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学校操场上经济有一老一少两个教师的身影,有时在共同整理器材、布置场地,有时在为同一个队训练,有时在争论育人之道,探讨教学策略……那就是王明举老师和我。看到我们现在共同工作时高兴的样子,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相似文献   

2.
王教授 答疑     
《体育教学》2006,(3):70-71
1.北京朝阳区于老师:王老师,您好。我离开学校已经三年了,在体育教学上看到了您的专题栏目,对我启发很大,也让我思路渐宽。谢谢!我现在一所小学,教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体育。在工作上有些问题经常困扰着我:怀着当初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踏入校门,满腔热情投身于工作,。可是理想与现实有时竟相差甚远,是不是还是因为我的工作时间短,总感觉找不到状态,本想认真对待每节课,可有时课太多,就没心思了,苦闷。  相似文献   

3.
<正>最早知道王兴发老师是在2011年的署期入职会上,培训老师以王老师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的一篇文章《我的投稿与退稿经历》为例,阐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那时候王老师的工作单位还叫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光阴似箭,转眼已是笔者工作的第9个年头,8年里,笔者多次在杂志上看到王老师的文章,其数量之多,质  相似文献   

4.
小学时,瘦弱的我常常因病而被老师和同学送回家里,父母常常为此而感到苦恼。这种苦恼伴随着我进入了初中,直到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他的课使我有了转变。新老师姓王,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个子不高,瘦削的身材、黑黑的眼睛里透着自信。农村学校老师少,他教我们代数和体育。单调而枯燥的代数课却让他上得很有趣,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特别是他在篮球场上娴熟地运球、突破、分球和准确的投篮,很快就使他成了全班同学崇拜的偶像,很多同学(尤其是女生)整天就爱跟着王老师转。有一天,学校来了一大批老师要观摩王老师的课,教学内容是“纵箱腾越”…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集邮珍藏中,有一枚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美术信封,然而它在我的集邮人生中,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1957年9月,我考入福建省龙溪一中上初中。那一年我14岁,对于集邮一点也不懂。我的班主任张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经常拿一些画报图片作为辅助教材给我们上课,有时  相似文献   

6.
我的乐事     
要说起我们家,在当地可小有名气。全家五口人四个体育工作者,一个典型的体育世家。共同的事业使我们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钟爱!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从事农村体育工作充满厌恶,一度对前途失去信心。有一天,父亲送给我一个礼物,那是他给我订阅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很快我便被里面精彩的内容所吸引,从此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看《中国学校体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花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一样。我尤其喜欢看里面的“一线话题”栏目,它的内容很贴近我们基层一线体育教师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当您的目光触及到这段文字时,也许就是您和“俊朗不凡,眉宇间蕴藏着一股正气”的许银川邂逅了。刚看到这句话时,唯一的感觉就是共鸣,是二十三四岁孩子的相似眼光,或是后辈对于前辈的共同敬仰,让我有了和才溢相同的对许银川的第一印象。才溢还真地问起我:一看过《我心中的许银川老师》吗?我写得很详细很真实,那就是我印象最深的许银川老师。  相似文献   

8.
来信臧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我不知道这封信您能不能给我答复,我很需要一位指导我如何做的人。我也很需要理解我的人。我现在把我心里的事告诉你吧!这样可能我会好受些。要进入高三了,暑假里我和同班的某某一起约定努力学习一年,进入大学再续友情。暑假期间,我们还互相提醒、督促,有时相约在一起就为了讨论问题或一起做题、背单词。开学了,不但我们天天可以见面,而且我们的座位在一起。只要老师不在,他就会扭头和我说几句,自习课谈得更多。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要强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同桌和其他同学学习都很努力,我真的很着急,但…  相似文献   

9.
记不清有多久没有听到你进球之后的欢呼了。记忆中不由得回想起96年的那个英俊青年,那个用24粒进球宣告意甲新射手王诞生的青年。九年的岁月,说长也短。在人生中我们似乎有很多九年,但在绿茵生涯中,又有几个九年呢?也许你也回答不出。迷茫中,仿佛看到巴乔那注满忧郁的双眸,感觉到了维耶里的狂野,  相似文献   

10.
1944年我十岁,我家院子里抛着一个篮球大小不完整的青石球,哦想把它抱起来根本抱不动,有时我父亲很有兴趣地抱起石球在腹部滚来滚去,有时抛起多高扔在地上说,这是跳过举架练的。当时日本侵犯中国,三年蝗虫灾害,兵荒马乱,我们逃荒到山西去了,两年后回来家中竟不见了那个石头蛋。十九年后我在跟陈照丕老师学拳期间,一次看到打篮球的场面就谈起了太极球。1964年4月我随老师从教拳场地回来,看了一会儿打篮球,一个运动员没接好被球击中裆部,疼痛难忍,老师顺口吟道:不会接篮球,被击泪珠流,蓝球来回转,如运太极球。我们回到住处…  相似文献   

