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程勉 《视听界》2005,(5):100-101
“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什么时候再回到我身旁/让我再和你一起唱/酒干倘卖无……没有天哪有地……没有你哪有我……”  相似文献   

2.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发表的《七子之歌─—澳门》,在70余年后的今天,成了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歌词。在澳门、香港、台湾、广州湾、威海等七个沿海港口相继被外国列强占领后,闻一多先生痛心之余挥笔写下了七首系列诗歌,总称为《七子之歌》。在被侵占的七…  相似文献   

3.
女声/里尔叔祖母:“亲爱的朱莉,你信中强有力、均衡、严密的文字打动了我。我也欣赏其中包含的思维、观点和感情流露。你正在发现这片神奇土地的辽阔和美丽,而现在正是你耕耘的最佳时刻……”  相似文献   

4.
新的思路新的轰动阎纲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不出现在天空/它常出现在我心头/当我思念你的时候/总是用它的这端来系我/用它的那端来系你……──听众寄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节目,在情感的激奋力,艺术的高品格,和大众的可听性方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5.
楚悦 《中国广播》2008,(11):74-76
已经认识很久了/我们却有说不完的话/从女生的发卡到明天的家/昨天/我是小土豆,你是丑小鸭时间的旋转木马/带走了蓝色的梦想/那杯没喝完的茶/没结果的挣扎/还有那颗总是被爱弄痛的牙  相似文献   

6.
陈亮,祝贺你!祝贺你得到了新疆广播电视厅的表彰! 我是以你的同事的身分,你的听众的身分,热诚而真挚地向你道贺的。陈亮,你是新疆千千万万听众熟知的播音员。你音域浑厚,音色优美。一位80年代初从江苏自愿来疆的中学语文教师,打从第一次听了你播送的新闻后,就迷上了你的播音。从此,你们之间便鸿雁传书,数年不断。一位家住阜康农村的姑娘,自从收听了你和尹凤兰共同主持的“青年信箱”后,数月内就给你寄来了数十封感情炽烈的信。……这许许多多热爱你,崇拜你的  相似文献   

7.
记者?法官?高陈请看下面的问答:问:你叫什么名字?/答:(望问者、怔了怔)我叫××/问:今年多大了?/答:××岁/问:家住哪里?/答:我家住××村××组/问: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干起这一行的呢?/答:因为……因为……所以……就……如果您以为...  相似文献   

8.
二月热帖     
《网络传播》2010,(3):86-87
转眼又到了辞旧迎新的季节/这个时候,总让我觉得——-/时光如同一趟高速行驶的列车/电光火石,飞驰而过。/载去上一段难忘的岁月/又迎来下一站光辉的年华。哦,时光列车/你始终保持前行,/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的终将到来/所以——/让我们始终微笑/微笑着面对前方的路/还有耶,路上迷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深深的怀念     
晓苇 《军事记者》2005,(9):31-31
1995年9月17日,你离我们匆匆而去。寒青,你走得太突然,仅仅数秒钟便悄然仙逝,离开了你热爱的解放军报,离开了你深爱的国家、党、人民和我们这个和谐的大家庭。当时我伏在你余热未尽的胸膛上,哭天唤地,却怎么也喊不回你那渐渐远离的灵魂。我们曾经相约等你的病好了一起携手写一部回忆录,记下我们在战火中的青春和数十年来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喜怒哀乐,然而……  相似文献   

10.
“我这篇稿子已发出半月多,还未见报,恐怕又‘吹’了。”这是笔者常听到的一句话,特别是初出茅芦的新秀,说这样话的人更多。 或曰:“我和编辑不熟,我的稿子他们不会用的。”还有作者说:“我要和编辑、总编都熟,或给他们打点‘砣子’,我的稿子就畅通无阻了。”如果你向外省和中央新闻单位投稿。两地相距数百、数千公里,去你都未去过,你和编辑怎么熟,“砣子”你又怎么打?以我为例:《鄂西报》、《北京晚报》、《西安晚报》、《新民晚报》、《中国交通报》、《少年文史报》、《棋牌周报》、《大江南北》、《江汉考古》、《中州今古》等报刊杂志上都用过我的稿子,他们编辑、总编连姓氏我都不知道,何谈上熟,更谈不上打“砣子”。可能还有作者会说,《孝感日报》、《湖北日报》用你的稿子多,你一定和他们熟。这句话勉强算你说对了。我从事“笔耕”40  相似文献   

