的前提下,课本第74页的准备题可以分两步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1.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第二行摆几根?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根,怎样摆?第二行摆几根?通过实践,明确第二行的根数是由与第一行同样多的5根和比第一行多的3根组成,初步建立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第四阶段:数量归类与排序。实例一:《每列图片有多少》目标:幼儿把图片有序地排在排序板的框条内,并用点卡表示每条框中的图片数量。材料:圆片55个,排序板如图。最矮的框条内只能放一个圆版,依次排下去,最高的框条内可以放10个圆片。1~10的点卡5~6套。规则:1.在排序板上的框框内依次放满圆片。2.用点卡表示每条框框内圆片的数量。形式,幼儿5~6人一组,人手一套材料.(以下各实例的形式,若与此相同,则省略;若不同,则标  相似文献   

4.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一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教好这部分内容,要通过直观,在学生理解“同样多”的基础上,搞清数量关系。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5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小棒,并回答有关问题。如:1.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第二行摆了几根?2.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先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再摆2根,第二行共摆了几根?  相似文献   

5.
一、铺垫复习1.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背诵6~8的乘法口诀.2.看一看,比一比.[多媒体动态演示: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8个圆.]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应用题的区别在于,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正好与正叙的相反,因此,学生容易犯见“多”用加,见“少”用减的错误。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操作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解答方法,以避免发生上述错误。【导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操作活动①:让学生第一行摆8个圆片,第  相似文献   

7.
在低年级数学课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有特殊功效。为了使操作活动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操作之前要明确要求操作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新知识的行为。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精心组织。例如,教学“倍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圆片,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对齐第一行已摆的2个圆片,另摆2个圆片;隔开这2个圆片一点距离,再摆2个圆片;再隔开一点距离,又摆2…  相似文献   

8.
开始,教师可指导学生玩摆学具:①从学具袋里先拿出4个△,在课桌面上摆成第一排,再拿出3个□,放在桌面上,从左往右一个个对齐第一排的△,摆成第二排.问:第一排摆了几个△?第二排摆了几个□?从第一排对着第二排一个个地数,第一排的△比第二排的□是多还是少?第一排的△比第二排  相似文献   

9.
(正比例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对“量、相关联的量、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等,这些正比例概念中的基本元素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仅仅按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不理想。本学期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按以下三步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动手操作,建立表象1.让学生拿出若干圆片,每行摆5个,先摆2行,再摆3行、4行、5行……学生汇报,多媒体大屏幕显示:行数2345610……圆片总数101520253050……2.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得出:在每行圆片数一定的情况下,所摆圆片的总数与摆的行数有关,行数越少,圆片总…  相似文献   

10.
一、重视动手操作,加强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直观演示,可加强学生对解题思路的感性认识。如在教学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可以安排以下一组实际操作练习: (用磁性黑板演示 )  第一行:○○○○○○○○   第二行: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 3个,第二行应摆多少个 ?  说明要求后,鼓励学生尝试。并问:第二行应摆多少个 ?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想:因为第一行圆片的个数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和第二行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第二行多的部分。它把第二行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例5和例6(一)学习例5:(1)例5: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比○多2个,第二行摆个△。(教师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请同学们把学具盒打开,按题目要求摆○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12.
象这样的数图形题应教给学生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有序思考方法,比如第1图,从左边大边看,只有1个三角形,再从这边的上部分看,就有3个三角形(前面第6题已讲数法),然后看这边的下部分,只有1个三角形,这样一共就有1 3 1=5(个),仿此,就可得出第2图有三角形4个.19.摆两行(?),每行10个,从第一行移动1个到第二行,这时第二行比第一行多几个?移动2个呢?移动3个呢?你发现每次移动的数和相差的数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思考题是通过实践操作,从观察比较中发现、总结规律,因此,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观察,摆一次,观察一次,引导发现一次,然后概括总结出规律:相差数为移动数的2倍.如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段一: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怎么摆?生:第二行摆4个□,□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师:第一行增加一个○,第二行怎么摆,□的个数就是○个数的2倍?生:第二行摆6个□,□的个数就是○的个数2倍。师: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怎么摆,□的个数既是○个数的2倍,又是○个数的4倍?生:如果把第一行的4个○看成一份,第二份摆的8个□就是○个数的2倍,如果把第一行的2个看成一份,第二行摆的□的个数就是○个数的4倍。教学片断二:师:请大家拿出学具,爱怎么摆就怎么摆,但要求摆的两行必须成倍数关系。先独立…  相似文献   

14.
四册教材第三单元“万以内的减法”中安排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这类应用题。怎样帮助学生掌握其数量关系呢?有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假设法“第一行摆10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少摆3根。第二行摆了几根?”  相似文献   

15.
(1)学生动手操作。第一行摆10个△,第二行摆6个○。 (2)问:△和○谁多谁少?△哪一部分是和○同样多?△哪一部分是比○多的?先同桌学生互相指,再让学生上来指。 指着图启发学生想:△可以分成哪两部  相似文献   

16.
刘彦平 《小学生》2011,(3):22-22
1铺垫复习 1.1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背诵6~8的乘法口诀 1.2看一看,比一比 [多媒体动态演示: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8个圆。] 引导学生思考:第二行圆的个数是第一行圆个数的几倍?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活动目的:学习3、4、5数的组成,用多种形式进行记录。准备:①塑料圆片若干(圆片的一面为红色,另一面为绿色);②珠子和穿珠子的立柱;③格子纸条:④印章(点子印章、图形印章、物品印章):⑤数组成的记录纸(3、4、5)。过程: 分组活动: 1.撒圆片:供给幼儿圆片、数组成的记录纸(3、4、5)。请幼儿取一张纪录纸,纸上的数字是几就取几个圆片握在一只手里,然后将手中的圆片轻轻撒在桌上,数数红色圆片几个、绿色圆片几个,并记录在纸上(如图●是红圆片;(?)是绿圆片)。然后再撒一次这几个圆片,若与前面的结果一样,就不作记录,若不一样就继续记录,直到把记录纸上的空格都填完。最后看着记录纸  相似文献   

18.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设计梧州市北环路小学黎冬莲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50页例5、例6。教学过程:一、复习师生共同操作: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6个说一说: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指一指:①△和○同样多的部分是哪几个?②△比...  相似文献   

19.
一、精心设计引入新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为了激发起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首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1.第一行摆△△△△第二行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的个数和△的个  相似文献   

20.
教学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0~51页例8、例9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照课本“复习”的要求摆圆片,然后按以下的程序组织教学过程: 一、操作学具,感知“倍”“份”之间的关系。 1.教师布置学生拿出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3份或4份,并思考“每种分法中,每份有几个?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幻灯显示正确算式及给学生作填空练习的填空题:12÷2=6,可以说把12平均分成___份,每份是___;反过来,也可以说___的2倍是12。 2.教师要求学生照“复习1”的样子摆圆片,思考:如果把第一行看成1份,这道题的问题应该问?用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