11.
我的平凡事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已调离了工作近二十年的育才小学。缕缕思念的情丝,一次次牵着我翻开那本教育反思录,里面有我和孩子们太多太多的平凡故事……上午第四节课,又是三年级四班的体育课,因为这个班级的独特,我提前五分钟就来到了操场。嘿,这些调皮蛋们比我还早。怎么这回没有疯、打、滚、爬呢?我正自纳闷,只听一片“老师好”响亮的喊声传入我的耳中。这真是奇了怪,我便觉得稀有的很。随着我的走近,就听有同学说,快给老师,快念给老师听听。李涛同学被同学们拥簇到了我的面前,把一封信交给了我,又在同学们笑声中返回到队伍里。我好奇而迅速地把…  相似文献   

12.
甄东隅 《乒乓世界》2007,(11):30-31
"她小时候跑步像跳舞"这句话是帖雅娜的启蒙教练王艳彤说的,那时王教练20岁,帖雅娜6岁。体校派王教练到附近的小学招学生,考试迟到的帖雅娜在场地里跑了几步就得到了王教练这样的评价。学校里的老师怎么说小雅娜的呢?"老师说我有多动症。""多动症"的小雅娜在球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乐园。"我带了帖雅娜6年,她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手感好,那时候她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很少失误。她刚练了几个月,我给她推正手不定  相似文献   

13.
<正>有很多教师谈起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落实"每天一小时"的状况时,几乎是同一种腔调:校长只重分数不重视我们体育。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无法完全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特别是农村学校。诚然,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校长不重视。那又如何让校长重视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呢?我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网球是舶来品,在海关总署工作的王新平酷爱网球,正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接触到网球,确实是因为工作经历的特殊性。”王新平打开了话匣子。“1986年,我在天津新港工作,那儿有一个国际海员俱乐部,旁边有一大片空地。我时常能看到—位同事,拎着网球拍,拿着网球,在空旷的场地上晃悠。那是我对网球最初的印象,当时可没有条件打球。”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之余,我喜欢随笔涂鸦,在网站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我写帖子很随意,有时是心情的流露,有时是课堂教学的反思,有时是针对某个学生的言行进行剖析……并没有引起别人太多的注意。“老师,我错了,请您原谅我!成长留言。”当我第一次从博客留言处看到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时间飞逝,我较早参加的一届省运会是在1982年。那一年我代表镇江出战,战绩不错呢!童本平战胜众多名将,出人意料地夺得成年组冠军,我则如愿以偿地拿下了少年组冠军,我们镇江队也因此荣获三枚金牌(含团体冠军),可把我们的领队瞿增德老师乐坏了,一晃过去三十余年,不知道瞿老师身体康健否?  相似文献   

17.
1979年,小姑短暂回台北时,我已上小学.初见时觉得很陌生,害羞的我不敢直视她,敏感的孩子偷偷看着这位和其他家人完全不同的小姑.渐渐地小姑成了会开车带我们到处走的玩伴.常常会遇到很多读者看到小姑兴奋地尖叫,或者叫出我和姐姐的名字呵呵地笑.看到学校里的老师对小姑的崇拜,我和姐姐才对这位平常很随和的玩伴刮目相看——原来她在...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一线话题》栏目上看到陆生宁老师的文章,总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文章中的"说真话,才能成事"、"讲真话是一种真正的利他行为"、"我们可以一起从本真出发,以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呵护生命的姿态,说真话,成真事"等文字总能给我启发,让我受益匪浅。既然陆老师鼓励我们说真话,在这里我就谈谈对重庆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君老师认同的,但我却不能认同的观点。在《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3期第15页,《一  相似文献   

19.
以往从媒体上看到创造耐寒纪录的人,总认为那不过是些独具特异功能或凤毛麟角的训练有素者。直到我采访了王中平先生和他的北京心平健身机构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人的耐寒能力是可以激发和培养的。对王中平和他的同事们来讲,单衣过冬,实在是司空见惯、极为平常之事,有时冬季里王先生竟穿件半袖汗衫为学员授课。他们还告诉我,通过心平健身短期训练的人,不但提高了耐寒能力,免王中平老师在哈尔滨冰雪节疫能力也普遍增强,甚至使一些久治不愈的疾病得到了缓解和根治。王中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善于学习,颇具悟性,又待人诚恳的人…  相似文献   

20.
当我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杂技一日千里蓬勃发展,已成为技术性艺术性都很强、不断攀登高峰的综合艺术,并且在国际赛场频频夺冠,为国争光!我这个老艺人心中情不自禁地欢欣鼓舞,为祖国杂技艺术的繁荣昌盛而无比高兴!北京市杂技学校、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有时让我通过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