11.
乡间的夏夜,斑斑月光透过交错的树隙洒进窗来,落在案头的稿纸上。那支有节奏的“哧啦、哧啦”的“小夜曲消失了。我侧身瞅一眼你,油灯的清辉下,你眼角的鱼尾纹舒展开,嘴边挂着一丝只有我才理解的掩饰疲劳的笑意。我怜惜地挪开你手中的鞋底,尽管你闭着眼,可我却分明听得出,你那操劳的心泉仍在奔忙地流淌着生活音调。然而,有谁知道,我那洋洋数十万言的文章竟先通过你的关口——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之手。记得6年前,我拖着一双残腿从部队退伍还乡,内心十分凄楚。你走趟娘家,带回一摞子书刊杂志。于是,我象饥饿的瓦西里见到了面包,趴在书堆里贪婪地啃着。你又劝我:“甭老是闷在屋里捂痱子,外头热闹着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8,(2)
只有傻瓜才当记者文/张文彦我已不至一次地听到人说:“照你的才能,你完全可以去做官为宦,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对这种抬举,我只能哈哈一笑。笑他们知我太少。近日,又一年轻朋友登门“讨教”,主题竟直截了当得可爱,曰:“你老总干记者,是不是有点傻哟?”于是我亦...  相似文献   

13.
我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有13个年头了,在这13年中相机成了我业余时间的伙伴。“别人在忙你也在忙,别人在休息你还在努力,你就有可能赶上或超过别人。”母亲这句临终之言成了我生活、工作和学习摄影的指路明灯。1991年以来,我已在近百余家报刊发表文字、图片1000多篇幅,数千张的胶片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和我苦辣酸甜与坎坷的人生经历。我父亲在油田工作30多年,当全家人从农村迁到油田团聚的第二年(即1989年)。就因积劳成疾去世。年仅17岁的我,当年参加了工作,微薄的工资成了我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料》2012,(1):42-42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上世纪70年代写了《乡愁》一诗,脍炙人口,传诵海峡两岸。被人称为“乡愁诗人”。不久前,余光中续写《乡愁》的第五段: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来那头。这新写的第五段,表达出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8,(3)
美丽的使者时代的歌手——我读《文汇报·笔会》文/郭平安如果你阅读《文汇报·笔会》,时间不长你就会对她产生一个很好的印象。你会认识到她好像是一位美丽的天使,把美传播给了你,使你得到心情愉快。你还会认识到她是一位时代的歌手,她歌唱善者,歌唱强者,歌唱伟大...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5,(Z1)
难忘恩师金江寒文/刘俊华每年春节,我总要抽空到你居住的低矮的小平房看看你.同你坐坐,聊聊,道一声“新年好!”可今年春节,我还没来得及向你拜年,还没有握住你骨瘦的手问声“过年好!”你就不辞而别,匆匆地走了,而且这一句话也没留下.啊!金江寒恩师,你为何走...  相似文献   

17.
《新闻天地》2011,(3):61-62
10多年前,他身家数百万元,是当地利税大户,而她刚从农村进城,儿子被前夫带走了,自己靠打零工维生。他对她说:“我爱你,嫁给我吧。”她大惊:“我配不上你,你太有钱了。”他就笑:“这好办,想发财不容易,想变成穷光蛋很容易。”为了爱,他果然将财产变卖一空,随她回到大巴山深处;栽树放羊、男耕女织,过上。神雕侠侣”般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博来博去     
小鬼今天一本正经地跟我谈正事,说:小叔叔,你能不能让你们高三的大孩子去我的博里转转,你给我赚10点人气我就帮你在小莫阿姨那里美言一句……这话让我大吃两惊:一是曾经玩游戏《传奇》入迷到问早点铺有没有千年雪参和鹿茸、被老板用极品扫帚扫地出门的小家伙竟然弃暗投明改攻博客了;二是第一次听说博客的人气还可以论点数折价的。  相似文献   

19.
初稿新闻报道时,有幸结识了你。你的精心指点,使我获益匪浅。当得知你是从招待所服务员成长起来时,更令我敬佩不已。打开你那厚厚的刊稿剪贴本,你那艰苦跋涉的脚印、披荆斩棘的身影,即刻浮现在我眼前。那是1977年,你光荣地穿上戎装,分配在招待所当服务员。你没有气馁,而是立足本职,寻找成才结合点。你看到所里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萌发了写作欲。白天忙碌一天,夜晚伏案摇笔。为获取写作题材,你留心身边的好人好事。你看到招待所为机关和住所客人代购火车票,每天几十张有时上百张,动用现金数千元。连续多年负责购票…  相似文献   

20.
喻晓 《军事记者》2004,(3):47-49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跑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在现代交通工具十分发达的今天,离北京数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拉萨,也可以朝发夕至。但我走的地方大都是部队驻守的边关,交通就没有那么便捷了,常常是坐了飞机再坐火车,坐了火车再坐汽车,走完柏油路,还有土路。当你跋涉了无数的山,无数的河,最终到达了你的目的地的时候,你才感到祖国有多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