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感受唐诗     
活动目的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背诵唐诗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唐诗的能力 ,感受《唐诗三百首》的魅力。活动准备 :每生一本《唐诗三百首》 ,画笔、颜料、纸和奖牌。活动过程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唐诗三百首》 ,不仅能开阔我们视野 ,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唐诗三百首》吧!1 背一背《唐诗三百首》。按《唐诗三百首》的编排顺序 ,五分钟看谁背得多 ,背多者获胜 ,并颁发“记忆电脑”奖牌。2 画一画《唐诗三百首》。在《唐诗三百…  相似文献   

2.
我的诗歌梦     
一天晚上,我闹着老妈带我到书店里买书。在书店转了一会儿,老妈发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她拿在手里翻了翻,问我你听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  相似文献   

3.
郭利 《生活教育》2012,(21):33-34
十二岁的时候,姐姐买回了一本《新选唐诗三百首》,看了几眼就扔在了一边。被正寂寞无聊的我拿起,囫囵吞枣的读起来。那时的儿童读物少得可怜,我实在是无书可读,就天天捧着胡乱读,有时惊讶地发现一首诗在语文课本中学过,就会开心不已。  相似文献   

4.
《唐诗三百首》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家喻户晓的诗歌选本,其纯正的思想内容、含蓄的风格追求、朴素的审美情趣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再读《唐诗三百首》,笔者以一个"语文人"的视角从"选""读""思"三方面来谈及获得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5.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出句“城阙辅三秦”,不少唐诗选本把“城阙”注解为长安。如: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注释等。我认为这注释不妥,此处的“城阙”并非指京城长安。唐诗中“城阙”一词出现较多,有的作京城解,有的并不作京城解。  相似文献   

6.
情有独钟迷醉于唐诗宋词。才三岁的时候,妈妈就买来《唐诗三百首》。闲时教我背诗。背会以后,妈妈又做了很多有字的卡片,让我拼出一首首简单的诗,于是我初步学会了认字,真是一举两得。读小学的时候,我能把书本上所有的古诗倒背如流。直到今  相似文献   

7.
苏步青读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倒背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刿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左传》中的文章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还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  相似文献   

8.
李雪连 《英语广场》2020,(27):18-21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唐诗选集,流传广泛且影响深远。《唐诗三百首》的译作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帮助国外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辉煌的历史文明。本文从刘宓庆翻译美学出发,通过形式系统中的语音层、词语层以及句段层和非形式系统的"情"与"志"、"意"与"象",对《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译本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唐诗三百首》中出现的名物词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漏收名物词词条405个,占《唐诗三百首》中名物词总数近63%,并漏收一些名物词的义项。  相似文献   

10.
《唐诗三百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众多诗者的喜爱,在数个英译本中,许渊冲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在音韵美方面独树一帜,广受赞誉,堪称中译英诗之典范。  相似文献   

11.
名人的背功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背诵如流;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判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陆费遥六岁随家由汉中迁居南昌,水陆途中历经84天。到南昌后,他就  相似文献   

12.
唐诗走向世界--《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众人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4月6日 ,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北京召开《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出版座谈会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新近出版的由许渊冲先生翻译的《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进行评介。下面是部分发言摘登(以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13.
作者读《唐诗三百首》,参阅清人和今人的七个注本,发现有的解释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作者对之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4.
照君 《科技文萃》2001,1(6):139
新世纪的第一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就对世界文化作出了新贡献,出版了中国文化精品《唐诗三百首》的汉英对照——《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译者为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课本及《唐诗三百首》、《唐诗一百首》等选本均选入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确实是脍炙人口的。我在备课中发现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对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里的“巴峡”  相似文献   

16.
我们祖先留下的卷帙浩繁的文言古籍,不仅是灿烂的中华古文明的象征,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作为一名跨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有选择地多读一些优秀的文言作品,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此,我给读初三的儿子买了不少诸如《唐诗三百首》《文言文助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描述翻译研究理论,自建《唐诗三百首》原文及对应两个英译文的小型平行语料库,通过相关语料库软件的分析处理以及SPSS统计软件,结果显示: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两个英译本在词汇量和用词总数上有明显差别,但是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两个英译本在词汇难易程度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唐诗三百首》两个英译本在词汇量和译文长度方面非常相似,但是相比之下,许渊冲编译的《唐诗三百首新译》难度更大,目标群体更集中;宾纳、江亢虎的合译本《群玉山头》可读性更强,适应的目标群体更广泛。《群玉山头》从目标文本读者的接受出发,采用自由诗形式,多归化译法,译文详尽,句长参差,富于变化,对于原文中的意象,尽量保留或移植;《唐诗三百首新译》恪守"意美"、"音美"、"形美"之"三美"原则,采用"以韵译韵"的方法,译文简洁,句长相对统一、工整。  相似文献   

18.
情有独钟于唐诗宋词。读小学时,就能把课本上所有学过的诗词倒背如流。还从父亲的书箱里“偷”出一本《唐诗三百首》,整整抄完了四个大笔记本。虽然大多不解其意,每一次读起来还是那么专注。  相似文献   

19.
不知何时,写作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当在我的身边发生了有意义的事情,引起我的感动时,我就会把那些有意义的事作为我的写作题材,去酝酿,去构思,大胆地把它写下来。 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语言的丰富,需要知识的积累,需要生活的体验。在父母和语文老师的引导下,我的生活常常有着新的乐趣──读书,在我的眼前常常有着柳暗花明的境界。在小学,我利用课余时间读过《格林童话》,读过冰心的《致小读者》;进入初中,我又利用课余时间读过《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唐诗三百首》……这些中外名著…  相似文献   

20.
课前诵诗一首 课前诵诗一首,即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诵诗一首,或齐读或齐背。这是借鉴古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吟诵法”。事实证明,熟读成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许多著名作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都将儿时能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作为经验之谈。再者,许多古诗文,节奏感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