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在一次学生实验中 ,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 2 2 )不一致 ?是什么原因呢 ?是试剂、药品出了问题吗 ?为了寻找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然后加入 0 1× 1 0× 2 5mm、纯度≥ 99 5%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结果如表 1。表 1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反应进程 /min 1 2 5 1 5 2 03mol/LHC…  相似文献   

2.
题目 在一次实验中,某学生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时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即不产生气泡),这与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产生氢气”不一致,什么原因?是试剂出了问题?为找出原因,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的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相似文献   

3.
刘树载 《化学教学》2004,(10):44-45
例1 某学生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与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呢?是试剂出了问题?为了寻找原因,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高一化学第一册第134页,选择题的第4题: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时都能与铁发生反应放出气体B.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C.都能作为气体的干燥剂D.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6价由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浓硫酸使铁、铝钝化;稀硫酸不能作为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化学式是一样的,只是两者的浓度不同,所以它们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6价.故答案为BD.硫酸是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强酸之一,而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浓硫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许多特性,是…  相似文献   

5.
浓硫酸教学知识落点主要是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科书通过“黑面包”和“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两个经典实验予以表征,但无法呈现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不同的内在原因。通过设计浓硫酸浓度逐渐变小的“黑面包实验”以及稀硫酸浓度逐渐变大的铜与硫酸反应等创新性实验,展示从不同视角表征浓硫酸特性的可视化教学设计片段,以期帮助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视角感悟浓硫酸与稀硫酸在微观上的本质差异,实践和发展“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相似文献   

6.
1 问题在一次学生实验中 ,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 .2 2 )不一致 !为了寻找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然后加入大小为 0 .1× 1 0× 2 5mm、纯度≥ 99.5 %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结果如下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酸 /分钟反应进程 1 2 5 1 5 2 03mol/LHCl 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铝片…  相似文献   

7.
题目:某学生科技小组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实验依据:教材演示实验.理论依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浓硫酸中S显 6价,在反应中可能降至 4、0、-2价;Cu可从0价升至 1、 2价.  相似文献   

8.
题目 某校科技小组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 .实验依据 教材演示实验 .理论依据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浓硫酸中S显 6价 ,在反应中可能降至 4、0、-2价 ;Cu可从 0价升至 1、 2价 .查阅文献 ①Cu2 O是碱性氧化物 ,呈红色 ;②CuS、Cu2 S是黑色不溶于稀硫酸的固体 ;③Cu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 ,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 和Cu ;④Cu与浓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⑤金属硫化物高温灼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和SO2 .⑥ 96%浓硫酸加入CuSO4·5H2 O ,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实验设计 可选用药品 :铜片 ,96%浓硫酸、品红溶…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在铝的性质介绍里增加了铝在冷的浓硫酸和冷的浓硝酸的钝化实验。若只是依教材完成这个实验,则并不能很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是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联系和精心拓展,就可能会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会使同学们增强对化学的理解,增加他们对化学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勇气,会取得一箭多雕的效果。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4,(A4):148-149
硫酸一节大奖赛课的设计中,突出以实验为主导的授课方式,重点是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精心设计了讲课中的几个实验,有引课实验教师演示潮湿的火柴被浓硫酸点着,性质实验在试管中放少量胆矾,并滴加少量浓H2SO4,浓硫酸与纸屑、棉花、木屑反应,铜与浓硫酸的反应,Fe、Al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总结实验是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使整堂课充满探究的气氛,每个浓硫酸性质都由简单的实验得出,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1.
在《氢气制取及性质检验》实验教学中 ,在充分演示的基础上 ,我进一步进行了分析、设疑、引导 ,调动学生动手参与化学实验训练 ,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 1)选用药品时加以分析引导。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度较适宜 ,稀硫酸没有挥发性 ,反应制得的氢气没有其他气体杂质 ,氢气较纯净。用钾、钠、铝跟酸反应速度过快 ,制得的氢气难收集 ;而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不能用来制氢气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放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氢气不纯 ;硝酸的氧化性强 ,跟金属反应没有氢气生成。( 2 )在实验步骤及操作技能上进行启发 ,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实验。…  相似文献   

12.
金周铁、侣在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会产生钝化现象,即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腹,阻止金属继续与浓酸发生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接受“钝化”事实的同时,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例如:金属元素中为什么只有铁和铝能产生钝化现象?符合什么条件才能产生钝化?本文简单介绍有关知识.1金属钝化的原理金属与波硝酸或浓硫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金属转化为氧化物;第二步;氧化物转化为相应的盐.大多数金属都能进行第一步反应,至于第二步,只有当该金属氧化物的稳定性小于其相应的盐的稳定性时才能发生.铁、铝在…  相似文献   

13.
本节课将从学生原有的基础(浓、稀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浓硫酸的吸水性)出发,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的教学方法来学习浓硫酸的氧化性,给学生一个"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实验是最  相似文献   

14.
以浓硫酸与铜共热买验为题材的命题,不少存在着背离实际的两种误解:一种认为,铜与浓硫酸共热时铜丝表面变黑,说此黑色物质是CuO;另一种认为,过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共热反应时,经一段时间反应后,由于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致使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铜和硫酸都有剩余。这两种误解均源于作者未亲自动手做实验或对实验现象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种浮噪的教学行为严重地误导了学生和部分教师。  相似文献   

15.
硫酸包括稀硫酸和浓硫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与指示剂反应、与金属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浓硫酸的特性,即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都是硫酸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高考、中考中的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中学化学教学有必要对稀硫酸、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对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高中课本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但类比铜与硝酸的反应可以知道,这个反应不是这么简单。利用浓硫酸、铜片、稀硫酸、浓氨水、浓硝酸、氯化钡溶液、蒸馏水,对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再探究,对检验黑色物质中存在的其他物质进行了详细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要与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  相似文献   

17.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第101页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该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的难得素材。由于实验反应因加热温度、硫酸的浓度、反应物用量等条件不同,反应出现不同现象,为此,笔者组织学生从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等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探究,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实验装置的探究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装置的最大优点是简单,但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缺点。1.不能探究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2.反应加热生成二氧化硫及硫酸酸雾易溶于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亲自体验、实验和探究进行学习,通过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从而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一、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讨论在铝与稀盐酸及稀硫酸反应差异的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1同中求异策略在研究问题时要善于从相同事物之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从不同之处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例1: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同学们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  相似文献   

20.
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途径。然而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时有不被某些联考或调考所认可,甚至被认为是错误的。如有命题者认为: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到后来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了;过量锌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到后来有氢气产生。学生做这些探究实验时所得结论不是这样的,但考试时学生的科学答案被认为是错的,使组织探究学习的教师遇到尴尬,使进行探究学习的学生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