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简·爱》     
作者资料: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小说家,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相似文献   

2.
窦桂梅 《江苏教育》2008,(13):71-72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爱”。  相似文献   

3.
[《简·爱》简介]《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 爱"。  相似文献   

4.
夏洛蒂·勃朗特简介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1847年以柯勒·贝尔为笔名发表《简·爱》而享誉文坛。她出身于英国北部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为了谋生,当过家庭教师。后来,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她和妹妹艾米莉·勃朗特一起去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和当地的文化,在那里邂逅贡斯当丹·埃热夫妇,并对埃热产生了极其微妙的感情。这一些,都为她的小说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除了《简·爱》,作品还有《谢利》,以及没有完成的《爱玛》等。  相似文献   

5.
据英国《每日邮报》和《每日电讯报》报道,49岁的英国女子玛丽·坎丽夫,因为太喜爱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于是完全按照该女作家来打扮自己,穿着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19世纪大蓬蓬裙。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常常穿着自制的华服,在大街上穿梭,和  相似文献   

6.
《中文自修》2011,(5):2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与同为作家的妹妹埃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勃朗特三姐妹"。女性主题与抒情笔调是她小说倒作的两大  相似文献   

7.
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   古老的英国是一片文学的沃土,自中世纪杰弗利·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到 18世纪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约拿旦·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 19世纪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理弗·狄更斯的《双城记》,威廉·麦答皮斯·萨克雷的《名利场》,托马斯·哈代的《苔丝》,约翰·高尔斯华绥的《福赛蒂世家》三部曲,可谓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中,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学活动尤为引人注目。   这三姐妹便是夏洛蒂·勃朗特 (1816~ 1855),艾米莉·勃朗特 (1818~ 184…  相似文献   

8.
1、《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罗曼·罗兰著2、《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3、《木偶奇遇记》(意大利)科洛迪著4、《彼得·卡门青》(瑞士)赫尔曼·黑寒著5、《牛虻》(爱尔兰)伏尼契著6、《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英国)兰姆姐弟著7、《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著8、《呼啸山庄》(英国)艾米莉·勃朗特著9、《挪威的森林》(日本)村上春树著10、《尼尔斯历险记》(瑞典)拉格洛夫著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12、《福尔摩斯探案集》(英国)柯南道尔著13、《波洛探案集》(英国)阿加莎·克里斯蒂著14、《麦田里的守…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中期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中,与宗教有关的描写,占了大量篇幅,它不仅有助于展示小说主人公多面性格特征,而且也有利于表现作品部分思想内容.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宗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简·爱     
《海外英语》2012,(1):6-6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还记得那段经典语句吗?“你以为我能够忍受待在这。你却无视我的存在的感觉吗?你以为因为我贫穷,默默无闻又相貌平平,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我和你一样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相似文献   

11.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深受学者们的喜爱,但是其作品中的死亡叙事鲜为人所研究。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进行比较,以文本为依托,探讨其在文本层面对死亡氛围的描写以及意识层面其对死亡恐惧的消解,并由此研究她们死亡叙事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问世纪著名三姊妹作家之一。她出生在英国北部偏僻山区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夏洛蒂从小就酷爱文学。她的重要作品除消·爱》外,还有长篇小说《谢利》、《维莱特》、《教师冷。《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一问世就引起了轰动。有意思的是夏洛蒂在发表这部小说时用的是男性化名——柯勤·贝尔。当夏洛蒂成名后逐渐在英国文艺界和社交界露面时,文坛前辈萨克雷不称其真名,而是亲切地称呼她为简·爱小姐。《简·爱》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的英国文坛排斥女性作家,因此《简·爱》初次出版时,作者用了一个男性化的署名——柯勒·贝尔。《简·爱》的发行引起轰动效应,人们纷纷猜测作者到底是谁。这个谜一直到第二年夏天,作者到了伦敦才解开。人们惊异地发现这位柯勒·贝尔原来是一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乡下姑娘。这个姑娘的真实姓名是夏洛蒂·勃朗特:  相似文献   

14.
麻欣 《华章》2012,(35)
在英国文学史中,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与安妮·勃朗特三姐妹的成功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她们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发展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她们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被人们所熟知,在这三部蜚声文坛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勃朗特姐妹在文学创作方面都具有各自明显的特色,而导致这种不同特色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勃朗特姐妹身上所具有的不同性格.本文对勃朗特姐们的不同性格对其各自作品的影响作出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更多地被当做小说家,其实《朗曼英国文学指南》在介绍艾米莉时开门见山地指出她"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女诗人"。夏洛蒂·勃朗特曾说:"我不仅震惊,更深信这些诗作绝不是普通的情感宣泄,也不像一般的闺阁诗,它们凝练、简洁、刚劲、真挚。在我耳中,这些诗还有一种奇特的音韵之美——狂放、忧郁、振奋人心。"与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起被人誉为"文学史  相似文献   

16.
夏洛蒂·勃朗特(19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杰出的女小说家,《简·爱》和《呼啸山庄》是她们各自的代表作。作为同胞姐妹,她们在生活、思想和创作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作为女权主义者,她们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夏洛蒂的女权主义多具政治意义,其主要价值是对现实生活中男权秩序的颠覆,为实现男女平等声性解放做出了贡献;艾米莉的女权主义则具诗学意义,其主要成就在于在文学艺术领域消解男权诗学,重建女性诗学传统。夏洛蒂·勃朗特与《简·麦》在勃朗特姐妹生活的时代,英国妇女仍然处…  相似文献   

17.
张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6-57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除新颖奇特的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长久不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董菊霞 《文教资料》2007,(13):74-75
19世纪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文中塑造的希克利夫是一个由爱生恨,继而报复,最后超脱的一个生动形象。爱和恨是整部小说的主线。  相似文献   

19.
《海外英语》2012,(1):10-10
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夏洛蒂的《简·爱》和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安妮因过早离世,尚未来得及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谢莉富于反抗精神,在充满压迫与偏见的社会里仍能保持自由、自尊和独立。在她身上,寄托了勃朗特姐妹的人生理想,也体现了作者对妹妹艾米莉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