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帮助学生了解爱、懂得爱、学会爱,广大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这里面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四点:(1)教育方式单一,缺少生动性和感染力;(2)忽略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不切实际地拔高,造成学生反感;(3)忽视身边的示范,爱心教育没有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学生缺乏“给予也是快乐“的体验;(4)家长(教师)不全而或不正确地表达爱,造成孩子不懂关爱别人,不懂孝敬父母,只顾自己,甚至自私自利.针对此,我校开展了爱心教育,从“寻找爱的烙印--营造爱的氛围--争做爱的使者“入手,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收效显著.   ……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认为:教育的灵魂是“爱”。“学校缺的不仅是资金,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发自心底的无私的爱。”对于肩负平民教育责任的教师而言,第一重要的还是要爱教育、爱学生。1999年,湖塘桥中心小学历史上第一个课题——常州市“九五”课题“当代小学生爱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诞生了。以此为开端,开启了我校教育科研和教师师德训练、专业成长工程的大幕。  相似文献   

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教学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们教师如何帮助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使他们从不同的起跑线出发,都能很好地成长呢?这里面情况复杂,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爱心教育,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博大的爱。  相似文献   

4.
一位工作艺术高超的教师,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有一颗爱心。爱和教育是相通的,爱是一种力量,可以融洽师生关系;爱是一种交流,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只有给学生一颗爱心,让学生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一名教师若没有爱而能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爱心教育可能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名词,那么,爱心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是否就是简单地视为爱学生? 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什么是爱心教育.从真正而全面的角度观察,爱心教育可能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回报爱--爱亲人、爱身边每一个人;爱生命、爱大自然、爱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样就把爱心教育界定得更广泛、更深入.  相似文献   

6.
加强青少年爱心教育,是重塑完美人格,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必然要求和当下教育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提出青少年爱心教育的基本途径:建立教师对学生爱的教育模式;纠正教育功能的错位,体现爱心教育的真正内涵;在自然界中开辟熏陶青少年爱心素养第二课堂;编写培养青少年爱心教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罗索曾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是班主任树立威信的必要条件,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应该献给学生一片爱心。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前提下,我认为班主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可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孩子“教育之爱”。教育爱同亲情爱一样是无私的,但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正因为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单个孩子,因此教育爱就更为博大而精深。它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差异,将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来认识,无条件地给予爱心。健全的人格培养首先就来自于这种“爱的教育”,使不成熟的心灵走向成熟,向偏向发展的性格得到矫正。孔子就强调枯培养出“仁者爱人”的理想人格。只有教育者本人深刻地把握教育爱的本质,才会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受到自己的影响,先感悟什么是爱,再学会怎样去爱,进而成为一个“爱人”的“仁者”。  相似文献   

9.
耿风英 《陕西教育》2008,(12):39-39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即师魂。教师是否有爱心,这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关键因素,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位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付出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1.
爱生的学问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经常听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真是琢磨不透。老师爱生如子,倾注心血,给优生优待、后进生特殊关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优生骄心日重,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后进生“不领情”,反师道而行之。总之,爱心无数换不了学生一颗真诚的心。在叹息爱心被学生亵渎的同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教书育人岂止是一个“爱”字?教师首先要深化对学生的认识,不能把他作为特殊的学生,存有怜悯和放纵心理,人为地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设立屏障,而应该与其他学生一样一视同仁,这样就避免了优等生凌驾于其他学生之上,后进生自卑感重甘为…  相似文献   

1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懂得学生的智慧。高尔基说得好:“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所以,当我们不断谈论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时,一定不能忘记对于教师专业智慧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漠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教育被人为的简单化了:我们用“敬业”替代“专业”,用“天然爱心”替代“专业智慧”,其结果是让教师所有的“爱心”被无智慧的劳动所冲散淹没。  相似文献   

13.
索有福 《青海教育》2014,(11):14-14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将爱心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爱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的责任体现在对学生的真情和爱心的感化。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平等地爱所有学生,要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班里的学生情况都不一样,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在生活上多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多和他们交流,使他们安心在校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要做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何处体现其魅力呢?答案就在教师这一份神圣的职责中。
  一、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魅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温馨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这种爱应该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爱。教师要把爱注入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所有教育都应该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给学生真情的母爱,是用友情去弥补亲情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鼓励去驱逐畏缩,用爱心去抚慰创伤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智慧撞击学生思维波澜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回避保护学生自尊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承认差异、开发潜能的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心教育是具有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需求先于一切,学生的困难急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意味着“无私与奉献”,所以选择了教育职业就注定了与“奉献”牵手;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就意味着与“无私”齐驱。所以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无私奉献”的爱。  相似文献   

15.
谈爱心教育     
蒋晓彦 《现代教育》2003,(14):33-33
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师的爱心是教育的桥梁,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的纽带。教师只有用爱的感情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爱的暖流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弗洛姆爱的理论从人类的本性角度揭示了爱的本质内涵,对现代人如何认识爱,如何提高爱的艺术尤其对学校教育中,教师如何富有爱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爱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批评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批评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斥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可见教育方法的选择是何等重要,过度的严厉会造成学生的恐惧,过分的温和则会有失威严。在当今教育形势下,一名有爱心、有教育经验的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明 《中国德育》2006,1(9):79-79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只有用心做,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爱心沐浴学生。在学校测评中,学生对一个班主任这样评价:“我们喜欢他,因为他心中有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对班主任开展工作十分重要。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爱和对学生的爱。对自己的工作有爱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有爱,就意味着教师在学生面前始终是一泓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活水,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田;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爱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自主发展;包容学生的过失,鼓励其改正错误;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零距离”。  相似文献   

1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提前。如果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的话,那么教师的爱心则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老师的爱。如何用爱心去滋润学生心灵,结合多年的教师生涯.谈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78-79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蕴含了教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蕴藏了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与宽阔的胸怀。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因为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以至教育学生。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