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 )复习要点及复习指导1 认知。( 1 )知道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2 )懂得和睦的家庭有益于每个家庭成员。家庭和睦与否会影响到邻居和社会 ,少年儿童应为家庭和睦尽力。( 3 )懂得少年儿童要孝亲敬长 ,友爱兄弟姐妹 ,应正确处理与长辈之间的关系。( 4 )知道子女作为家庭成员应有家庭责任感 ,应自觉为家庭美满出力。( 5 )懂得邻里和睦相处不仅能使大家都愉快 ,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2 情感。( 1 )热爱家庭、渴望家庭和睦 ,树立建设和睦家庭、维护邻里和睦的责任感。( 2 )敬爱父母长辈 ,愿意做家庭小主人 ,愿意与邻居和睦…  相似文献   

2.
孩子迟早要走入社会。要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以后少走弯路,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逐渐学会适应环境。我是这样做的。 让孩子适应家庭环境 我不让孩子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父亲面前你是女儿,在奶奶面前你是孙女。要尊重长辈。在我们家,家长与孩子之间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孩子需尊老爱幼,不能自视特殊,与其他家庭成员融为一体,成为幸福家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3.
孩子个性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道德气氛、心理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对家庭内部微型环境的分析,家庭可分成以下几类: 一、具有良好道德气氛的家庭。这对孩子道德面貌的形成起良好作用。二、表面上平安无事的家庭。这类家庭成员对公民义务、端正行为、诚实、积极劳动的认识是有限的。长辈一心发财致富,用物质刺激孩子取得学习好成绩,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充分的有益的交流,这一切会养成孩子自私、寄生心理。孩子长大,需求越来越大,当家长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时,便会发生冲突。三、不正常的家庭。父母之间关系不和。由于  相似文献   

4.
为爸爸送伞     
每一个家庭中都有长辈与晚辈。长辈关心、爱护晚辈,晚辈尊重、孝敬长辈,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会使人感到快乐和温暖。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我在家里“疯狂”地玩着,一会儿玩四驱车,一会儿看电视,突然,  相似文献   

5.
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成员共同创造的,由于婚姻和血缘的关系,家庭文化对家庭成员的社会化具有独特的功能,它具体表现为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导向,情感渗透和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人们常将其喻为社会的细胞。它既是社会的经济单位 ,同时也是社会各种道德观念的集中点。社会上的政治风云、经济波动、文化思潮和思想意识均可在家庭中以各种方式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并通过各个家庭以不同的折射率影响着子女的个性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一、家庭是塑造创造型个性的第一课堂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 ,家庭成员是其最亲密的人 ,参与家庭生活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他们在长身体、增知识的同时 ,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来自家庭的个人修养、教育观点、教育水平以及整个家庭成员的言行等方面的影…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的一个调查材料显示,只有30%的小学生感激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并决心好好回报父母,70%的小学生则认为父母的这种付出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过意不去的。这表明,孩子应不应该孝敬父母和长辈,已成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其实,“孝敬”二字并不只是传统社会中的东西。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敬互爱,这个道理既是传统社会所要求的,更是现代文明社会所要求的。那么,子女对父母、小辈对长辈为什么应该尊敬、关心、礼让和侍奉,其中具体的缘由是什么?从最浅显的方面说,是因为父母、长辈养育…  相似文献   

8.
试论家庭教育的内涵、特点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家庭教育是历史的产物。它与其它教育形态一样,受着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及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但它更受着家长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家庭教育比之其它教育形态更具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家长可以比较自由随意地进行教育。家庭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受到家长的家庭观和子女观的左右和影响。家庭观是人们关于家庭构成、家庭生活、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三种不同的家庭观:(1)扩大家庭主义的家庭观念,这种家庭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成熟、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依赖度日益降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渐淡薄,家庭不再是人们的唯一归属地。从而引发家庭中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不信、对立、排斥,家庭成员之间出现隔阂,人们对家庭失去信心。最终导致人们开始逃避家庭,并通过其他途径寻求慰藉。  相似文献   

10.
金楷博 《考试周刊》2014,(24):132-132
<正>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使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一、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庇护下,养成了只知道享受上一辈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却很少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习惯,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和青春期朦胧情感的困扰开始自暴自弃,甚至舍弃生命或残害他人,不尊重生  相似文献   

11.
家庭群落阅读是指在家庭内部阅读的基础上,不同家庭之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方面交流的小群体阅读活动,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共同学习和不同家庭之间的共同学习。这种阅读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和家长的阅读热情,有助于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班上开展孝心教育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德明 《江西教育》2004,(17):26-27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任性,不重勤俭。对长辈的关注程度较低,不少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年龄.难以体会祖辈父辈为家庭为后辈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难以理解长辈的一片爱心和一腔希望.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也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因此,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让他们拥有一颗“孝心”。既是传承中华美德,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都有合群的倾向.一个让人喜欢的群体.可以使每个成员都愿意尊重群体的意志.从而自觉地按群体的意志行动.因此班集体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都是在长辈的宠爱下长大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部分学生缺乏爱心,  相似文献   

14.
课标要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人生履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的操守及家庭的状况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重大的,是不可忽视的。一般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如此家风利于培养出贤子贤孙。父母相敬、孝敬长辈,待人和气,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也就彬彬有礼;父母蛮横粗鲁,孩子也霸气粗俗;书香门第中的子女,待人处事中彰显淡淡的优雅与从容;小市民般的父母,孩子身上也就有了一些"市侩气"。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研究证明,家庭中的人际互动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为此,家庭成员应重视这种相关性,应自觉地形成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以此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促使未成年人正确地认识人的社会行为准则,从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那么,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呢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表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体谅,互相尊重;其次表现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上,孩子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精神上没有压力。此外,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经常进行思想沟通,如经常与孩子谈论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父母应找机会带孩子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让他们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让他们了解刻苦是生活中应有…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一定知道.咱们中国人家庭观念较重,讲究“长幼有序”,对于家庭成员的称谓也可谓五花八门。那么,美国人的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称呼的呢?  相似文献   

19.
概述家庭文化是指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系起来的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所创造的一个共同的文化。它包括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诸如生产、消费、抚养、生育、感情交流、娱乐、政治等。家庭文化包括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养老育幼、互敬互爱的显著特点,当然还包括了父辈与儿孙的矛盾冲突与化解。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与社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必然也引起家庭文化的变化,每个时代都有着显著的家庭文化特征。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家庭文化内部因素与外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都制约着家庭文化,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既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又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则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教育虽是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人际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向学习过程,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指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的教育过程。对个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个体习得生活的基本技能,获得角色认知,探索性扮演社会角色的起点,是个体接受规范的学校教育及多样化的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说,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